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小伙摔倒以為沒事7天后死亡#
話題引發網友關注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摔倒后看起來“沒事”
為何隱藏致命危機?
5月8日晚,福建泉州22歲的小胡(化名)騎電動車時不慎摔倒,被送往醫院。因身體無明顯外傷及出血情況,他未做進一步檢查便返回家中。
次日中午,小胡突發嘔吐,二次送醫后確診腦出血,雖經手術搶救,仍于5月15日被判定腦死亡。
寧波明州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于雷介紹,小胡的案例在臨床上并不少見。受傷初期看似無恙,患者卻可能在數日甚至數周后出現遲發性腦出血、腦水腫等并發癥,從而危及生命。
為何會出現這種遲發性腦損傷?于雷解釋,受傷瞬間頭部血管可能只是輕微撕裂,但隨著時間推移,血液緩慢滲入顱腔形成血腫,會逐漸壓迫腦組織。若未及時干預,可能導致腦功能不可逆損傷,嚴重時可致命。
1. 持續性頭痛:若頭痛持續或逐漸加重,可能是腦震蕩或其他腦部損傷的跡象。
2. 惡心嘔吐:無腸胃疾病誘因的惡心嘔吐,可能是腦出血或腦損傷的癥狀。
3. 視力變化:包括視物模糊、重影或視野缺損,可能是顱內壓增高的表現。
4. 肢體無力:若單側手臂或腿部突然使不上勁,可能是腦部損傷影響運動神經所致。
5. 性格改變:如突然變得暴躁或遲鈍,可能是腦部損傷引起的神經系統變化。
6. 嗜睡或意識模糊:持續嗜睡且意識不清,對刺激反應遲鈍,可能是腦部功能受損的表現。
注意:
任何頭部撞擊后,即使當時無不適,也應密切觀察2~4周。若出現上述任一癥狀,需立即就醫。
臨床一般通過頭顱CT檢測腦出血或腦損傷情況。為避免遺漏遲發性腦出血等隱匿性損傷,需短期內再次復查頭顱CT。
如果摔倒不可避免,在著地瞬間應盡量順勢滑或縮團滾。
● 順勢滑:雙手收回或平伸,順著力量向前滑。
● 縮團滾:雙手護住頭面部縮團,順著力量向前或向后、向左、向右滾。用身體整個側面著地,增加受力面積,減輕摔傷程度。
摔倒后,這樣降低受傷風險:
● 不可貿然起身
摔倒后不要著急站立,應先緩慢活動四肢,確定傷勢不重再起身,謹防發生無移位嵌插型骨折。
● 若骨折需“傷處制動”
摔傷骨折后要立刻進行“傷處制動”,也就是限制活動,以防傷處移位。
若腕部,即橈骨遠端骨折,可用另一只手托住受傷手腕,或用書本托住手及前臂,用帶子懸吊脖子上,或用繃帶固定于胸前。
若骨盆或腰椎骨折,切勿背著或抱著傷者移動位置,一定要平躺位送醫。
若發生開放性骨折(骨骼直接暴露于開放傷口外),切勿驚慌,先用干凈紗布或毛巾臨時包扎創口,原地呼叫援救,盡早到醫院就診。
● 先冷敷再熱敷
若未出現出血、骨折,但有腫脹疼痛,可先局部冷敷,以收縮血管,促進血液回流,減輕腫脹;待24小時后,傷處消腫再進行熱敷。
來源:健康廣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