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進入最后倒計時,許多考生正經歷著不同程度的焦慮煎熬:
“拿起書本就心跳加速”、“明明復習得很好,卻總夢見考砸”、“最近總因小事對父母發火”……
這些現象背后,是大腦在高壓下的自然反應。據調查顯示,約70%的高三學生在考前存在顯著焦慮情緒。
一、
焦慮從何而來?
1. 大腦的“情緒開關”失控了
我們的大腦里有兩個關鍵區域:
- 情緒哨兵(杏仁核):像敏感的警報器,一旦感知壓力就拉響“戰斗狀態”,讓你心跳加速、手心冒汗。
- 理智指揮官(前額葉):負責冷靜分析,但在高壓下容易被情緒壓制,導致“腦子一片空白”。
當警報器音量過大,指揮官就會“失聲”——這就是考場突然遺忘的根本原因。
2.陷入“災難幻想”的漩渦
考生常陷入三種思維陷阱:
- “考砸=人生完蛋”:將高考結果與人生價值捆綁(如“不上重本就沒未來”);
- “別人都在超越我”:社交媒體上的“逆襲故事”加劇比較焦慮;
- “我必須完美”:一道錯題就否定全部努力(如“數學扣分說明我完了”)。
這些幻想像滾雪球,把擔憂放大成恐懼。
二、
科學應對:三招快速穩定心態
▍考生自助:給大腦安裝“穩壓器”
1.呼吸錨定法(30秒平復心慌):
4-7-8呼吸:鼻子吸氣4秒 → 屏住呼吸7秒 → 嘴巴呼氣8秒,重復3輪。
考場妙用:發卷前做1輪,瞬間找回專注。
2.焦慮“實體化”(打破災難幻想):
- 把焦慮畫成“搗蛋鬼”,對它說:“我知道你在,但別想控制我!”
- 寫煩惱紙條鎖進盒子:“考完再處理你們!”
3.目標降維術:
把“必須考600分”改為 “拿下80%基礎題” ——降低目標壓力,提升掌控感。
▍家庭支持:做孩子的“情緒容器”
- 溝通黃金法則:
“他不提,你不問;他開口,你傾聽” ——避免主動談論考試,但孩子傾訴時放下手機全心回應。 - 化解期望壓力:
用 “盡力就好,我們永遠支持你” 替代 “一定要上XX大學”。
▍緊急情況:這些信號需要專業幫助
若出現以下情況,請立即聯系學校心理老師或醫生(家長與老師需密切注意):
?? 連續2周每天睡眠<5小時
?? 心悸手抖持續1周以上
?? 產生逃避考場或自傷念頭
三、
致考生:焦慮是你的盟友,不是敵人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揭示:適度焦慮水平下,人的表現最佳。
那些讓你夜不能寐的緊張感,本質是身體為應對挑戰激發的潛能。
記住三點真相:
- 高考檢驗的是知識儲備,而非人生價值——沒有一場考試能定義你全部的可能性;
- “發揮失常”多是過度緊張的結果——當你接納適度焦慮,它反而成為專注力的燃料;
- 你已走過漫漫長路——那些熬過的夜、寫空的筆芯,早已沉淀為考場上的底氣。
考前的最后幾天,不妨每天對自己說:
“我已做好能做的一切準備,接下來只需從容落筆。”
穩住心態,靜待花開。這場青春的試煉之后,無論結果如何,那個堅持到底的你,都值得最熱烈的掌聲。
電影《墊底辣妹》
本文部分策略參考自:
[1]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考試季心態調整指南》(2025-05-29)
[2] 葫蘆島心理咨詢學會《高考前心理問題調適策略》(2025-06-03)
[3] 牟宗輝《青少年學習考試焦慮的成因與克服》(2025-05-2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