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房子”這三個字突然成了熱詞。
全國樓市迎來新周期,它不再是簡單的一句口號,而是第一次被鄭重其事地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被放在了改善供給、穩信心的國家戰略高度上。
與此同時,市場上的買房人也越來越“不好糊弄”了。
大家的態度很明確:湊合住的房子,誰愛買誰買,反正我不買。
一句話,預算可以妥協,認知不能被侮辱。
可問題也隨之而來:什么樣的房子,才配得上“好”這個字?
這道題,說簡單也簡單,說復雜也復雜。
答案寫在紙上是技術參數,落在地上是產品力,真正能支撐這兩者的,是背后一整套能打硬仗的組織能力、產品體系和節奏判斷。
如果你真想知道誰才是真本事,就別去看誰喊得響,而要看誰在真正有挑戰性的市場里,還能打出漂亮的成績。
比如象嶼。過去兩年,它在蘇州這個“全國最卷”的市場,一路從試水到爆發,憑一己之力完成了從產品到品牌的蛻變,硬生生站上了改善市場的金字塔尖。
而這份“能打”的底氣,顯然不是靠運氣撐起來的。
在這背后,是一位長期深耕、節奏穩健的操盤者所構建起來的產品體系與組織定力。
01
兩年四子
穩扎穩打的深謀遠慮
時間撥回到2023年。
那是一個所有人都很“懂事”的年份。
行情不好,情緒低迷,大家都在說“安全第一”。動作要慢,節奏要穩。地,不敢拿;盤,不敢推;聲,不敢大。
但象嶼,逆著周期出牌了。
在普遍謹慎的周期節點,它卻接連在蘇州落下兩子,分別位于雙湖與東太湖,一北一南,雙向布局,幾乎覆蓋蘇州的核心資源軸與生態潛力帶。
對外界來說,這兩塊地落得不算驚天動地,但懂行的人都看得出來,對象嶼來說,它的方向和節奏,已經和從前不一樣了。
象嶼通過這次落子,為自己出了三道考題:
沒有風的時候,怎么自己造浪?
來源:象嶼地產官微
第一題,
節奏感。
長期以來,象嶼在市場上的標簽是穩,做事有章法、不冒頭。而過去在周期回落期,多數房企也都傾向等一等,看看別人怎么走。
但這次,象嶼主動走在了前面。
雙湖是當時全城最熱的板塊之一,資源密集,競爭激烈。象嶼沒有猶豫,聯手恒泰拿下Z32地塊,樓板價28000元/㎡,并迅速推出面向改善客群的低密洋房“天熠東方”。
沒有等待窗口期,更沒有緩沖期,第一時間買下,第一時間推進落地。
天熠東方亮相 來源:象嶼地產
在東太湖,象嶼的節奏則完全不同。
這是一個長期被市場忽視的板塊。盡管身處地鐵口、生態園,規劃條件也不差,但因為位置偏、認知低,東太湖在本地市場始終缺乏存在感。“誰買誰傻”是許多地產人對這塊地的共識。
可象嶼偏偏選了它:不講故事,不蹭熱點,只靠產品,硬碰硬地打穿市場。
天譽東方區位圖 來源:象嶼地產官微
在艷姐看來,在雙湖和東太湖這看似對沖,實則相輔的兩極之間,象嶼敢想、敢做,并精準地找到了自己的市場節奏感。這個過程,本身就是成長的信號。
第二題,
產品力。
在拿下雙湖地塊后不久,一款面向改善客群的低密洋房產品:“天熠東方”,便應運而生。
要知道,雙湖是一個審美非常高、挑剔也巨多的市場。選擇在這里落地,象嶼沒有選擇復刻過去的成功經驗,而是在產品線升級、功能優化、設計體系、空間邏輯等幾乎每個環節都做了重新梳理,從源頭構建起象嶼3.0產品的基本形態。
如此巨大的迭代,象嶼卻直接拿蘇州這個高認知、高競爭的市場當試驗田。艷姐認為,這是一個再明顯不過的信號,意味著象嶼已不滿足于“做一個還不錯的房子”,而是要以強者的姿態,參與定義“好產品”的標準。
而到了坐落于東太湖的“太湖天譽”,象嶼的謀略則更加深遠。
地鐵口、生態園旁、容積率1.3,這樣的條件擺在眼前,怎么做其實有無數種可能。但象嶼選擇了最難也是最有含金量的路:用低密疊墅,回應多代同堂家庭結構變化帶來的居住升級需求。
