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對聯(lián),是雅士心曲,亦是才女心橋。尤其以聯(lián)招親,妙筆生花間,能覓得靈犀一點,遠勝俗世浮華。這故事,便從一紙墨痕說起。
江南有座青溪鎮(zhèn),鎮(zhèn)上最氣派的院子,就是紀家的綢緞莊。莊主紀老爺膝下有個獨女,取名悠然,正是取自陶淵明那句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紀悠然生于商賈之家,卻自小愛在詩書堆里打滾,在書香墨韻里長大的她,生得溫婉秀麗,性子更是知書達理,是鎮(zhèn)上有名的女子。無奈命運弄人,十六歲那年,為保家業(yè),她被許給了鄰鎮(zhèn)另一巨商之子。
紀悠然雖內心有些不愿,可終究抵不過父母之命,她只得強顏歡笑下穿上嫁衣。
婚禮辦得風風光光,紅燭搖曳中,紀悠然卻不知,自己的苦日子才剛剛開始。商人重利輕別離,為了生意,常年在外奔波,一年到頭在家的日子屈指可數(shù)。
家中瑣事、公婆侍奉全落在紀悠然一人肩上,有苦無處訴,有淚只能往肚里咽。三年后的一個雨夜,噩耗傳來 —— 丈夫在運貨途中遭遇劫匪,不幸丟了性命。年紀輕輕的紀悠然,就這樣成了寡婦。
日子一天天過去,父母心疼女兒守寡孤苦,多次勸她改嫁。起初紀悠然滿心抗拒,可夜深人靜時,望著窗外的明月,她也渴望有人能懂她的詩、知她的愁。思來想去,她決定效仿古人,用對聯(lián)招親,尋一個靈魂契合的良人。
紀悠然精心寫下上聯(lián) “田字扒開全是口”,命人貼在大門旁。這上聯(lián)看似簡單,實則暗藏玄機:把 “田” 字拆開,可不就是四個 “口”?而這四個 “口”,恰似她這些年被困在不幸婚姻里,滿心的委屈和無奈,卻無人訴說。她滿心期待,盼著能有個知音,讀懂她藏在文字里的心事。
可這上聯(lián)一貼出,卻引來了不少非議。街坊鄰居聚在一起指指點點、議論紛紛。“守寡之人竟學閨閣小姐貼聯(lián)招親,成何體統(tǒng)?”“這上聯(lián)也太難了,怕是沒人能對得上!” 還有人說她是想出風頭。
除了看熱鬧的人,竟無一人前來應對。日子一天天過去,熱鬧散去,唯留那墨跡在風中沉默。紀悠然坐在繡樓里,望著窗外的梧桐樹,滿心失落,卻又不愿放棄。
一日黃昏,一個襤褸身影在紀府門前駐足。他衣衫破爛如風中敗絮,頭發(fā)亂糟糟地結成一團,身上的粗布衣裳補丁層層疊疊,蓬頭垢面。
可那雙眼睛,卻亮得驚人,透著股說不出的沉靜。他在招親對聯(lián)前停下腳步,盯著上聯(lián),眉頭緊鎖,一動不動。
有人見此掩鼻嗤笑:“討飯的也懂風雅?莫不是餓花了眼!”那乞丐渾不在意譏誚,只仰頭定定望著那上聯(lián),仿佛周圍的喧鬧都與他無關。
乞丐突然感慨道:“這女子也是個苦命人,于是他寫下‘困字分開只見木’的下聯(lián)命人遞了進去。
紀悠然看到這下聯(lián)后,心中猛地一動,連忙命丫鬟請乞丐進府。只見乞丐進了廳堂,不卑不亢地作了個揖,開始解釋下聯(lián):“這‘困’字拆開,是個‘口’和‘木’。這‘口’啊,就像夫人這些年被困住的日子,是困境;可這‘木’,卻是生機!只要破了這‘口’的束縛,就能如樹木般迎來新生!”
紀悠然聽著,眼眶漸漸紅了。她從未想過,一個乞丐竟能如此懂她,這短短一句下聯(lián)對仗工整,還道盡了她的心聲,更給了她對未來的希望。
她當即請乞丐坐下,兩人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際遇。交談中紀悠然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乞丐雖衣衫破舊,肚子里卻裝滿了學問,對人生的見解更是獨到深刻,兩人越聊越投機,仿佛相識多年的知己。
次日紀悠然平靜告知父母心意。
父母驚愕萬分:“女兒,他……他可是個乞丐啊!”紀悠然微微一笑,目光澄澈如秋水:“昔日困于金玉之‘口’,心實如槁木;今日得遇解意之人,縱粗茶布衣,亦是新生之‘木’。女兒心意已決。”
她望著窗外,那抽枝展葉的枯樹,語氣斬釘截鐵。
之后,紀悠然與那乞丐書生,避居鄉(xiāng)野,過起了男耕女織的生活。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