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海峰的通信生活
在6月6日這個重要節點回頭望,一幅中國通信業在時代浪潮中波瀾壯闊的進化畫卷正在展開。
1987年,中國建成首個1G模擬蜂窩網,叩開移動通信時代大門。之后的2019 年,5G牌照發放,中國此后建成全球最大5G網絡,基站與用戶規模雙居首。
更讓人激動的是,2024年,5G-A正式商用,從廣覆蓋邁向深價值,開啟場景化價值創造新維度。
從無到有,從跟隨到領跑,從規模到生態,每一次代際跨越都鐫刻著中國通信業,從技術追趕者到生態引領者的蛻變密碼。
2025年6月6日,中國5G商用牌照發放迎來六周年,恰與5G-A商用一周年形成交匯。我們好奇,5G到底帶來哪些積極貢獻?5G-A+AI又將如何重塑未來?
5G六周年成績盤點,基站和用戶數雙領先
從把5G信號送上海拔6500米的珠峰前進營地,到攀鋼集團5G智慧礦山實現遠程采礦,到福建寧德三都鎮打造的5G海域精品網,5G正通過“上天入地下海”,成為撬動數字經濟的關鍵支點。
六年時間過去,我國5G產業發展交出了怎樣的答卷?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5G網絡,截至今年4月底,我國累計建成5G基站443.9萬個,5G移動電話用戶達10.81億戶,占移動電話用戶的比例接近六成。
同時,5G應用已融入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的86個,工業互聯網實現41個工業大類全覆蓋。在礦山、港口、智慧車間,5G有效助力工業企業提質降本增效;在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校園等領域,5G實現全流程全場景覆蓋,支撐公共服務高效便捷、均衡發展。
不僅如此,中國運營商的收入規模還穩居全球通信產業第一梯隊,根據2024年最新財報數據,三大運營商全年營收合計達1.96萬億元,彰顯出5G市場驅動的規模效應。
讓人驚奇的是,筆者經常去國外出差,相比國外通信套餐和服務,我國人均通信支出并不高,享受的覆蓋、速率、服務等方面體驗還是極佳的。這凸顯出中國通信基礎設施在普惠性與高效能上的獨特優勢。
所以總結5G的貢獻,筆者認為有兩大亮點:第一,中國運營商收入規模領跑全球,而人均通信支出較低,彰顯我國通信基礎設施的高性價比。
第二,近年來中國科技實現爆發式突破,通信基礎設施作為“信息高速公路”功不可沒。
5G-A商用一周年,三大運營商競速布局
隨著5G進程過半,通信產業進入5G-A時代。正如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所言,隨著5G網絡及應用深入千行百業,加速信息通信服務邁上5G-A應用新臺階。當前5G-A應用發展處于由技術驅動轉向價值牽引、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牽引的關鍵階段。
具體進展如何?筆者獲悉,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5個省、44家運營商發布了5G-A套餐,有近80款終端支持5G-A。同時,我國運營商已在31個省份部署5G-A網絡,預計可支撐5000萬名用戶。
為了推動5G-A走深向實,離不開三大運營商努力,筆者梳理了三家的具體進展。
中國移動:投入98億元,3CC基站將超10萬
過去一年,中國移動加快5G-A規模商用步伐,具體成果如何?
首先,在基站建設方面,2024年,中國移動開通了超5萬站3CC基站,5G-A通感基站超700站,滿足各行業70余個低空項目應用需求。
其次,在試點城市方面,目前中國移動公布了支持5G-A網絡的100個試點城市,并表示2025年覆蓋范圍將擴展至全國超300個城市。
再次,在投資金額方面,中國移動2025年將投入98億元推進5G-A商用,并計劃完成50萬基站智能化改造,在深圳、杭州等10城開展數千平方公里低空覆蓋試點。
最后,在5G-A套餐方面,中國移動計劃今年發展5000萬5G-A用戶,并推出“三大回饋計劃”,其中全球通升級計劃躍升為“服務、網絡、權益、保障、身份”五大尊享體系。
筆者關注到,中國移動各省分公司也積極行動。例如,吉林移動舉辦數智適老暖心實事發布會,推出涵蓋信息、健康、生活領域的十件實事,設置愛心座席、敬老專席等服務。廣西移動開展“桂移臻心 服務升級惠民生”活動,打造暖心助老、邊境便捷服務等。
筆者獲悉,2025年,中國移動將持續構建以5G-A能力增強為核心的新型網絡體系,計劃在速率提升、覆蓋拓展、智能融合、連接增強等六方面發力,助力萬物智聯新生態構建。
以速率提升為例,2025年,中國移動將進一步擴大3CC基站的規模部署,累計開通基站將超過10萬站,實現49個重點城市核心區域的連續覆蓋。
中國電信:5G-A基站7萬,5G-A套餐上線
2024年,中國電信持續加強5G-A戰略布局,取得不錯成績。
首先,在基站部署方面,中國電信在121個城市規模部署5G-A基站約7萬站,2025年,中國電信計劃進一步擴大5G-A基站覆蓋規模,覆蓋至超過150個重點城市。
其次,在5G-A套餐方面,5月17日,中國電信5G-A套餐正式上線,分為199元/月-399元/月三檔,其中最高下行3Gbps,最高上行400Mbps,三款套餐均包含漏話提醒、智能應答、視頻彩鈴、天翼防騷擾、天翼云盤(個人版)等權益。
此外,中國電信針對當前存量套餐用戶,還提供5G-A加裝包,其中5G-A優享包為20元/月,包含10GB流量,最高下行2Gbps;5G-A尊享包為30元/月,包含15GB流量,最高下行3Gbps;5G-A場景包為10元/天,按次訂購。
面向2025年,中國電信將有哪些新動作?中國電信持續深耕上下行超寬帶、全場景物聯、空天地一體等六大核心技術,將在2025年把5G-A拓展到全國300個城市。
中國聯通:39城全面啟動5G-A,31省開展低空業務
過去一年,中國聯通積極推進5G-A網絡建設,具體進展是怎樣的?