天譽東方 來源:象嶼地產官微
在艷姐看來,象嶼把最復雜的藍圖,構建在這塊幾乎沒有現成市場認知的冷門土地上。這不是投機,是錨定,它要的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打穿需求、建立體系的能力。
第三題,是組織力。
說實在的,這是象嶼第一次在蘇州如此深度地運營一個項目。
但這次落子,團隊幾乎沒有“適應期”就快速進入狀態,從從拿地、立項、產品打磨,到銷售啟動、客戶溝通,每個階段動作緊湊,銜接清晰。這種效率,已經不只是項目層面的流暢執行,而是整個體系的精準運轉,背后功底盡顯。
更重要的是,這兩次項目推進過程也倒逼了象嶼內部的一輪機制更新。從產品線打法到區域組織協同,從中后臺配套到營銷支援,整個公司在跑這兩個項目的過程中,反復校準,不斷調速,組織能力也隨著項目一起被推進。
走到這一步,我們看到的已不只是一個品牌在開疆拓土,而是一家企業在主動推著自己成長,練出既能獨當一面、又能穿越周期的硬實力。
天譽東方 來源:象嶼地產官微
所以,當我們再談這兩個項目時,它們早已不是一筆簡單的市場操作。它們像是兩塊壓艙石,一塊壓在前端決策,一塊壓在后臺體系,把象嶼的穩、準、快真正錨定下來。
項目走得好,固然重要。但真正讓象嶼在這個周期站穩腳跟的,不是哪個盤賣得快,而是它正在逐步形成一整套有邏輯、有節奏、能跨城復制的打法。
這,才是重點。
02
極限逆襲
一年完成奇跡質變
與板塊價值一同升溫的,還有象嶼在蘇州市場上的業績曲線。
地產行業的周期從不講情面,風口來去匆匆。
從風頭正勁到冷霜撲面,過去三年,對所有房企來說都是一場硬仗。能撐下來已屬不易,能逆勢擴張、持續進擊的,更是鳳毛麟角。
象嶼地產,正是其中少有的例外。
一年前的象嶼,在蘇州樓市里幾乎是“查無此人”的存在。常年晃蕩在排行榜邊緣,既沒聲量,也沒存在感,很多房企甚至連調侃都懶得帶上它。
但誰也沒想到,2024年風向突變,它忽然成了市場的焦點。
象嶼不僅強勢登頂蘇州大市操盤銷售金額榜首,還在銷售面積、全口徑金額、權益銷售金額與面積等多個維度躋身前列,全面挺進行業第一梯隊。
這個曾被忽略的“冷門選手”悄然走到了聚光燈下,過去幾年低調欠下的存在感,象嶼如今一次性還了個痛快。
來源:中指數據CREIS
以其2024年表現亮眼的兩大項目:天譽東方與天悅東方為例:前者拿下蘇州非別墅類住宅年度銷冠,后者躋身銷售金額前六。僅這兩個項目,就吸引了超過800組改善型家庭真金白銀地下場認購。
更離譜的是,象嶼這波操作還不止于蘇州,在全江蘇也殺瘋了。
根據權威排行榜,2024年江蘇全省商品住宅銷售金額前三,依次為南京的金陵月華、蘇州的綠城玫瑰園,以及象嶼的天譽東方。
天譽東方 來源:象嶼地產官微
要知道,前兩者的成交均價分別高達7.5萬元+和8.4萬元+,走的都是“不是你買不起,而是我不打算多賣”的高端路線,妥妥的塔尖頂豪。而象嶼僅憑4.9萬元/㎡的備案均價,就在這場“王者之戰”中突圍而出,強勢鎖定第三,一時震驚四座。
不得不說,這一成績背后,是象嶼在產品邏輯與市場判斷上的精準落點。它的產品力和市場判斷,確實踩得很準。
這場蘇州之戰,象嶼贏得干凈利落,也贏得令人服氣。
03
三張底牌
名字叫做“快準狠”
話說回來,象嶼,它到底怎么敢的?
眼下的市場,實話實說,不太好走。
有人在收縮,有人在觀望,更多人只是盡力活著。
項目不敢推、地不敢拿、連運營節奏都一再壓縮,“安全第一”成了整個行業的底色。
可就在大家謹小慎微之時,象嶼卻步步為營、穩穩加碼,一股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氣勢。
……How Dare You?!
