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中華區酒店市場呈現顯著增長壓力。國際酒店集團最新財報數據顯示,盡管全球業務保持增長態勢,但多家企業特別標注“大中華區除外”的業績表現,折射出區域市場的特殊性挑戰。
答案看似盡人皆知——若想減緩下滑態勢或實現增長復蘇,必須加碼輸入端流量。換言之,即便坐擁龐大忠誠會員基數的國際聯號酒店,也迫切需要注入新鮮的活力客群。
那么,這些新生客群究竟從何而來?各酒店品牌正憑借多元策略各顯身手。
流量破局,滲透“高頻生活”■
傳統國際聯號酒店依托忠誠會員體系構建了基本盤,傳統的會員群體正面臨老齡化、商旅減少、增量乏力的困境,年輕消費力量滲透不足成為增長瓶頸。
早期酒店品牌通過聯名會員實現“輸血”時,更傾向于選擇“門當戶對”的高端合作伙伴。此類合作雖能保障品質背書,卻也存在顯著局限——高品質消費場景往往伴隨低頻屬性。與其被動等待客戶的低頻聯動,不如主動出擊,在高頻消費賽道精準捕捉兼具年輕屬性與消費潛力的客群。
萬豪 X 美團
5月28日,萬豪宣布通過“Bonvoy會員體系+本地生活流量”的組合,將酒店餐飲、下午茶等服務嵌入美團用戶的日常消費鏈路。萬豪集團目前擁有萬豪旅享家會員2.19億,年齡集中在30-40歲之間;美團則擁有7億本地吃喝玩樂用戶,00后比例超六成。
數據顯示,合作首月餐飲業務線上訂單量同比提升180%,30歲以下客群占比突破45%。
希爾頓 X 滴滴
5月20日,希爾頓集團宣布與滴滴出行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創新推出“住行一體”會員權益體系,會員在預訂和入住酒店期間,通過希爾頓榮譽客會APP或者小程序即可一鍵叫車;同時,用戶也通過打車場景可直接獲取酒店積分與折扣券,實現會員價值在住宿與出行兩大場景的銜接與延伸。
這一創新使希爾頓年輕客群預訂占比三個月內提升9個百分點,非會員訂單占比從12%增至27%。
酒店正在尋找的新客群并不是忙碌的“空中飛人”,也不是銀行的VVVIP客戶,而是打車穿梭于城市的街頭巷尾,對特色美食如數家珍的年輕人。懂本地生活的人才是懂生活方式的人,本地生活就是生活方式的基礎底色。
各取所長,牽手“商業聯姻”■
如今,品牌聯名已從營銷界的“新鮮玩法”演變為屢試不爽的常規操作——每隔一段時間,市場總會涌現出引發熱議的跨界聯名產品。這種聯名現象背后,是品牌對“1+1>2”效應的不懈追求。
聯名的底層邏輯,核心在于精準把握“優勢互補”的協同法則。或是借助一方強大的流量優勢,為合作伙伴打開新的市場聲量;或是憑借專業領域的技術沉淀,賦予聯名產品獨特的競爭優勢。這種雙向賦能的合作模式,打破了單一品牌發展的增長天花板,讓合作雙方得以在擴大用戶規模與提升品牌價值之間,尋找到最契合的平衡點,實現品牌價值與商業效益的雙重突破。
君亭 X 希爾頓/Choice
自2023年初,君亭酒店集團正式啟動極具野心的“千店計劃”。經過近兩年的戰略籌備,2024年底,君亭酒店集團迎來重要里程碑——與國際酒店巨頭希爾頓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根據約定,雙方將在中國大陸地區攜手布局高端酒店及目的地度假村項目,通過資源整合與優勢互補,共同開拓高端酒店市場的新藍海。進入2025年,君亭酒店集團進一步釋放發展信號,宣布正式開放加盟業務,“千店計劃”加速推進。
5月27日,君亭酒店再宣布與精選國際酒店集團全資子公司Choice Hotels Licensing,B.V簽訂了合作協議。不僅取得了Choice旗下的COMFORT和QUALITY兩大酒店品牌系列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占品牌使用和特許經營權,還將君亭酒店的首批68家酒店將接入Choice的全球分銷渠道,接受Choice提供的銷售、營銷、分銷和預訂服務。
