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東北野戰軍在遼沈戰役中大獲全勝,解放了全東北。令人沒想到的是,作為縱隊司令員的段蘇權卻在戰后受到處分,被降職為東北軍區作戰處處長。建國后,段蘇權又因“歷史問題”被暫授少將,以致于后半生對此事耿耿于懷,臨終前留下“死后不要穿軍裝下葬,穿中山裝”的遺言,段蘇權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一起來看一下。
1916年,段蘇權出生于湖南茶陵的一個農民家庭,早年時期,段蘇權主要在家鄉讀書,曾在私塾和高小讀了六年書。上世紀二十年代中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湖南地區的農民運動蓬勃開展起來,大革命失敗后,中共沒有束手就擒,開始進行工農武裝割據,1927年11月,毛澤東在茶陵成立第一個工農兵政府,將茶陵這座小縣城載入我黨的光輝史冊。
作為窮苦農民子弟的段蘇權早在1926年就積極參加農民運動,大革命事變后,段蘇權更是冒著被殺頭的風險,義無反顧地加入到革命的隊伍,還在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并擔任茶陵縣委書記。
1932年8月,段蘇權帶著一批少先隊員報名參加中國工農紅軍,被安排在紅八軍政治部擔任青年科科長。在接下來的反“圍剿”斗爭中,段蘇權迅速成長起來,1934年8月,中央軍委指示湘贛蘇區紅六軍團到湖南開辟新的根據地,段蘇權被任命為紅六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部長,隨軍參加西征,同年10月,段蘇權被任命為中共黔東特委書記兼紅軍黔東獨立師政委,領導開辟黔東革命根據地。
1934年10月,賀龍、任弼時領導紅二、六軍團回師湘西,出發前任命年僅18歲的段蘇權為獨立師政委,和師長王光澤率領800多人留下打游擊,掩護主力部隊東進。
段蘇權和王光澤領導的獨立師卻遭到貴州軍閥和四川軍閥的“圍剿”,彈盡糧絕之后,將士幾乎全部犧牲,師長王光澤被俘后受盡折磨英勇就義,師政委段蘇權在攻打秀山縣邑梅鎮時,右腳被子彈擊中,可段蘇權愣是拖著一條殘腿靠著行乞回到家鄉。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段蘇權再次離開家鄉,前往太原八路軍辦事處,找到老首長任弼時,得以重新歸隊。
關于這段歷史,任弼時的夫人陳蹤瑛后來回憶:
“長征路上,我們己經為段蘇權同志舉行過一次追悼會,可他沒有死,拖著打碎了的腳,一路乞討又爬回部隊,他那時就是獨立師的政委了。唉,他這輩子,受過不少委屈。”
時間來到1946年,30歲的段蘇權進入而立之年,此時的他意氣風發。抗戰勝利剛結束,段蘇權就率領部眾解放了塞北重鎮張家口,被任命為熱河軍區司令員,為便于和國民黨軍協調工作,段蘇權還被授少將軍銜,成為北平軍調部駐承德第十一小組中共代表。
1948年3月,在程子華的推薦下,段蘇權接替黃永勝出任東北野戰軍第八縱隊司令員。在接下來的遼沈戰役中,段蘇權卻犯下兩個錯誤,首先是在搶占錦州機場的行動中貽誤戰機,其次是小紫金山陣地后沒有上報給東野指揮部。
遼沈戰役結束后,東北野戰軍8縱改編為中華人民解放軍第45軍,黃永勝擔任軍長。段蘇權則被降職為東北軍區作戰處處長。
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作出抗美援朝的重要決定,段蘇權被任命為東北軍區空軍司令員,隨即又到大東溝志愿軍空軍司令部任第一副司令員兼任空二軍軍長,協助劉震指揮作戰 。在此期間,段蘇權對空軍作戰數據中的錯誤進行糾正,避免了荒謬的數據出現在我軍的軍史上。
1955年,中央軍委舉行授銜,段蘇權因1934年11月底至1937年11月這一段掉隊后又歸隊的歷史被人質疑,被暫授少將。段蘇權對此非常不滿,他扯掉了軍銜章,并在臨終前留下遺言:“死后不要穿軍裝下葬,穿中山裝。”
此后,段蘇權先后擔任中國駐老撾桑怒工作組組長、福州軍區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副校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政委等職,于1993年9月28日病逝,享年78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