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道榮
看到一個瓶子倒在地上,你會將它扶起來嗎?
如果是在自己家里,我相信大多數人,會毫不猶豫地將它扶起來。
但如果是在你的子女家里,你是選擇扶呢,還是視而不見?
一位與兒子和中國兒媳婦在一起生活了一段時間的外國公公,是這樣選擇的——視而不見。
兒媳婦在她的視頻里,講述了很多這位公公和他們生活在一起的細節。其中她說,有一次,客廳的一個花瓶倒在了地上,她的公公在客廳里來來回回走了幾趟,他顯然也看到了那個倒掉的花瓶,但他,每次寧愿跨過去,或者繞過去,也不肯彎腰將花瓶扶起來。
這位公公,也太懶了吧?
后來,媳婦委婉地問她的公公,為什么看見倒掉的花瓶,而不將它扶起來?
公公的回答是,我以為那是你們故意放倒的。他又補充說,我與你們生活在一起,已經給你們增添了很多不便和麻煩,我不想再有絲毫的改變或影響你們的生活。
在公公看來,哪怕是扶起一個倒掉的花瓶,也是在改變這個家庭的布局,可能導致主人的不適,在不能斷定這個花瓶是被風刮倒的,還是女主人故意這么放的之前,他選擇了視而不見。
媳婦還講了很多公公的“奇葩”事:比如他在家里很少講話出聲,平時你幾乎感覺不到他的存在;他從來不會走進兒子兒媳婦的房間和孫子們的房間;也從來不會主動為家里做任何一件事情。
但是,如果兒子或媳婦交代了他一件事情,他也樂于去做,且沒有任何怨言,比如偶爾請他去送一下孩子上學,他一定會準時接送,從無差池。
這位公公,在兒子家里,所遵循和做到的,就是“邊界感”。
他清楚,自己在兒子的家,就是個臨時寄居的客人,不打擾,不干涉,不影響兒子一家原本的生活,就是他的原則。
忽然好奇地想,如果是一位愛操心的媽媽或婆婆,來到了自己的子女家里,會怎么做?
看到一個瓶子倒在了地上,她會立即將它扶起來,一邊扶,一邊嘮叨:“哎呀,瓶子倒了也不曉得扶起來,看看家里亂成了什么樣?”
放眼一看,家里可真夠亂的:
沙發上散落著書和遙控器等雜物,從陽臺上收回來的衣服,凌亂地堆在床頭,被子也不疊;
衛生間更糟糕,洗漱用品擺放得亂七八糟,馬桶半年沒刷了吧?
廚房更可怕,鍋碗瓢盆無序地疊放,水池里早上吃的碗筷也不洗,冰箱里的馬鈴薯都發芽了……
看不下去,實在看不下去!
看不下去怎么辦?
勤勞的媽媽(或婆婆),立即挽起袖子,系上圍裙,收拾,打掃,歸納,疊的疊,藏的藏,扔的扔……累得腰酸背痛。
但再看看孩子的家,干凈多了,整潔多了,舒服多了,煥然一新,再辛苦也值得。
眼看兒孫們該下班放學了,又趕緊一通洗擇燒,做飯做菜。
等孩子們回到了家,看到大變樣的家,滿心歡喜地等著他們的感謝和贊美呢,不料孫子先嚷起來了:“奶奶,我桌子上的那個紙盒呢?”“什么紙盒?”“我早上出門前,明明放在桌子上的……”
衛生間又傳來兒媳婦(或女兒)不滿的詢問:“媽,我那個藍色的瓶子呢?”
媽媽(或婆婆)真憋屈啊,自從跨進了這個家門,就沒有閑下來,為你們打掃衛生,收拾衣物,洗洗抹抹,忙這忙那,累得跟條老狗一樣,最終卻沒討得一句好。
吃力不討好也就算了,這都大半夜了,一個個還不趕緊睡覺。
明天你們不上班上學了嗎?熬夜不傷身嗎?看你們年紀輕輕的,都熬成什么樣子了?
忍無可忍,一把推開兒子(或女兒)的房門:“這么晚了,你們還不睡覺?”……
媽媽(或婆婆)做錯了什么嗎?
家里太臟,為你們打掃干凈還錯了?
家里這么亂,為你們整理整齊還要挨埋怨了?
變著法子為你們燒好吃的,還要被你們挑三揀四?
生活這么沒規律,我說你們不都是為你們好嗎?
付出,辛勞,操心,嘮叨……
所有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們的好。
唯獨忘記了“邊界感”。
而問題就出在這兒,這是兒子的家,兒媳婦的家,女兒的家,女婿的家,他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生活自由,保持邊界感,不打擾,不干涉,也許才是最好的狀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