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2025高考首場考試已經結束,和往年一樣,幾家歡喜幾家愁。
而語文作文題也備受關注,全國I卷語文作文題已經出爐,但這個作文題似乎難度很大,媒體在考場出口處采訪,很多學生表示難哭了。
據考生介紹,采用新課標全國I卷的安徽某考場外,有考生透露今年的高考作文是三段材料作文,讓考生自由發揮寫一篇材料作文。
材料大概的意思是三位作家的作品名句:
老舍《鼓書藝人》:我想給他們唱一段,但是心里一直在翻騰,于是一直開不了口。
艾青《我愛這土地》:假如我是小鳥,我也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穆旦《贊美》:我以沾滿血的手擁抱你們,因為一個民族已經起來了。
讓考生結合這三段材料寫一篇800字作文,體裁不限,自由發揮。
從一般的角度來看,難度在于要求考生結合老舍、艾青、穆旦三位作家名言自由發揮的題目,如何找到寫作的“點”很關鍵,這就是學子"難到想哭"的原因所在。
表面看似三段互不關聯的文學碎片,實則暗藏著一道關于民族精神密碼的思辨迷宮,考驗著當代青年對苦難與希望、沉默與吶喊、個體與時代的深層理解。
老舍筆下"想唱卻開不了口"的創作困境,恰似一面照見時代精神的鏡子。這位京味文學大師在《茶館》中用王利發的欲言又止,道盡舊時代知識分子的精神陣痛。
當考生面對這個作文題時,何嘗不是站在新的歷史坐標上,經歷著相似的表達焦慮?
如何在碎片化表達中保持思想的重量,如何在娛樂至死的狂歡中堅守精神的純粹,這種困境遠比老舍所處的時代更為復雜。
那些在考場上抓耳撓腮的考生,或許正在經歷著屬于Z世代的"開不了口",不是無話可說,而是選擇太多反而失語。
艾青"用嘶啞的喉嚨歌唱"的宣言,為這道作文題注入了不屈的靈魂。
這位"吹蘆笛的詩人"在《我愛這土地》中寫下的"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與考場上的青年形成了跨越時空的共鳴。
當00后考生在作文紙上奮筆疾書時,他們的筆尖何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嘶啞喉嚨"?
穆旦"以沾滿血的手擁抱"的震撼意象,將作文題推向哲學的高度。
這位九葉派詩人在《贊美》中書寫的"一個民族已經起來",在今天依然回響著振聾發聵的力量。
當考生試圖解讀這個意象時,實際上是在完成對民族精神的現代性轉譯。那些覺得題目抽象的考生,或許需要理解:
真正的寫作素養不在于堆砌辭藻,而在于能否將歷史血淚轉化為時代強音。就像穆旦在戰火中寫下的詩句。
今天的考場作文同樣需要這種將個人命運與民族復興相勾連的格局。
新課標背景下的高考作文命題已從知識立意轉向素養立意,強調在真實情境中綜合運用語言、思維、審美與文化能力解決問題。
考生需以語言為舟、思維為舵、審美為帆、文化為錨,在時代的浪潮中既寫出深度,更寫出人的溫度與文化的厚度。
真正的高分作文,不過是靈魂在思想疆域的一次清晰丈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