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東塔機場,被譽為東北第一機場,關于它的搬遷計劃已經喊了20多年,在相關的工作報告中是提了又提,從2003年首次提出搬遷,到2024年,整整21年!幾乎每年的工作報告都會提一嘴“推進東塔機場搬遷”,但現實,就像一部拍不完的連續劇。在2022年終于獲得相關部門的批復,項目總算是進入新的實施階段,直到2024年末,提出了“東塔機場與桃仙機場一體化運行”方案。
就在上個月,為有效化解沈陽東塔和桃仙機場飛行沖突,確保軍民航飛行安全,東北局組織召開沈陽東塔、桃仙機場一體化運行工作推進會,梳理總結試運行期間存在的問題,研究有效解決措施,進一步提升空域使用效率,參會的人員來自東北到遼寧、沈陽地方,以及南航北方分公司等單位相關人員。
那問題來了,什么叫“一體化運行”?和搬遷有沒有關系?
2024年底,民航東北局推進“東塔與桃仙一體化運行”,目的是解決兩機場空域沖突,意味著短期可能不搬了,而是讓東塔和桃仙“搭伙過日子”。但這并不是說東塔機場不搬遷了,也有可能會部分搬遷,總之,目前東塔機場的搬遷計劃被擱置了,取代它的是“一體化運行”,答案就是“暫時不搬”!
關于東塔機場需不需要搬遷,目前形成了兩個陣營。
【贊成搬遷】
核心觀點:東塔機場已成為沈陽東部發展的“攔路虎”,搬遷勢在必行。
1. 釋放土地,激活經濟。二環內黃金地段長期被機場占據,導致周邊建筑限高、地鐵縮水、商業難興。若搬遷,可規劃高端商業、文旅項目,帶動東部產業升級。
2. 破解交通困局。地鐵3號線因凈空限制被砍3站,搬遷后有望恢復,緩解東部居民出行難。長青街、東陵路等主干道擁堵問題或得改善。
3. 平衡城市發展。沈陽“西進南拓”如火如荼,東部卻停滯20年,搬遷是破解區域失衡的關鍵。
【反對搬遷】
核心觀點:東塔機場承載歷史記憶,搬遷成本高,部分保留更務實。
1. 航空功能仍有價值。作為通用航空基地,承擔應急救援、公務飛行等任務,完全搬遷可能影響特殊飛行需求。“一體化運行”模式(與桃仙機場協同)可優化空域利用,未必需徹底搬遷。
2. 歷史與文化象征。東塔機場是東北地區最早的航空基地之一,擁有百年歷史,完全拆除恐造成文化損失。部分保留并改造為“航空文化公園”或博物館,或成折中方案。
3. 搬遷成本與周期問題。新民市新機場建設耗資大、周期長,短期內難見成效。若部分保留,可降低財政壓力,同時逐步釋放部分土地開發。
最有可能的折中方案:
1. 分階段搬遷:先縮減飛行規模,逐步釋放土地,最終實現完全搬遷。
2. 功能改造:保留部分跑道作航空博物館,其余地塊開發商業、住宅。
3. 政策補償:對受影響的航空業務提供補貼或遷移至周邊機場。
如果東塔機場最終采取“部分搬遷”方案,可能會形成什么樣的局面?
1. 航空功能瘦身版保留。僅維持必要通航功能(如應急救援、公務飛行),跑道縮短或改為垂直起降專用,航班量壓縮至原10%以下。
2. 城市發展有限松綁。建筑限高從45米放寬至80米,地鐵3號線被砍的3站有望恢復,八里堡區域可啟動商業開發。
3. 矛盾轉移新痛點。開發商面臨“半限高”困擾,居民要忍受“半飛機噪音”,旅項目需設計“航空主題”(受限于保留的航空功能),就像沈飛搬遷一樣。
這種折中方案就像“拔牙只拔一半”——既不能徹底解決城市發展梗阻,又無法保留完整航空功能。
“東塔機場的搬遷,不僅關乎一座建筑的存廢,更決定著沈陽東部的未來。”
20年的爭論已足夠漫長,城市發展不能永遠被歷史包袱拖住腳步。無論是徹底搬遷、部分保留,還是創新改造,沈陽都需要一個明確的答案——既要尊重百年航空記憶,更要為東部崛起打開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