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雖然大盤仍然糾結,但趨勢無礙,就是一輪牛市,只是慢。慢有兩個原因:其一本輪牛市就是慢牛;其二如今指數在接近壓力區,上一次上證高點為3439,而過去幾年的高點是3731,也就是說,上證指數在這兩個點位之間,會有個密集的拋壓,因為過去到這個區間上證指數就掉頭了,這樣,一些做波段的投資人就會形成思維慣性,每當到這個區間,指數就會遇到阻力,出現拋壓。 但,我認為不用擔心大盤,現階段海外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信心在增強,當下趨勢良好,相信能夠突破壓力區間,再創中國股市輝煌。當然,這里我說的包括A股和港股。
熱點板塊上,今天新消費和新醫藥回撤,很多投資人就又緊張了,我這里談一談個人觀點:別怕,這只是技術性的回撤,是當前股市大趨勢和板塊小趨勢之間不同步導致的。
大趨勢是慢牛,而新醫藥和新消費前段時間是快牛,股價上漲脫離了大趨勢,自然需要回撤,通過回撤,板塊趨勢和股市整體趨勢實現“同頻共振”。
對于新消費和新醫藥,我已經關注很久,根本不是這幾市場心血來潮,2021年底我那本《尋找百倍消費股》的書里面就談到了泡泡瑪特,就在談新茶飲的機會。但對于這兩個板塊的投資,我認為投資人要以長期投資的態度對待。
長期投資的思路,其實是歡迎下跌和回調,而不是期待上漲,由于長期持有,不急著賣,所以你要的是這些企業產出的紅利,而不是股票價差,既然是為了分紅,那么股票當然是越便宜越劃算。
價差是意外之喜,不是主要訴求,未來盈利能力和分紅能力才是價值投資人的主要訴求。心態一換,你就會歡迎下跌,擁抱下跌,并從短期下跌中獲利。
另外,如果新消費和新醫藥里面二選一,非要選,那么還是建議新醫藥。為什么?
因為新消費的很多經營模式存在不確定性,消費純粹依賴消費者的喜好,而消費者是善變的,消費者一改變,消費股票“當紅炸子雞”的地位能不能保留就不一定了,所以,新醫藥相比于新消費確定性更高。
當然,這也是相對而言,新消費相對于新科技的確定性就要高很多,畢竟,新技術中很多是概念,根本不存在大規模應用場景,表演炫技為主,實用性拉胯的科技創新不在少數。
還有,牛市中,港股可能比A股盈利更容易。一方面是因為港股的選擇更豐富,新醫藥和新消費中,很多龍頭股都在港股上市,A股過去太過于重視盈利能力,一些企業當年是燒錢搞研發,完全沒有盈利能力,所以只能去IPO門檻較低的港股和美股。
另一方面是因為港股如今受益于外部環境,中美之間存在矛盾和分歧,雙方國內資本都不敢太深入對方,所以,很多美國中概股在港股二次上市,也有很多投資人從美股退回到港股,中美雙方投資人都覺得,在港股無論進或退,都更方便。于是乎,港股如今的行情要比A股活躍。
再者,港股其實還是能夠用價投理論賺錢的地方,港股股票估值水平有高有低,有估值洼地,雖然有上漲,但港股靠分紅能賺到錢的股票依然有很多,所以相對而言,港股里面的新型消費和科技股上市公司更多,這些創新模式公司,發審員也看不懂價值,基本都不符合A股上市標準。
如果你 喜歡每天看我的文章,只要你點下面的“ ”圖案,公眾號就每天會推送給你了。
呂長順(凱恩斯) 證書編號:A0150619070003。【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買賣依據,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