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不完美世界共處,然后自己拼湊出一個局部可控的小宇宙。」
“愛拼才會贏”
“世界是個巨大的拼多多”
網友們又開發新文學了。從拼好飯開始,網友們把“拼好X”體應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人在網上發帖問“為什么實習生不能拼好工,輪流上班”,有人在創作各式各樣的“拼好歌”、“拼好文”、“拼好圖”,還有人在社交媒體上公開征集“拼好抱”、“拼好愛”。
在時間和人際連接都變得更加碎片化的今天,“拼好X”文學的出現,實質上是人們主動將宏大、昂貴、完美的生活圖景解構為可負擔、可定制、可自我滿足的生活拼圖的一種策略。
生活“破破爛爛”,我來拼拼湊湊。
01
減負: 分攤重量,尋找共鳴
“拼好X”最早流行起來,是從“拼好飯”開始?!捌春蔑垺笔且环N團購版外賣產品,與其他共享經濟模式一樣,低價是它的競爭力,“拼”聚焦在分攤物質成本上?!捌春肵”的流行把“分攤”的邏輯擴展到生活的其他領域。
為什么要“拼”?一方面,這體現了網友們主動為自己的生活減負的意圖,比如“實習生拼好工”、“大學生拼好課”。
在這樣的聲音里,網友們試圖構想和尋找一個分攤壓力的對象,來釋放自己目前面臨的生活重量。人們以“拼好X”為名提出不完美的需求和構想,一定程度上是一種和生活權利的重新協商。
(社交媒體上網友們在“拼好工”、“拼好研”)
可以看到,大部分網友們期待的“拼”在現實中不太可能真的實現,因此人們是在以這樣的夸張手法來軟化現實的堅硬,確認目前生活狀態的合理性。
另一方面,“拼”意味著有人跟我一樣想、和我一起做,網友們試圖在拼的動作里尋找到一個同溫層。
人們在用“拼”的方式,把原本沉重的一些課題輕量化處理,比如有網友評論“拼好研,兩個人的分數加起來過線能讀研嗎?”?!捌础辈皇菫榻Y果,而是為共鳴,為了找到一個情緒支持點。
(網友們評論“拼好工”的提議)
而“拼”的語境是分攤,是碎片,是不完整。
“完整”曾經被人們當作一種目標和符號——100分的考卷、理想的工作、完美的情感關系。
年輕一代是帶著這樣對于“完美”的想象和追求進入真實世界的,但現實卻不盡如人意。于是,在對“完美”祛魅后,這些曾被視作理想人生的模板,也在被拆解和下沉。
02
碎片:以契約為名,對完滿祛魅
傳統意義上的自我實現常被描繪為一個完整的線性過程,通過不斷努力最終達到理想的狀態,強調目標與過程的統一性。
但當“功夫不負有心人”、“兩情若是久長時”這樣的經典話語不再完全適配當下的語境,為了獲得更自洽的狀態,年輕人們選擇主動打破線性敘事,把“完美”拉下神壇。
人們不再全然相信有完美的工作、戀人、生活,因此開始接受以一種更碎片、靈活和即時的方式來應對周遭和自身。
就像鮑曼在《生活在碎片之中》所提出的,時間不再如河流,而是如池塘,所能收集的經驗中也不會產生一條穩定的生活策略。生活游戲不給人時間暫停、思考、作精心的設計,人們開始由“延遲滿足”轉向“即時滿足”。
(《生活在碎片之中——論后現代道德》)
“碎片”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常態,時間是碎片的,關系也是碎片的。
社會環境的快速變化使得很多傳統的關系模式慢慢瓦解,而更新的社交關系又沒有完全建立,這使得身處其中的我們不知道如何去建立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連接變得更碎片、更淺層。
(ship梗圖)
關系的建立被現實所牽絆,部分人們不再相信完滿的“愛”,也不再試圖找尋和建構完整的羈絆,進而轉向一種更架空的、有規則的、不產生深度羈絆的契約式關系。
前段時間,社交媒體上興起了一種叫作“拼好抱”的情感交易,網友們在平臺上發帖明碼標價找人給自己一個擁抱。
無獨有偶,在二次元群體中,cos委托成了“拼好愛”的解法。單主在平臺發布信息和報價,說明想要扮演的角色和約會的細節,委托老師來做相應的準備,兩人共度“完美的”約會日。
(小紅書@清甜歡喜@三三叁叁)
“拼好抱”、“拼好愛”,這樣存續在契約關系和明碼標價中的人際連接,往往是短暫的、功能性的、低情感負擔的。
在這樣的連接中,人們沒有追求“完整”的義務和責任,也不必承擔深度連接帶來的風險,而是以契約為名即時地抱團取暖,滿足愛與被愛的需求。
“拼好愛”也像是“情感版”的搭子社交,飯可以拼,課可以拼,愛也可以。
在這樣的語境里,情感被置于一個更下沉的語境。人們在以自己的需求出發,呼喚和定制一個更個人化的情感拼圖,來對抗不可得的“完滿”,也試圖看見自己的生活錨點。
03
定制:
以拼接填補空缺,創造個人拼圖
如果說碎片是人們生活的一種狀態,那么“拼”則是一個更加主動的動詞。在“拼好X”自嘲式的逃避或調侃之外,其實也暗含了年輕一代對生活的重新審視和建構。
“拼好抱”、“拼好散步”、“拼好愛”等等的出現實際上是人們對自身孤獨、疲憊情緒的自我回應,用“尋找一個拼友”來表達“我需要”、“我渴望”。
(電影《鳥》)
雖然不再完全相信圓滿,但人們仍舊有情感聯結的需求,只是以一種碎片化的方式來自我實現和建構,這樣的建構變得更加個性化與即時化。
在“拼好X”中,年輕一代主動定制自己的生活拼圖。與整齊劃一不同,“拼好X”天然包容多元、混搭、甚至沒有意義的存在。就像社交媒體上火出圈的“拼好貓/狗”,混搭的毛發成為一種潮流的體現。
(“拼好貓”“拼好歌”“拼好騎”)
年輕一代試圖通過拼接內容,實現一種更加個人化的生活體驗。“拼好歌”不是聽排行榜,而是自己二創剪輯,“拼好文”也不是被動接受網絡熱梗,而是“我根據自己的情緒來拼湊、來創造”。
就像近幾年流行的一波又一波“發瘋文學”,“發瘋”是當代年輕人在真實的掙扎之后尋求的小小叛逆?,F實生活的困惑大多無解,年輕一代索性去非理性的狀態里短暫沉溺,任由自己的情緒和需求翻滾一會兒。
(網友們的“發瘋文學”)
“拼好X”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如此,人們并不是一定要一個“拼”的結果,而是借由“拼好X”來明確自己當下所處的狀態,尋找一個共鳴和分享的對象,然后再繼續探索生活的解法。
在這樣的拼拼湊湊里,人們能夠獲得微觀的自我掌控感。雖然并不一定解決面臨的問題,卻可以在生活的縫隙里表達需求和喜好。這樣的表達不一定完美,但是屬于“我”的。
人們不再聽從于傳統的敘事,而是放大自己當下想要的狀態、情緒和表達,重新組裝并拼湊出屬于自己的生活版圖。
握住這塊小小拼圖,人們也許可以在不確定的生活狀態中重新安頓自己,構建出一個局部可控的小宇宙。
(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
參考文章:
[1] 鳳凰weekly:200塊一次的「拼好愛」,橫掃婚戀市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