更重要的是,它憑什么還走得這么穩?
歸根到底,象嶼靠的是三張底牌:
一是地塊戰略:買地就要完美主義。既要連著城市產業高地,又要承載生態人居理想,小孩子才做選擇,我象嶼,全都要!;
二是產品戰略:天字系三代同臺,從1.0的溫和進階,到2.0的場景美學,再到3.0的家族傳承,“好房子”的定義,應由強者撰寫;
三是兌現戰略:快拿地、快開盤、快兌現,蘇州項目普遍實現12-14個月內首開乃至清盤,用交卷的誠意,換市場的信任。
說到底,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象嶼玩的不是運氣游戲,而是一場體系戰、判斷戰、執行戰。
來源:象嶼地產官微
地拿得準,產品做得穩,推盤不搶跑,去化還能留一手,“穩準狠”的打法,背后藏著的是一套高度成熟的操盤邏輯,更是對節奏與風險的清醒把控。
這也解釋了一個問題:在別人小心翼翼“保命”的時候,象嶼為何敢穩步前行,甚至越走越快。
蘇州這局棋,走得漂亮,棋局里的人,顯然不簡單。
04
換擋提速
節奏背后的組織指揮
事實上,在很多人看不到的地方,象嶼也在同步完成一次戰略內核的調整。
這幾年,地產行業起伏不斷,高光與失速、狂飆與收縮,往往只隔一個周期。曾經風頭無兩的國央企軍團,前半場動作頻頻、聲勢浩大,拿地、挖人、跑馬圈地,誰都想要搶占下一輪主場。
象嶼也不例外。
作為一家閩系地方國企,它當時帶著“后發先至”的沖勁,大舉挺進華東。
尤其是在上海,象嶼勢頭頗猛:2023年銷售額達425億元,其中上海一地貢獻285億,躍居全市第五,一度被譽為“黑馬中的黑馬”。
但到了2024年,風向突變。央企重返、強敵壓境,上海市場從比拼速度轉向比拼產品與兌現。象嶼的打法一時失靈:銷售放緩、口碑承壓、拿地收緊,銳氣被現實逐步磨平。
也正因此,一場悄然的組織“換擋”開始發生。
原滬浙區域總經理離任,調入總部;新一任掌舵人由江蘇區域總經理吳杰接棒。
相比那些常年活躍在財經版面上的“話題型高管”,吳杰的風格安靜而務實。
多年來,他帶著團隊在長三角多個城市打磨項目,擅長在看似普通的市場中,做出可復制、可驗證的成績。沒有激進擴張,沒有高調預言,但一份份交付數據、一個個項目實績,讓他成為了象嶼在江蘇區域不可替代的操盤手。
用行業的話說,這是一個“穩得住場子”的人。
與此同時,象嶼進行了全國區域組織重構,原天津、唐山并入滬浙區域,重慶則劃歸江蘇,象嶼全國范圍的區域版圖,被壓縮為僅剩三大區域中心:滬浙、江蘇、海西。
對象嶼來說,這是一場針對人、權、區的全面“聚焦”。
說白了,象嶼意識到自己不是資源型大央企,拼體量、拼規模這條路走不遠,那就干脆把攤子收小一點,把效率提起來,把人放在對的位置上。
天譽東方 來源:象嶼地產官微
結語
在長三角這片競爭最激烈的土地上,真正能贏的,從不是誰聲音大、動作快,而是誰看得更準、走得更穩。
象嶼的故事,沒有奇跡,只有實干。
用產品說話、用交付立信、用節奏回應市場。
從板塊切入到節奏控制,從產品定義到客戶運營,不靠聲量、不靠博弈,而是靠系統能力與產品兌現,一步步走上舞臺中央。
項目熱銷、市場破圈、客戶復購,這些都只是結果。造就這一切的,在于象嶼多年積累的“慢變量”,在于企業對區域市場的尊重、對產品細節的執著、對長期主義的理解,也在于那個節奏平穩、目標清晰地把這些結果穩穩落地的操盤者。
這不僅是象嶼的勝仗,更是企業戰略和個人能力在正確時間節點上的精準匯合。
這場戰役,象嶼贏得漂亮,更贏得踏實。
主編:張艷
責編:行輪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不為商業用途,如果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