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基斯坦空軍以進口自中國的外貿型四代半戰機殲-10CE,將印度空軍殺了個大敗后,很多人都表示,解放軍自用的殲-10C只是中國現役的數款四代半戰斗機中,綜合性能最低的一款。畢竟,與殲-10C處于同一技術水平的殲-16和殲-15T,均為雙發重型四代半戰斗機,綜合性能天然優于中型機體量的殲-10C。不過,若我們仔細想一想,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優于殲-10C的國產四代半戰機也不只有殲-16和殲-15T,而是還有其他更多的型號。
國產四代半重型戰斗機殲-16
我們知道,自2023年前后開始,國內逐步啟動了對早期型殲-10和殲-11B這兩款戰斗機的升級,以期在最大限度上挖掘這兩款機型的綜合戰力。具體到殲-10系列戰機中的第一款批量生產型號,即殲-10A這里來看,解放軍對其改進升級的重點主要為3個,那就是換裝國產航空發動機、換裝有源相控陣雷達,以及采用復合掛架,改進后的型號被命名為殲-10AG。
早期型殲-10A戰斗機
與殲-10A采用的俄制AL-31航空發動機相比,殲-10AG換裝為國產“渦扇-10B”發動機,后者的推力比前者大了約12%,賦予了殲-10AG更加優異的飛行性能。而在將此前的機械掃描雷達換裝為國產JKL-24有源相控陣雷達后,殲-10AG的對空探測距離躍升至200公里以上,且具備了發射PL-15遠程空空導彈的能力,能同時攻擊6個目標,可謂是大大提升了空戰效能。至于說采用復合掛架,則讓殲-10AG的攜彈量和多用途能力有了極大的增長。
殲-10AG改為使用JKL-24有源相控陣雷達
有意思的是,得益于“后發優勢”,殲-10AG采用的機載相控陣雷達的諸多局部性能,甚至要比一些生產批次較早的殲-10C更好一些,在空戰對抗演練中與殲-10C打出了不相上下的水平。很顯然,這說明國內對四代機的改進升級思路、技術和所取得的結果都是極其成功的。當然,不只是原本為四代機水平的殲-10A,成功升級到四代半戰機水平的殲-10AG。在殲-11B重型戰斗機這里,其也進行了升級至殲-11BG的工作,即同樣成為了四代半戰機。
改進升級后的殲-11BG
考慮到即便是最早批次投入量產的殲-10A和殲-11B,也是在2004年~2005年開始服役,仍有大量剩余使用壽命和價值,故對二者的深度改進升級無疑是相當值得的事情,也讓解放軍航空兵部隊的戰力躍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外界普遍認為,殲-10A的生產數量約為300架,殲-11B則為350架左右,全部完成四代半化改裝后,即可讓解放軍航空兵部隊“在一夜之間新增約600架四代半戰斗機”,這絕對是一股不可小覷的空中戰力。
印度的“幻影-2000”戰斗機
相比之下,萬事都喜歡以“中國行,我也行”的方式同我們“比一比”的印度,卻在升級現役戰機方面顯得滑稽得多了。在“5·7空戰”中吃到敗仗后,印度國內出現了一些檢討和反省的聲音,同時也有人將矛頭指向了政府和軍方。其中就有印媒指出,印度空軍此前花費22億美元巨資,為51架進口自法國的“幻影-2000”戰斗機進行的升級,是個“無比糟糕的決定”。
印度的“幻影-2000”戰斗機
究其原因,完成改進升級的“幻影-2000”,基本只是具備了發射最大射程約60公里的“米卡”中距空空導彈的能力,除此之外再無什么亮點可言,就連機載雷達都沒有換裝為相控陣雷達,也沒有發射防區外對面打擊彈藥的能力。說白了就是,印度花了一筆大錢,把四代機水平的“幻影-2000”升級到了依然是四代機水平的程度,怎能不讓人感到好笑呢?莫非這是升級了個寂寞嗎?
殲-10AG或成熱銷品
這么一想,在未來的國際二手軍貿市場上,說不定會有一些潛在買家希望以相對較低的價格,買到綜合性能已達四代半水平的殲-10AG,這種可能性或許不會是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