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威海客戶端訊6月4日下午4時,在臨港區碳纖維產業園民用復材區上空,一架四旋翼氫動力無人機輕盈懸停、垂直起降,姿態穩定,標志著四旋翼氫動力無人機成功實現威海首飛。
這架無人機由科泰克(山東)特種裝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泰克”)和深圳氫藍時代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氫藍時代”)合作開發。與普通的無人機不同,它的動力系統是氫燃料電池,而支撐其超長續航的關鍵,是產自科泰克的35—70兆帕無人機用儲氫氣瓶,以及氫藍時代的3—58千瓦功率的氫燃料電池。
據科泰克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首飛的核心突破之一,是儲氫氣瓶的輕量化躍升。無人機搭載的20升35兆帕儲氫氣瓶,重量不足6公斤,比市場同類產品至少輕1公斤,輕量化技術行業領先。這種“瘦身”不是簡單的減法,而是材料與工藝的突破,為飛行器騰出寶貴的有效載荷空間。
更重要的是,應用了氫動力的無人機不僅可以完成定點、多點巡航等高難度動作,儲氫氣瓶還賦能了革命性的續航表現:3.5小時持續懸停,穩定飛控最遠距離達25千米,將鋰電池僅約1小時內的續航遠遠甩在身后;低溫環境下穩定運行的特性,更使其在應急、巡檢等全天候作業場景中優勢盡顯。
這不僅是一架無人機的首飛,更標志著臨港區在新材料與氫能全產業鏈協同發展上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通過構建完整的氫燃料電池及儲氫單元全系統配套能力,為長航時、大載重、全天候作業的低空飛行需求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同時為空天一體化發展貢獻了具有臨港特色的創新解決方案。
“這一創新技術不僅有效解決了傳統燃油動力存在的高污染、高碳排放等環保難題,更突破了鋰電池在續航能力、低溫性能及荷載限制等方面的技術瓶頸,為低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最優解。”臨港區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威海首飛的四旋翼氫動力無人機也印證氫能正成為解鎖低空經濟規模化應用“痛點”的鑰匙,將成為飛行器動力系統綠色升級的必然方向。
此次成功首飛,絕非臨港區氫能產業技術成果轉化的個例。眼下,整個臨港區正朝著錨定綠色未來,發展集群優勢,構建產業生態的方向大步邁進,打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臨港區何以成為這場“氫能源+低空經濟”變革的策源地?其前瞻布局與綜合優勢日益凸顯:
——近年來,臨港區緊抓新能源裝備與數字經濟發展浪潮,發揮區域以碳纖維為核心的新材料產業優勢,打造威海零碳城市建設賦能中心、數字經濟產業園,為產業勃發奠定綠色根基。
——超前“落子”氫能產業,規劃建設威海新能源(氫能)裝備產業園,構建集高標準廠房、研發測試平臺、用氫空間等于一體的氫能產業發展示范園區,打造省內氫能科技研發先行區和氫能高端產業聚集區。
——招引北京科泰克、深圳氫藍時代、安長能源等產業鏈企業入駐,推動氫儲運、氫燃料電池、鎳氫電池研發等項目落地,串珠成鏈;深化與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哈工大等高校產學研合作,為前沿技術攻關與轉化注入“智動力”;區內配套的臨港科創基金港等平臺則強化了資金、政策、人才的全要素保障,構建“零碳+金融+智庫”創新生態體系。
——積極籌備零碳園區規劃建設的破局與創新之路高峰論壇,成立零碳發展專業委員會,推動組建威海氫能產業聯盟,廣聚英才、共謀發展,提升區域在氫能領域的話語權。
未來,臨港區將積極部署一系列氫動力工程機械、氫動力游艇、氫能房車備電等氫能應用示范項目,探索多元化氫能應用路徑,引領氫能在更廣闊領域內深度滲透,打造氫能行業的技術高地、產業高地,樹立起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綠色發展的新典范。(Hi威海客戶端記者 王威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