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溫銘予
近年來,全球化工行業在能源轉型與環保浪潮中加速變革,中國以全球最大化工生產國和消費市場之姿,化工設備的投資成為產業鏈攀升價值鏈的關鍵支撐。2025年全球化工產業規模預計超5萬億美元,中國占比近18%,而大型煉化、新能源材料等領域對高壓力容器等設備需求激增。這類“工業骨架”不僅是產能基礎,更關乎技術自主與安全底線。而劉飛掌舵的南京宇創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正是憑借技術積累與市場化運作,成為國內大型塔器設備市場的頭部生產制造商,個別細分類別形成特有優勢,成為行業不可或缺的“隱形冠軍”。
逆周期收購:從競爭對手到行業整合者
2018年的宇創石化,正深陷內部管理矛盾與經營虧損的泥潭。而作為同行業的競爭對手,劉飛卻看到了這家原隸屬于中國石化集團第二建設公司的老國企的獨特價值——三十余年的石化專用設備生產的技術底蘊,位于南京濱江開發區的運輸優勢,以及稀缺的特種壓力容器制造和化工裝置施工總承包資質。
“當時行業內都覺得這是個燙手山芋,2016、2017年他們全國找買家都沒人接。”劉飛回憶道,“但我知道,在門檻比較高的特種設備行業,歷史業績,資質和運輸優勢就是護城河。”
劉飛對宇創石化的收購并非沖動之舉。作為“石化二代”,劉飛從2006年接手父親創辦的企業——洛陽卓達石化設備有限公司,便深耕壓力容器制造領域。他敏銳意識到,宇創石化的水運優勢能補足自己的短板,尤其在大型設備運輸中,直徑5米以上的單件設備陸運就會受限,而宇創石化的廠區毗鄰長江大件碼頭,直徑12米以下的設備都可實現無障礙運輸,受限少且成本低。更難得的是,宇創石化作為混改國企,擁有完整的質保體系和行業資質,這在特種設備制造行業中是無法速成的珍貴資產。
宇創石化董事長劉飛(左四)在運輸現場(圖/宇創石化)
破局管理沉疴:科學管理激活老團隊
收購后的第一個挑戰,是如何讓瀕臨停擺的老國企恢復生機。劉飛并沒有像多數收購方一樣選擇“空降”管理團隊,而是選擇盡可能信任原班人馬:“相當于只換了老板,沒換管理層,包括技術負責人、生產骨干也都是原來的人,他們并不是不行。”
但劉飛并非無為而治,他首先從制度下手。過去“跑冒滴漏”問題,在民營企業機制下被強勢整頓,“我明明白白地告訴他們,你能為公司掙10塊,獎金給你5塊,比你擔風險拿那1塊強。”
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迅速凝聚了原本瀕臨離散的團隊。2018年4月劉飛接手企業,當年企業便基本恢復盈利能力。更重要的是,新制度重塑了企業的價值觀和文化。當不少競爭者為壓縮成本而偷工減料時,劉飛卻在會議上反復強調:“我可以不要利潤,但該花的錢必須花在質量上。”這種“守質讓利”,讓宇創石化在“三桶油”、中化集團等行業頭部客戶中建立了口碑。
“對內,不讓奮斗者吃虧;對外,不讓合作方失望。”劉飛認為自己的管理經驗十分簡單,“這是我對經營管理的基本認知,我做的只是一直認真落實而已。”
通過管理更新激活宇創石化后,如何讓南北兩家相距近一千公里的企業實現戰略協同,成為劉飛需要面對的新問題。他重新規劃了兩家企業的技術布局,從聚烯烴裝置入手,充分結合卓達石化在反應器方面的技術突破,以及宇創石化在系統工程方面的優勢,構建了聚烯烴從反應聚合生成到末端存儲設備的全方位解決方案,不僅填補了國內此方面裝備制造的空白,還有效提升了兩家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實現了技術、市場和社會價值的共贏。
深耕與創新:傳統行業的長期主義
面對行業變革、用工成本上升的行業共性挑戰,作為企業經營和技術創新帶頭人的劉飛選擇了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深耕傳統優勢,另一方面捕捉新興需求。2018年以來公司新增核心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46項,構建了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在傳統業務中,宇創石化不僅在8米直徑以上的產品中位列頭部,還創新性地將專利技術應用于鋁鎂合金料倉的生產。憑借超輕量化設計、強耐腐蝕性、超強結構安全等優勢,其法蘭式鋁鎂合金料倉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連續五年領先,已成為該細分領域當之無愧的領跑者。
“我們做的是‘鋼鐵森林’里比較顯眼的那些高塔和儲罐,中石化鎮海煉化基地、殼牌的惠州項目都有我們的設備。”劉飛表示這些高度最高超百米,直徑十幾米的龐然大物看似笨重,工藝上卻需要慢工出細活,尤其對焊工的要求很高,經驗豐富的技術團隊是宇創石化深耕細分市場的關鍵。
在新興領域,劉飛瞄準新能源帶來的化工設備需求。鋰電池隔膜、太陽能封裝膜等材料的生產裝置,本質上是聚烯烴生產的延伸。“別小看塑料生產的設備,高端聚烯烴的生產設備,國內能做的企業一只手數得過來。”近年來相關新興賽道生產設備投資持續走高,為企業開辟新的增長極帶來了機遇,企業也組織了隊伍圍繞新的市場需求進行技術攻關,已取得初步進展。
諸多技術的創新與突破,不僅體現了宇創石化在材料科學和裝備制造領域的充裕積累,更體現了劉飛“技術贏得市場”的企業經營理念的成功。
宇創石化董事長劉飛(左六)在產品出庫現場(圖/宇創石化)
出海突圍:在沙特市場驗證“中國質量”
2023年,宇創石化在沙特注冊全資子公司,正式進軍中東市場。這一步既得益于“一帶一路”央企出海的帶動,更是劉飛對全球化工產業格局的判斷:“發達國家煉油產能過剩,而沙特、中東正在大建煉化一體化項目,比如沙特阿美要從賣原油轉向賣成品油和高價值的化工產品,設備需求很旺盛。”
沙特市場的高門檻和高標準,恰恰使得石化得以發揮自身的優勢。當地客戶在高投資的同時要求疊加美國、歐洲標準,追求“最好的設備”,而宇創石化的產品質量早已通過中國市場的嚴苛考驗。“我們在國內的產品已經很成熟,競爭也很充分,走出去后不僅市場空間大,利潤也很可觀。”
劉飛坦言,作為設備制造企業,出海最大的挑戰是建立品牌認知。在國內市場,行業中的上下游企業相對固定,靠傳統渠道就能完成全市場的接觸,但出海卻需要主動營銷。如今,宇創石化的產品已進入沙特當地市場,成為少數獲得認可的中國民營企業之一。
回顧十多年的職業生涯,劉飛認為最難的是“耐住性子沉下心”。而當被問及對企業未來10年的期待,劉飛沒有談上市或擴張,而是回到制造業的本質:“我們的下游是重資產、重技術的化工產業,這個行業也許不會爆發式地增長,但永遠是國家工業的骨架。只要化工產業在升級,對高端設備的需求就不會消失。”在講究“快”的時代,回歸質量的“慢功夫”或許正是傳統制造業穿越周期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