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賡兵團成立于1947年8月,是解放戰爭時期最早成立的兵團,是中央直轄的第二個兵團,而中央第一個直轄的兵團是彭德懷的西北野戰兵團,也就是后來的第一野戰軍,可見陳賡兵團的戰略地位有多高。
陳賡與中央軍委合影
陳賡兵團隸屬于劉鄧的晉冀魯豫野戰軍,但成立之初就直接歸屬中央指揮,獨立負責一個戰略方向,陳賡兵團部隊人數高達8萬人,而劉鄧大軍挺進中原時也才14萬人,從規模和戰略地位來看,陳賡兵團在當時是僅次于野戰軍的存在。陳賡兵團共走出了1位大將、1位上將、5位中將,數十位少將,是一支戰將云集的王牌部隊。
陳賡兵團將領合影
陳賡兵團主要由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第9縱隊、第22旅及西北民主聯軍38軍組成。
第4縱隊主要由陳賡的386旅發展而來,縱隊司令由陳賡兼任,是抗戰時期六大主力旅之一,是陳賡兵團的絕對主力,也是后來二野的最強縱隊,解放戰爭后期,第4縱隊擴編為第13軍、第14軍及第19軍。其中第13、14軍歸屬陳賡兵團,而第19軍劃給了彭總的西北軍區。
第9縱隊主要由太行軍區獨立第一旅、第二旅發展而來,縱隊司令由秦基偉擔任,在鄭州戰役中,秦基偉準確判斷國軍逃跑方向,率領第9縱隊以一己之力全殲鄭州守軍,立下了赫赫戰功,解放戰爭后期,第九縱隊被改編為第15軍,隸屬陳賡兵團,在抗美援朝時期打出了著名的上甘嶺戰役。
秦基偉在抗美援朝中一戰成名
第22旅本來隸屬王新亭的8縱,為了掩護陳賡兵團,第22旅跟隨陳賡兵團南下,恰好中央當時想加強陳賡兵團的作戰力量,就把第22旅劃到了陳賡兵團,第22旅旅長是查玉升,解放戰爭后期,第22旅與陳賡4縱的11旅被改編成第14軍。
王新亭的8縱留在山西協助徐帥與閻錫山作戰
西北民主聯軍第38軍是由楊虎城的第十七路軍一部發展而來,楊虎城下野后,38軍經常受到蔣介石的排擠和打壓,最終在1945年宣布起義,加入了八路軍,38軍軍長由孔從洲擔任,解放戰爭后期,38軍番號被取消,改編為第17軍,隸屬楊勇的第5兵團。
孔從洲是楊虎城的心腹愛將,在西安談判中,負責包圍中共代表的安全
以上是陳賡兵團的組成,陳賡兵團可以說是解放戰爭初期僅次于野戰軍的強大戰略集團,比成立最早的西北野戰兵團還要強大,可以說是解放軍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兵團,畢竟西北野戰兵團、陳粟兵團都是野戰軍級別的。
在解放戰爭初期,陳賡兵團比后來成立的蕭勁光兵團、程子華兵團都要強大,但隨著東北野戰軍的快速發展,蕭勁光兵團、程子華兵團也跟著水漲船高,兵團人數都高達15萬人以上。此時的陳賡兵團由于在敵占區作戰,兵團并沒有得到快速發展,此時的實力已經弱于蕭勁光和程子華的兵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