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萬科維奇到底配不配中國男足這把帥印,這事最近又被推上風口浪尖,說實話,爭議從他上任那天就沒斷過,前國腳范曉冬在直播里一番話,把這場關于“伊萬是不是最優解的討論,又添了把火——范曉冬說,伊萬執教不能說綽綽有余,但絕對配得上,這話其實點出了現在中國足球最尷尬的現實——我們對教練的期待值,可能從一開始就有點自相矛盾,既想要立竿見影的強心劑,又想要一步登天的奇跡,但現實嘛,誰都知道,國足想要逆襲,靠的可不是光換個主教練就能解決的事。
范曉冬的發言其實挺有代表性的,說白了,他不是在單純幫伊萬洗地,也不是在無腦力挺,而是用過來人的視角,把球迷們一拍腦門就“對噴教練的那種沖動,狠狠拉回到現實線——他說,有的球迷一點風吹草動就開始噴教練,根本沒搞明白比賽是怎么贏的、怎么輸的,甚至連哪些失誤是教練能犯、哪些是底線都沒分清,這種“墻頭草式的情緒,其實對中國足球的成長毫無幫助;說白了,你可以不滿意,但至少得看明白點再開噴,不然就是情緒發泄,和真討論沒半毛錢關系。
回到伊萬執教這事,其實要說伊萬有什么硬傷,真找不出太多,帶隊打世預賽,能進18強,起碼目標完成了,擊敗印尼、巴林這些關鍵場次,換成其他教練也未必有把握,伊萬最大的特點是穩,他不是那種花架子的主帥,也不靠噱頭出圈,踢法可能沒那么驚艷,但在陣容選用、新人培養上,多少還是有點門道的,最起碼我們沒看到大規模“擺爛或者場上指揮混亂的情況,甚至在某些節點還能看到一點“救命稻草的意味——就像范曉冬說的,球隊低谷時,教練能兜住底線,這就很不容易。
但問題來了,如今的輿論環境其實比比賽本身還難踢,社交媒體一刷,關于伊萬的爭議比場上的傳球還密集,有人覺得他太保守,有人覺得他用人不公,也有人直接拿他和前幾任主帥對比,覺得中國隊換帥就像換皮鞋,穿哪雙都磨腳,說到底,國足這些年的“換帥焦慮已經成了球迷的心理慣性,輸一場就喊換人,贏一場就跪舔,根本沒人愿意靜下心來分析,球隊到底是人才斷檔、青訓缺位,還是教練真沒水平,這種“點贊回懟式的討論,熱鬧歸熱鬧,離解決問題還差十萬八千里。
當然,伊萬也不是沒有短板,戰術體系偏穩,偶爾膽子小,遇到強隊容易被壓制,臨場反應有時略顯保守,這些都是肉眼可見的槽點,但就目前中國隊的班底和現狀,誰來都得面對同樣的問題,別說世界名帥,哪怕瓜迪奧拉來了,也得被現實打磨一遍,何況伊萬還在盡量讓新人參與,把球隊的未來盤活,這點其實很關鍵,中國足球不是一朝一夕能翻天,靠一兩個操作逆天改命不現實,更多還是得熬。
更有意思的是,范曉冬這番“懂球人視角其實挺解氣,他不光點名噴了那些只會情緒化輸出的球迷,還提到一個很扎心的事實——很多人根本沒看懂比賽,輸球是怎么輸的,合理范圍內的失敗和戰術試錯之間的區別,沒人愿意細究,結果但凡有點風吹草動,大家就跟著網暴起哄,這種情緒主導下的討論,最后只能讓教練背鍋,球隊更沒法安靜升級,說白了,真正懂球的人,反而會比“純噴子更冷靜,看得更遠,哪怕有意見,也是有理有據的“回懟,不是無腦罵街。
從歷史角度講,國足換帥其實早就不是新聞,卡馬喬、里皮、李鐵、揚科維奇,一個個來,一個個走,最后留下的,永遠是“我們什么時候能進世界杯的執念,教練是最顯眼的背鍋位,但真要說中國足球的問題,絕不是主帥一個人的鍋,青訓、聯賽、管理、球員心態,哪一項不比主帥更扎心,伊萬只是恰好趕上了最難的節點,背負了最多的期待,成了焦點下的“救命稻草,而球迷們的情緒,也早已不是單純針對某個人,而是對中國足球二十年未解的困局的宣泄。
所以,冷靜拆局,伊萬執教國足,確實不能說毫無短板,但在現階段,他絕對配得上這份工作,至少沒有明顯失誤,也沒有亂陣腳,給了球員成長空間,帶隊完成了階段目標,至于能不能更進一步,那是系統性問題,不是誰一拍腦門就能改的,球迷當然可以有情緒,但別讓情緒徹底遮住了理性,否則只會陷入“換帥—期待—失望—再換帥的死循環,最后受傷的,還是中國足球本身。
最后總結一句,伊萬不是救世主,但也絕不是背鍋俠,中國足球要想真正進步,靠的絕不是一味“對噴教練,而是扎扎實實補短板、修內功,球迷要學會看全局,懂得區分合理批評和無腦情緒,只有這樣,才有希望等來那一天,不用再為“配得上誰而爭論不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