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49年初為進一步加強黨中央對于各野戰軍的管控,同時適應即將到來的與國民黨軍的大決戰,軍委決定對解放軍進行統一整編,增設“兵團”這一編制。
全軍整編為四大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共設立13個兵團,這13位首任兵團司令員也成為了后來解放軍赫赫有名的將帥。
在1955年授銜時,有12人獲得將帥軍銜,其中最低都是上將,唯獨程子華被調離部隊,成為唯一被調離部隊的兵團司令,也是唯一未獲軍銜的兵團司令。
從“塔山英雄”到“未授銜司令”,程子華身上究竟發生了什么?
02
程子華本人的資歷、能力、軍功絕對是無可挑剔的。
程子華的軍事生涯始于1925年在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的學習,后在大冶兵暴后加入紅軍。
1929年程子華發動大冶兵暴,率國民黨獨立15旅5個連起義,為紅軍輸送1500余名骨干,也是我軍早期的高級軍官。
1934年程子華從中央蘇區來到鄂豫皖,同時接任紅25軍軍長,與徐海東、吳煥先率紅25軍完成長征,率先抵達陜北,為中央紅軍開辟落腳點。
單從這個資歷來說程子華就絕對不遜色于任何上將,甚至是大將都有資格比較一番。
解放戰爭初期程子華作為冀察熱遼軍區司令員,帶著整個冀察熱遼軍區直接劃歸了東北軍區下轄。
程子華直接為當時的東北民主聯軍帶來了八萬多正規軍,使得東北民主聯軍實力大增,程子華也成為了東野最早的兵團司令之一。
在49年整編前其實東北野戰軍已經有兩個兵團,分別是第一兵團和第二兵團,這兩個司令員就是程子華和蕭勁光大將。
塔山阻擊戰是程子華軍事生涯的巔峰。
遼沈戰役中,面對國民黨東進兵團的海陸空立體攻勢,程子華指揮東野4縱、11縱及獨立4師、6師,依托臨時構筑的土木工事,頂住日均3萬發炮彈的轟炸。
在塔山防御戰中,程子華獨創“彈性防御”戰術,前沿陣地僅部署1/3兵力,主力隱蔽于反斜面,待敵突破時實施逆襲。
也正是由于塔山的勝利,東北遼沈戰役的勝利拉開了帷幕。
03
如果按照遼沈戰役時程子華在東北野戰軍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要說上將,大將都有資格,那么為何后來會被調離軍隊呢?
現在一般普遍認為時程子華在平津戰役期間犯錯導致。
當時程子華率東野第二兵團執行秘密入關任務。毛澤東的作戰計劃要求是要程子華兵團晝伏夜出,隱蔽穿插至北平西北。
對外宣稱東野主力在東北休整以達到突襲的目的,寄希望于程子華能切斷傅作義嫡系第35軍退路,配合華北部隊完成戰略包圍。
然而入關之后,程子華誤信密云守軍僅1個保安團,實則駐有國民黨13軍89師及地方武裝6000余人
未請示中央程子華即下令11縱攻城,原計劃3小時的戰斗拖延至52小時,暴露東野入關意圖,傅作義急令35軍撤回北平。
華北軍區第3兵團未能及時堵截35軍,導致35軍一度突圍至新保安,雖然最終35軍還是因為驕橫而被殲滅,但是程子華的行為也導致了中央的批評。
實事求是地說,密云之戰確實是程子華的錯誤,但是中央批評當時就已經批評了,絕不會將這樣一員老將直接調離部隊。
在密云之后程子華依舊在部隊中指揮作戰,程子華任第四野戰軍十三兵團司令員先后解放了安陽、新鄉、襄樊等地。
勝利渡江后,程子華又參加了衡寶戰役,如果是因為密云之戰的影響程子華早就被擼了也不會一直等到1950年了。
04
實際上程子華一直到1949年底,新中國成立后才調任山西省委書記,開啟地方從政生涯。而在當時這樣的選擇也是無奈之舉。
當時各地缺乏足夠的干部,因此需要軍事干部都用來作為地方干部使用了,程子華只是其中之一罷了。
而且在建國初期,程子華不僅是山西省委書記,又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主席,還是省軍區司令員兼政委,一人兼任四大職務。
從這個任命就可以看出中央絕不是不信任程子華,相反對程子華是太信任了,黨、政、軍,軍內政工一把抓。
程子華未能授銜確實是一個遺憾,但是對于程子華本人來說當時面對中央和國家的需要,也是無可奈何之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