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兵當到什么程度,才能稱之為“兵王”?
芮銀超,服役30年,企業開出40萬年薪挖他,部隊為留他兩次改士官制度。
1970年,芮銀超出生了。他和那個年代的人一樣,伴著父母的農耕,追著自己的夢想長大。芮銀超的夢想便是穿上軍裝,當一名保家衛國的軍人。
1986年,芮銀超剛滿16歲,正趕上當年的征兵,他便毫不猶豫地報了名,然而體檢時,卻落選了。
后來,芮銀超知道了原因,是自己頸脖上的劃痕。那是他幫父母收稻子,稻谷葉上的鋸齒給劃的,應征時還沒有完全好,別人以為是皮膚病。
錯過了一次機會,芮銀超并沒有放棄,父母也鼓勵說,你年紀還小,明年再去。
第二年,芮銀超又報名了,可是又落選了。兩次失敗多少還是有點打擊人,但芮銀超還是沒有氣餒,他開始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同時避免受傷。第三年,芮銀超終于實現了夢想,穿上了那身軍裝。
離家那天,戴著大紅花的他特意和父母拍了張照,一是為了留念,二是證明他的夢想啟航。
新兵訓練完成后,芮銀超被分配到了陸航部隊,成為了一名機務兵。這是一個技術兵種,任務就是檢測、維修飛機。這樣的兵種與芮銀超起初的夢想格格不入,他喜歡的是手握鋼槍,守衛國土。
然而,部隊的分配就是命令,芮銀超只有硬著頭皮上。可是初步的培訓就讓他懵得不行,光是直升機那些各式各樣、大小不一的儀表和數量龐大的標識對于他一個初中生來說就夠嗆。幾次培訓下來,芮銀超還得自己慢慢消化,自行摸索。
一連幾個晚上,他都睡不著覺,不停地問自己:怎么辦?
有一天,當他起床再次穿上那身軍裝的時候,芮銀超有了答案:“夢想永不變,無論在哪兒,只要穿上這身軍裝,就要做一個合格的軍人!”
那天之后,芮銀超心中有了堅定的信念,他不再因為飛機結構復雜而頭大,也不再因為內心的不堅定而睡不著覺了。他給自己做了一個總結,又給工作制定了一個計劃。
因為文化底子薄,芮銀超認為自己不能討巧,必須一步一個腳印,用踏實的笨辦法來彌補。于是,他自掏腰包為自己買回了大量專業參考書籍,此后,便每天早起一小時,晚睡一小時,伏案看書。
書中有太多不懂的地方,芮銀超都不厭其煩地將其標注出來,然后去找戰友幫忙講解或請教專業教官。對于書中那些自己壓根兒就看不懂的英語,芮銀超就找來英漢字典一個個地查,然后把中文寫上去。
理論的東西搞懂了,他又到飛機上進行實物實踐。芮銀超對照著飛機上的真實電路一個一個地畫下來,就連上面的螺絲釘,他每一個都要親手去摸一摸。
就這樣日復一日,幾年下來,芮銀超的死磕終于給了自己帶來了滿意的答案。他將直升機研究通透了,所有的金屬元件叫什么名字,電氣電路是怎么回事,他都知道,甚至飛機有了故障,他伸手一摸,附耳一聽,就知道問題出在哪兒。
真的有那么神奇嗎?
當然!
自入伍以來,許多年過去了,芮銀超只做一件事,就是掌握數百種類直升機各種故障的解決辦法。最棘手的一次,就是一架新型直升機的自動駕駛模式抖動問題。
隊里包括芮銀超在內的維修高手們對飛機做了一次又一次檢查,始終排除不了抖動問題。就在大家技窮紛紛嘆氣時,芮銀超大膽的說道:“整個飛機該排查的都排查了,我覺得最大的可能應該就在尾部,那個連接管與管之間的零件出了問題。”
大家看著他,不相信尾管連接會造成飛機劇烈抖動,但檢查不出問題,芮銀超的猜測完全可以試著排查一下。芮銀超二話不說便鉆進了高溫、狹窄還缺氧的尾管。
一個小時后,他敲響了機尾的板面,示意戰友們幫他出去。他已經頭暈發軟,沒有力氣出來了。當戰友們用繩子將他拖出后,再試飛機,抖動的問題瞬間解決了。大家高興地擁著芮銀超,都說他了不起。
這次維修之后,芮銀超被升為了特設師。(軍隊中負責飛機等特種設備維護和保養的專業技術人員)
特設師的工作更加復雜,芮銀超做好了心理準備,他再次下定決心要把工作干好。
陸軍航空的裝備都是高科技,許多都是從國外引進回來的,出了故障更會請國外專家前來檢修。
2000年,部隊新增了6架他國新機型,試飛時發現有四架出現了故障。通過聯系,外籍專家第一時間趕過來檢修,部隊便派芮銀超等人配合。
然而,里里外外檢查了兩個星期,外籍專家卻說沒有問題,只等時間磨合便會好的,大可以繼續試飛訓練。
話音剛落,沒想到芮銀超堅決表示反對。他問外籍專家:“6架飛機,為什么只有4架出現這種問題,另外兩架卻正常完好。如果只是磨合的問題,為何不能六架飛機都正常完好了再賣給我們呢?”
