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直不承認自己在印巴空戰沖突中的損失,如今印度防務媒體又變了一個花樣來欲蓋彌彰。印度媒體宣布印度空軍獲得了重大戰果,在與巴基斯坦空軍交手過程中,截取了大量中式武器的電子和數字特征信號。
其中就包含了紅旗9防空系統的雷達波參數,殲10C戰斗機和梟龍戰斗機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參數以及霹靂15空空導彈的制導信號等。
印度媒體甚至一再強調,這些中式武器的數據已經被編入了印度電子作戰平臺數據庫,使印度軍隊提升了對這些中式武器裝備的識別能力,可以在未來擁有壓制中式武器系統的能力。
爆發于5月7日的印巴沖突結束已有一段時間,印度國內也在尋求真相,到底印度空軍損失了多少戰斗機?在大量證據面前,印度無力反駁,既不承認損失也不否認損失。但是印度方面已經為3名飛行員舉行了追授儀式,至少可以證明印度損失了三架戰斗機。
印度媒體也在這個時候整活了,與其說印度損失了多少架戰斗機,還不如說印度以損失戰機為代價,換取收集到了中式武器的電子信號,印度這一次又贏麻了。
甚至,印度還要將收集到的數據共享給他的盟友,以及中東客戶。
從某種角度來看,印度的這種說法也站得住腳,就好比“用建筑成功攔截了導彈”一樣,這種說辭無非就是自欺欺人罷了。
從理論上講,只要是爆發空戰,的確可以收集到對方的電子和信號情報。比如戰斗機升空作戰,開啟地面防空雷達和發射的導彈等,都會在執行任務期間留下蛛絲馬跡。
印度軍隊可以在理論上將收集到的電子信號等特征加以識別處理,并用在自身的預警系統上面,可以提高敵我識別能力,還能針對性進行干擾,最終實現壓制對方的目的。
但是問題的關鍵在于,印度必須擁有處理這個數據的能力才行。印度獲取數據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進行解析和分析,還要應用到作戰平臺上面,而要想做到這一切的難度很大。
從印度當前的實力來看,其技術能力根本達不到,否則也不會在印巴空戰沖突中被全程壓制了。
根據印巴雙方均認可的說法稱,兩國空軍在相距160公里外爆發交火。巴基斯坦空軍超視距作戰能力直接碾壓了印度空軍。印度軍隊拿什么對巴基斯坦的這些中式武器裝備進行偵察呢?
印度真有這個能力,也不會讓巴基斯坦空軍以零損失全身而退了。
據悉,巴基斯坦部署的紅旗9防空系統多部署于縱深內地,采用的是集中高頻波束,印度根本無法對其電子特征進行全面捕捉。
巴基斯坦空軍出動殲10C戰機攜霹靂15空空導彈出戰,至少也是在160公里外開火打擊印度戰機,印度拿什么來監測?
印度空軍弱就弱在根本沒有體系化作戰能力,根本無法遠程監測到巴基斯坦空軍殲10C戰斗機在哪里,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戰機不斷被擊落。
值得注意的是,殲10C戰斗機和梟龍戰斗機外掛的電子吊艙,本就具有極強抗偵察和干擾能力。而印度部署的預警機和偵察無人機相對落后,還是采用的光電或低頻被動系統,根本無法實現截獲數據這一能力。
在印巴空戰中,一直都是巴基斯坦空軍單方面曝光了印度空地通訊錄音,而印度空軍卻無法拿出這些數據來。
印度防務媒體更是忽略了一個事實,即便印度軍隊真的能夠截獲巴基斯坦這些中式武器的電子參數,也別高興太早了。因為這些信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當出現了暴露風險之后,可以立即修改頻段,從而令原先的數據庫失效。
印度哪怕是拿到了一些數據,也是沒有用的。
印度空軍之所以被巴基斯坦空軍碾壓,印度更應該找到核心的問題所在,印度空軍在電子作戰方面太落后,其防空識別,預警體系和協調作戰等方面都有問題,是整個系統出現了大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