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核藥以優異的臨床效果,已成為神經內分泌腫瘤(NETs)和前列腺癌的標準治療之一。
在市場端,諾華的Pluvicto(Lu-177 vipivotide tetraxetan)在2024年的全球銷售額達到了14億美元。
在這一產品的成功的帶動下,核藥的研發活動顯著增長,涌現出越來越多專注于核藥的生物技術公司。
同時,BD和并購活動日益活躍,Big pharma也在不斷深化其核藥的產品線。
好久沒更新與核藥相關的最新進展,今天這篇用引自nature以一篇文章的5張圖來一起回顧下核藥領域的最新概況。
01
管線火爆,新玩家不斷入局
全球核藥領域的研發規模正在迅速擴大。
除了兩種獲批的療法外,另外有多達67種核藥處于臨床不同試驗階段的研發階段。
02
不同核素的差異化,各有千秋!
核藥偶聯的放射性同位素的物理特性和其臨床效果之間,有著 直接的、決定性關系。
核素藥效能力的主要指標包括: 半衰期及在放射性衰變過程中釋放的粒子類型,這些粒子具有不同的輻射能級和組織穿透距離。
在研發卷起來的的現狀下,很多公司采取了差異化的策略,使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創新來提升臨床表現。
一般來說,藥效的優異表現,和核素釋放的較高能量、較短距離內的沉積有關。
而更好的安全性則與較短的射程和更快的半衰期有關,這可最大程度減少射線對鄰近及全身健康組織的輻射暴露。
基于上述考量,新一代核藥正在探索新的放射性同位素,包括α粒子發射體。
與β粒子比,α粒子具有更高的能量和更短的穿透距離,這可能帶來更優療效的同時,減少脫靶毒性。
錒-225(Ac-225)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α粒子同位素,占臨床產品的28%,如FPI-2265和RYZ101等。
但Ac-225的衰變鏈復雜,從具有強烈反沖效應的α粒子發射開始,可能導致子代放射性同位素從螯合劑中逸出,引發脫靶活性。
鉛-212(Pb-212)是一種較新的α粒子同位素,占臨床產品的9%。與Ac-225相比,Pb-212具有更短的半衰期和更簡單的衰變鏈,有助于提升安全性,并允許優化劑量、提高療效。
03
靶點、適應癥已不是藍海
靶點是核藥遞送效率的關鍵。靶向基團必須在分子大小和親和力間達到最佳平衡,以實現理想的藥代動力學特性,促進腫瘤的攝取與分布,同時減少對非靶組織的暴露,并與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相匹配。
當前獲批的核藥分別采用肽類和非肽類小分子作為靶向基團,靶向SSTR2和PSMA。
在臨床階段產品中肽類占33%,非肽類小分子占29%。
目前,近一半的臨床階段管線集中在已經驗證的兩個靶點:32%靶向前列腺癌中的PSMA,17% 靶向NET和其他SSTR2+ 腫瘤(如乳腺癌、甲狀腺癌和膠質母細胞瘤)中的SSTR2。
靶點和適應癥,非常擁擠!
可以看到,該領域在靶點和腫瘤類型方面正在進行差異化布局的分化。靶點包括其他藥物類型驗證的靶點(如HER2和FRα),及尚未被批準的療法解決的探索性靶點(如 FAP、GRPR 和 MC1R)。
歡迎大家翻閱胖貓關于核藥的更多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