芮銀超一口咬定,這是飛機故障,在沒有解除之前,絕不能讓飛行員草率試飛。
即便外籍專家一再堅持他們自己生產的飛機,他們懂構造。但我方還是接納了芮銀超的意見,繼續排查飛機故障。
果然,在芮銀超將各個環節都進行仔細分析后,他得出結論:飛機的故障可能就出在駕駛儀的液壓舵機上,排除故障的辦法就是更換舵機。
在我方的一再堅持下,外籍專家最終照辦,更換了飛機舵機,沒想到剛換好,飛機就正常了。
看著這個篤定的中國士兵,外籍專家對他豎起了大拇指。
從此,芮銀超成了軍中的“特設一號”,飛行員們都叫他“定海神針”,只要飛機經他手維檢簽字,大家都飛得放心。
發生在芮銀超身上的故事太多了,每一件都感人至深,在他安全保障飛行的上千個場次里,安全事故一直是零紀錄。
士兵的服役年限是有限的,雖有萬千不舍,但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部隊永遠是年輕人的舞臺,在走之前,芮銀超決定再為軍隊做一件事,那就是將自己16年來記錄下的40多本工作筆記整理一番,送給部隊,為培養新的人才作參考。
很快,芮銀超的工作筆記就送到了上級專家手中,他們驚訝于筆記的完整和規范,甚至還專業,情不自禁地說:“這樣的人才,讓他離開部隊就太可惜了!”
于是,為了留住芮銀超,部隊兩次開會作專題研究,一改再改編制,特設了專業高級士官。
然而就在這時,地方航空公司愿意給出年薪40萬的高價挖他去就職。這對于農村出身,家庭并不富裕的芮銀超來說,是頗具吸引力的機會。如果是這樣,芮銀超選擇去地方就職也是理所當然,可他卻毅然選擇留在了部隊。
面對比40萬年薪和累得多的軍隊特設工種,芮銀超義無反顧選擇了后者,一頭扎了進去。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
2005年,為了云南的大型軍演,芮銀超已經忙活了大半年。由他層層把關,將幾十架飛機仔仔細細維檢一遍,而且必須守在現場,一旦出現問題,就要及時維修。
10月5日,演習進行得如火如荼,芮銀超接到了老家的電話,父親去世了。10多年了,他沒有盡到一個兒子應盡的義務,父親的后事料理是萬不能缺席的。可演習正在關鍵時刻,自己更是萬不能離開,左右衡量,芮銀超最終壓制住內心的悲痛,放棄了請假回家的念頭。
夜晚,待大家褪去演習的疲憊入睡后,芮銀超卻躺在床上抽泣起來。盡管他沒有發出聲音,還是被戰友發現了,上級方才知曉他家中出了大事,立刻命令他回家替父親料理后事。
溫暖的是,母親理解他,妻子理解他。
2013年,部隊的飛機例行保養,其中一架發現了問題。芮銀超和戰友們立即進行檢修測試,可直到天黑也沒有找出問題出在哪里。戰友們都說太晚了,正好不急,明天再接著檢查。
大家都走了,只剩芮銀超一個人還在搗鼓著飛機。有好心的戰友返回來勸他去休息,芮銀超說:“我怕它今晚就要飛。”
“哪有那么巧的事?”戰友打趣地對他說道。
芮銀超微笑著讓戰友回去休息,說自己再研究會兒。結果他打著手電筒研究到深夜終于把飛機的故障排除了。
說來真有那么巧。
第二天早上8點零2分,蘆山發生7.0級地震,部隊緊急救援,領航災區的恰好就是芮銀超連夜修好的那架飛機。
2019年,芮銀超已經在部隊30多年了。他的工作筆記成為了全軍機務兵的教材,他帶出了400多名徒弟,其中特設專業技術骨干就有33人。而他自己也榮立了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榮獲了成才先進個人、優秀人才一等獎、學雷鋒先進個人。
30年如一日,芮銀超把兵當到了極致,成了軍中的稀缺人才,是新型直升機士兵專家,是難得的一級軍士長。
有人說,既然是稀缺人才為什么不破格提干轉為軍官呢?
因為一個負責管理,一個負責專業技術。 士官長其中一個職能就是專門為部隊培養士兵,幫助新兵迅速變成能戰斗的士兵,妥妥的各盡其才。
“堅毅”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
芮銀超數十年如一日,深耕于維修飛機這一領域。他是擁有這種品質的人,值得國人深深敬佩。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即刪
內容素材來自網絡,侵權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