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朋友和我說她的物欲非常低,他們家在一個平平淡淡的小城市,差不多四五年前第一次被占了房子,剛好賠了兩套學區房。
第二次也就是前兩天,媽媽說土地也要征收了,賠錢和養老保險選一個,他們家選了養老保險,那以后也不用再為了養老保險去非得找一個有保險的工作了。
因為朋友這個人也不喜歡束縛,喜歡靈活就業,也不想著再往大城市奮斗,東西什么的也不一定非得名牌,有點錢就買東西吃了只要有房子住就行了,現在整個就一擺爛狀態,能活到哪一天全憑運氣。
這是我朋友原話,說實話我是很羨慕的,畢竟沒有生活壓力了啊。
也有人的狀態是這樣的:扣除五險一金后到手1.6萬,房貸8000,孩子學費3000,日常開支5000,剩下的剛好補貼父母養老。每月存款:零
為什么我們的存款在悄然蒸發?
1高房價:最大的“吸金獸”
在一線城市,一套100平米的房子輕松突破700萬大關。
即使湊齊200多萬首付,也要掏空幾代人的積蓄。從此,房奴生涯正式開始——月供動輒占據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
“每天盯著房貸余額,覺得這輩子都被綁在房子上了。”白天上班、晚上跑代駕說出了無數人的心聲。
更殘酷的是,當你終于還清房貸時,忙碌了一輩子,發現自己根本沒存下多少錢。
2生活成本:永遠填不滿的窟窿
物價飛漲的今天,一杯奶茶從五年前的10元漲到20元;西紅柿從2-3元一斤飆升到七八元。
通貨膨脹就像無聲的竊賊,悄悄竊取我們手中貨幣的價值。經濟學家弗里德曼曾直言:“通貨膨脹在任何地方都是貨幣現象。”
當工資增速跑不過物價漲幅,入不敷出成為常態。普通三口之家每月基本生活開銷加贍養父母費用約4000元,一年就是4.8萬。
30年下來,僅此一項就消耗144萬。
3失業與疾病:隨時引爆的“定時炸彈”
職場對中年人尤其殘酷。40歲后失業,再找工作難如登天——企業更青睞35歲以下的年輕人,給中年人的崗位多是臨時工、銷售等。
更可怕的是疾病,一位網友分享:母親患白血病,手術住院花了80多萬。
“儲蓄多年,半年就花光了。”即使按醫保報銷,個人仍需承擔約30%費用,而進口藥、高端器械基本不能報銷。
所以早點做好資產配置還是很重要的。
一定要守住錢袋子
-重塑消費觀:區分“需要”與“想要”
-建立三層防護圈
應急層:儲備6個月生活費,應對突發狀況
安全層:配置債券基金等低風險產品,抗通脹
成長層:長期持有指數基金,分享經濟增長紅利
-持續自我投資
比爾·蓋茨的忠告發人深省:“我們總是高估一年內能做的事,而低估十年內能做的事。”
持續學習新技能,保持職場競爭力,就是在為收入增長創造可能。
也歡迎添加我的微信,備注來意
1??蟬衣兒自媒體從0-1經驗分享(備注領資料)
2??蟬衣兒好物嚴選群,一起養生變美,買優質好物 (備注團購)
3??蟬衣兒公眾號課程(備注課程)
我是蟬衣兒
90自由撰稿人,不靠工資生活
在這里分享精簡生活,變美秘籍,存錢賺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