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
2025年,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攜手中國美術館推出“中國美術館名作中的二十四節氣”,將最具文化特質和民族特色的二十四節氣與中國美術館藏經典名作相結合,“典藏活化”,講述經典作品和創作者背后的故事,普及二十四節氣傳統文化知識,讓新加坡民眾通過新媒體欣賞到中國美術館的經典美術作品。
周令釗(1919—2023年),出生于湖南平江,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水粉協會會長。他愛國熱情高漲,抗日戰爭期間,創作大量抗戰宣傳畫、漫畫、木刻版畫等。新中國成立后,他參與設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人民政協會徽、少先隊隊旗,主筆設計了共青團團旗、八一勛章。同時,他行旅各地,深入生活,貼近人民,進行大量表現祖國山川和人民生活的創作,作品富于清新詩意和質樸趣味,開拓出具有裝飾性的現代民族畫風。
作品《插秧》以新中國初期的農村生產為題材,通過清新明快的藝術語言展現集體勞動的蓬勃氣象,以水彩特有的透明性與流動性表現稻田水光的氤氳感。濕畫法暈染出遠山淡影,干筆勾勒近處秧苗的細密層次,形成虛實對比。人物群像以簡練的速寫式線條塑造動態,勞動者彎腰插秧的重復姿態構成韻律感。畫面色彩安排鮮活明快,大面積的嫩綠展露春的勃勃生機,將穿著鮮亮的勞動人民安排在白色的水田中,形成鮮明對比,突出插秧勞動。藝術家融合寫實主義與裝飾性手法,通過俯視視角強化勞動場面的規模感,體現了20世紀50年代“藝術為人民服務”的創作導向,兼具社會記錄與審美啟蒙的雙重價值。
*中國美術館授權使用,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