韓國總統大選結果揭曉,李在明不出意外地當選。目前李在明所在的民主黨占據著國會的多數席位,這也意味著他將成為韓國最近十多年來權力最大的總統,可以順利地執行自己的政策。
作為中國的鄰國,最讓人關心的自然是李在明的對外政策。此前李在明在臺灣問題上的表態,讓許多人給他貼上了“親華”的標簽。他在就職演講中已經給自己的對外政策定調,但只字未提中國。
在中美博弈越來越劇烈的情況下,未來中韓關系會走向何方呢?
中國的忠告,李在明牢記在心
嚴格地說,韓國并不存在所謂的“親華”派,這是由其國情決定的,韓國依賴美國的保護,注定無法脫離“韓美同盟”的大框架。但是為了發展經濟、穩定地區局勢,又必須處理好與鄰國的關系。更準確地說,李在明應該屬于“務實派”,簡單地說怎樣對韓國有利就怎樣做。
因此對華關系上,他有兩大策略:
第一、在中美之間找平衡。李在明曾多次強調,韓美同盟是不可動搖的戰略基石,并承諾鞏固美日韓三邊關系,這一點與韓國保守派的立場并沒有什么差異。
但同時,他也拒絕犧牲與中俄關系為代價選邊站。強調與中俄兩個大國在經濟深厚依存,在地理上互相鄰近,必須改善彼此之間的關系。這意味著他認為尹錫悅政府的做法在經濟上是對韓國有害的,必須調整。
自韓國部署薩德導彈以來,中韓關系一直不佳。而尹錫悅上臺后更是一邊倒地偏向日韓,中韓關系處于更緊張的狀態。尤其是他被彈劾后,也拉上中國當擋箭牌,煽動仇華情緒,這無疑會影響兩國的經濟合作。
當前,李在明強調經濟優先,韓國利益優先,就必須在中美之間保持平衡,修復與中國的關系。
第二、不干預中國內部事務。李在明對臺灣問題的態度也與尹錫悅截然不同。尹錫悅曾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妄言,兩岸關系跟朝韓關系一樣都是國際問題,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現狀的行為。
對此,中國第一時間召見了韓國駐華大使,警告其應該謹慎處理涉臺事務。但韓國并不服氣,隨后也召見了中國駐韓大使,提出批評。
更可氣的是,尹錫悅自己發動戒嚴失敗,在遭到彈劾后竟然搬出中國當擋箭牌,稱戒嚴是為了防止中國干涉其內政。這種毫無證據的無稽之談,自然不值得一駁。
相反,在臺灣問題上李在明是比較聰明的。他認為兩岸問題跟韓國沒有關系,沒必要介入。自己要把自己的事做好,對大陸和臺灣都說一句感謝就夠了。
美國《時代》雜志還問了他一個刁鉆的問題:“如果臺灣爆發沖突,韓國是否會伸出援手。”而李在明也很幽默地回答稱,要等外星人入侵地球再考慮。表明這在他看來概率非常低,同時又兩邊都不得罪。
早在兩年前,中國駐韓大使就曾會見過李在明,并明確提出:美國正竭力打壓中國,有的人賭美國贏、中國輸,這顯然是誤判,沒看清歷史大勢。現在賭中國輸的人今后一定會后悔。
兩岸問題是中國的紅線,李在明在該問題上有如此明智的認識,說明他一直牢記中國的忠告,始終沒有踩上紅線。
想改善與中國關系,李在明面臨挑戰
當然,在中美博弈日益加劇的背景下,李在明要想修復與中國的關系,仍然面臨著不少挑戰。
首先是韓國的對外貿易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由于此前韓國的種種舉動導致中韓關系不佳,雙方的貿易也出現了轉折。韓國統計,2023年韓國對華出口從顯著順差轉移逆差,美國成為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
這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美國限制對華出口芯片,并要求韓國相關配合。韓國在高帶寬存儲(HBM)芯片領域有著壟斷地位,這也能給其帶來豐厚利潤。但由于無法出口給中國,使自己的利益受損。
同時,中國為了擺脫美國的限制,加大了自己的芯片研究,如今各個方面都取得突破,在人工智能領域也處于領先地位。這意味著中國對不僅對韓國的依賴越來越低,且雙方正日益成為競爭關系。若李在明想修復雙方關系,回到曾經蜜月時期的狀態,必須拿出更大的誠意。
其次是韓國內部的壓力。李在明主張“修復中韓關系”,推動擴大自貿協定、加強人文交流。但在韓國卻遭到了質疑和批評,在競選階段就成為保守派攻擊的靶子。國民力量黨等保守陣營將其主張的“務實外交”歪曲為“親華”,試圖通過標簽化手段削弱其民意基礎。
比如在電視辯論中,保守派候選人李俊錫直接指責李在明 “對華態度軟弱”,聲稱其 “臺灣問題與韓國無關” 的表態可能導致韓國在地區安全事務中陷入被動。這種攻擊并非孤立事件,保守派媒體《朝鮮日報》等持續炒作 “親中風險”,將李在明推動的中韓自貿協定升級談判描繪成“犧牲韓國利益討好中國”。
面對輿論壓力,李在明在采取改善對華關系時,必然會更加謹慎。
最后是來自美國的壓力。正如前文所說,韓國依賴美國保障安全,美國在其對外關系上會產生關鍵性影響。尤其是在中美博弈日益加劇的背景下,美國很可能會逼迫韓國選邊站。
前幾天,美國防部長在亞洲安全會議上稱:“很多國家想既與中國進行經濟合作,又與美國進行國防合作。然而,這種對中國經濟的依賴,會使我們在緊張時期國防決策更復雜化。”這某種程度上是對韓國的一種情況,特使特朗普政府不會允許在兩者之間玩平衡而制造的壓力。
韓國想在中美之間玩平衡,但空間已經越來越窄,這對李在明來說也是一大挑戰。
結語:務實,但步履維艱
準確地說,李在明應該是務實派或溫和派。他的“務實外交”本質是求生之道——在安全上靠美國“保命”,在經濟上向中國“要飯”。然而,中美對抗日益激烈,韓國“兩邊通吃”的空間正被壓縮。未來中韓關系的走向,還需要一段時間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