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楓糖媽媽!
兒行千里母擔憂,作為父母,當子女離開時自己身邊后,總是不放心,總是想多替他們做些事情,才覺得安心。
所以,從孩子出生后,父母就開始為子女操心,本以為孩子長大結婚生子了,自己就可以松一口氣了。
不曾想,這只是開啟了人生的另一個階段——帶娃,即使不帶娃,也要給子女繼續操心,總而言之,父母為子女操心,真是要操心一輩子。
即使父母年邁,老了,依然會盡力去幫助子女,只為讓子女過得輕松舒心些。
而作為子女,對于父母的這種操心和幫助,是否真得知道感恩和孝順父母呢?
不一定,因為有的幫父母幫對了,子女會感激,但是如果沒幫對,子女不但不感激,還會落一身埋怨。
根據很多老人的經歷,我發現,人老了后,不管有沒有錢,兒女的“3個忙”盡量別幫。
第一個忙:所有事都大包大攬
母親都非常勤快,即使到子女家里帶孩子,仍然是孩子,家務兩手都抓,感覺老人到了子女家里后,都閑不住。
買菜,做飯,晾曬衣服,在家里帶娃,出去遛娃,做家務,打掃衛生,孩子生活中的各種需要,姥姥或者奶奶都考慮得很周全。
很多老人在帶孩子的時候,真是太勤快了,基本上都沒有閑著的時候。
很多老人都是這樣,一輩子勤快習慣了,眼里都是活,你想讓她們休息下,她們都停不下來。
因為,她們覺得,如今的年輕人工作太不容易了,太辛苦了,她們能做幫忙做點家里的事,就想多做些。
其實,老人這樣真是太辛苦了,這樣也會讓子女過度依賴老人,自己的小家交給老人管,老人成了家里的“保姆”一樣。
老人這樣大包大攬的好心行為,對于子女來說并非好事,畢竟這個小家是子女的,他們已經結婚生子,應該承擔的,應該做的還是要他們自己做。
否則,老人離開這個家里后,子女的生活就會陷入癱瘓一樣的境地,很多事情反而不知道該怎么辦。
而老人幫子女太多,凡事都大包大攬,子女也不見得會感激,甚至會覺得老人管得太多,做得不好,還會落得埋怨。
第二個忙:不要一直貼補子女,要有所保留
老人對子女的愛,真是無私和偉大。
為了子女,老人情愿自己省吃儉用,也要幫助子女,手里有點錢就想貼補子女,即使子女收入比他們高很多。
喬叔和喬嬸就是這樣,她有一個兒一女,兒子已經結婚生子,孫子都上小學了,女兒也結婚了。
喬嬸一直給兒子家帶孩子,在平時帶孩子時,兒子家里的日常開銷,喬嬸都用自己的錢,其實她和喬叔都是農村老人,沒什么退休金,一年也就千把塊錢的補貼。
喬叔60多歲了,還一直在打工掙錢,平時在城里做保潔,一個月收入也很低,但是,他們老兩口都把錢貼不給兒子兒媳了。
喬嬸和喬叔覺得,兒子和兒媳有車貸,房貸,貸款上百萬,壓力太大了,他們能給幫一些是一些。
其實,喬嬸的兒媳花錢挺舍得的,給自己買衣服,買包都買幾百,甚至上千的,生活開銷也挺大,一點不節約。
喬嬸的兒媳已經習慣了公婆給他們補貼錢了,如果他們哪個月不給他們錢,兒媳反而覺得不習慣,會問婆婆。
如果子女已經依賴父母過度補貼自己,父母一旦不提供了,子女還會不滿,這樣也容易引發其他子女的不滿。
尤其是兩個兒子的家庭,補貼其中一個兒子家,另外一個兒子家就會不滿,即使兩家都補貼,可能另外一個家也覺得補貼給自己的少了,另外一家多了,還是會覺得公婆偏心。
第三個忙:過度寵溺孫輩
隔輩親,老人對孫輩都非常寵溺,甚至達到了無原則寵愛的地步。
一般這個時候,子女看到就會說老人,不讓老人那么寵孩子,甚至年輕人教育批評孩子的時候,老人還會出來護著孩子。
很多家庭,老人和子女之間的矛盾,也是因為教育孩子方面有分歧,兩代人的教育觀念不同。
其實,老人在寵愛教育孩子方面,要盡量放手,不要去管太多,孩子有爸爸媽媽管教,老人插手的話,教育孩子就會變得困難。
同事文文說,她婆婆就是這樣,每次她批評教育兒子的時候,婆婆就過來打圓場:“孩子還小,他懂什么啊?”
然后就把孩子拉走,并且給孩子拿吃的喝的,哄著孩子,久而久之,文文一批評兒子,兒子就趕快喊奶奶。
如今文文家兒子讀小學三年級了,寫作業磨磨蹭蹭,經常把文文氣得不行,為了好好教育家孩子,文文讓婆婆回老家了。
文文說,如果婆婆繼續在這里待著,估計她兒子就毀了,因為被奶奶嬌慣得不像樣子,動不動就哭,說什么都不聽。
所以,人老了后,不管有沒有錢,兒女的“3個忙”都別幫,不但不落好,還會被埋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