SLH X 希爾頓
2024年,希爾頓集團宣布與全球奢華精品酒店(SLH)達成獨家戰略合作。自2024年2月7日起,希爾頓集團全渠道預訂平臺全面開放SLH旗下酒店的預訂服務。
此次合作顯著擴容了希爾頓的奢華酒店版圖:一方面,希爾頓高卡會員可同步尊享SLH酒店的專屬權益;另一方面,會員更可通過希爾頓積分直接兌換SLH酒店客房,實現忠誠度體系與高端旅居體驗的深度融合。
木棉花 X 凱悅
同樣也是在2024年,凱悅酒店集團與華潤置地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同成立合資公司,負責開發與管理華潤置地旗下的木棉花酒店品牌。未來,這些酒店將統一納入凱悅臻選(Unbound Collection by Hyatt)或凱悅尚選(JdV by Hyatt)品牌系列。
木棉花品牌方表示,此次合作基于雙方高度契合的品牌理念、互補的資源優勢及協同的運營經驗,展現出廣闊的合作前景與發展潛能。凱悅集團在全球酒店行業的專業管理經驗、創新服務體系及國際品牌影響力,將為木棉花注入全新動能,助力其實現從本土精品酒店向國際高端旅居品牌的跨越升級。
面對競爭白熱化的酒店市場,品牌為快速提升市場聲量、突破認知壁壘,采用“商業聯姻”策略,可充分整合各方資源優勢。這種借勢發展的模式,既實現了品牌勢能的疊加效應,又精準搶占了市場先機。
“主業”之外,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當傳統住宿業務的增長天花板逐漸顯現,住宿之外的其它業務正成為各大品牌破局的新賽道。
亞朵集團率先以床品零售開辟第二增長曲線,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亞朵共計售出380萬只枕頭、77萬條涼被。其零售業務收入同比大幅增長 126.2%,達到21.98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提升至三成。國信證券研報指出,在去年“618”期間,亞朵枕頭在電商平臺細分品類中銷量登頂,遠超各大頭部家居品牌的枕芯銷售量。
小小的枕頭,不僅成為亞朵構建“產品-場景-銷售”會員忠誠度閉環的關鍵,更推動品牌實現從傳統 “住宿服務商”向“生活方式運營商”的戰略轉型。這種跨界經營模式,成功激活了亞朵的品牌附加值,也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全新思路。
繼亞朵之后,華住今年世界睡眠日時也推出自主研發的“華住會M3記憶枕”,該枕頭憑借獨創的無感棉氣感慢回彈專利,向亞朵枕頭創下的“單品神話”發起挑戰。
有趣的是,跨界競爭呈現雙向趨勢:家居品牌夢百合跨界開設酒店,而酒店行業則紛紛將客房用品推向零售市場。這種業態融合的背后,是各大品牌對“第二增長曲線”的激烈爭奪——能否成功開辟新的盈利增長點,或將成為決定酒店品牌未來發展潛力的關鍵因素。
無論是生活場景的滲透,還是生態聯盟的構建,酒店集團尋找的增量核心都是重塑“人-貨-場”的關系。當酒店從單一的“住宿空間”進化為多元化的“生活解決方案提供者”,增長困境能突破嗎?
你認為酒店集團頻繁開展
聯合、跨界與創新的舉措當中
哪一種最具實效?
歡迎留言分享給我們
設為星標 不再錯過
微信公眾號的推送規則又變了,為了大家能夠及時看到酒店行業的新動態,還請將“酒店圈兒”設為星標,我們將持續為你帶來最有價值,最有趣的行業內容。
喜歡就點個“推薦??”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