筆者獲悉,今年2月,中國聯通披露“5G-A行動計劃”,中國聯通2025年計劃在39個重點城市主城區全面啟動5G-A業務,其他300余個城市重點場景啟動5G-A業務,并同步開啟5G-A星火計劃、5G-A百川計劃以及融合創新終端生態聯盟。
此外,當前中國聯通已在全國所有地級市部署5G-A,2025年將持續擴大5G-A規模,在全國300多個城市實現5G-A商用。
在低空智聯網建設方面,中國聯通通過端網協同、多頻組網、空天地融合等創新方案,實現空天地三維體泛在覆蓋,目前已在全國31個省開展低空通信業務示范,實現600米以下低空覆蓋,滿足非控限制滿足99.9%的傳輸。
在5G-A和AI融合方面,中國聯通以云手機、云電腦為應用入口,使云智手機實現十毫秒以內的時延水平,提供更流暢的使用體驗,為云上應用生態賦能。
從消費場景到產業實踐,5G-A邁向創新深水區
過去一年,當人們還在為5G網絡的高速率驚嘆時,5G-A已悄然完成從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的跨界。這種跨界背后,既有運營商對新增長極的探索,也暗含著數字經濟發展的必然邏輯,那便是消費互聯網的流量紅利和產業互聯網的價值挖掘兩手抓。
在ToC和ToH場景,裸眼3D直播、云游戲、萬兆浦江網絡等應用,正以5G-A書寫體驗升級的中國故事。以萬兆浦江網絡為例,黃浦江每年吸引超400萬人次游客登船打卡,但船艙內的網絡信號卻不如人意。
基于此,上海電信首創“數字室分上船+無線回傳”方案,為黃浦江游船裝上5G-A翅膀。如今登上君子蘭號游船,游客用5G-A手機實測下行速率可達3.1Gbps,直播4k江景、秒傳高清照片毫無壓力,體驗直線提升。
在ToB領域,5G-A在內蒙古伊敏煤礦、5G-A+AI視覺檢測等場景下展現出點石成金的魔力。位于內蒙古的伊敏煤礦是中國五大露天煤礦之一,旺季需要約300輛卡車、1200名司機輪班晝夜作業,礦場司機短缺一直是個頭疼事。
但內蒙古移動通過部署5G-A網絡,百臺無人電動礦卡集群“華能睿馳”得以在伊敏煤礦投運,打造了全球首個在5G—A網絡下實現“車—云—網”規模化協同的露天礦。更重要的是,操作這100輛新卡車不再需要千人團隊,只需24人分成4組即可完成,操作人員只需在遠程控制室監控車輛,屏幕上就會顯示實時視頻和交通信息,非常便捷。
在新興場景下,中國憑借5G-A通感一體技術,在低空經濟這一未來戰場率先搶占先機。同時,合肥、杭州、深圳、蘇州、成都、重慶六大城市被確定為首批低空經濟試點城市。
以深圳為例,深圳移動攜手龍華區打造了全國首個復雜城市環境下的低空經濟“精品網絡+精品場景”示范區,示范區通過部署多個4.9GHz 5G-A通感基站、雷達等設備,實現低空基礎設施網絡高質量連片覆蓋,賦能低空政府監管、產業服務、行業應用。
當5G-A遇上AI,體驗經營成為新路徑
面向未來,5G-A的發展軌跡始終牽動著行業目光。從當前的技術演進與場景實踐來看,5G-A與AI的深度融合已成為確定性趨勢,這種化學反應不僅將重塑通信網絡的底層邏輯,更將在ToC、ToH、ToB等多元場景中激發出遠超預期的創新勢能。
“推動5G-A發展,需深化標準建設,將語音、視頻等AI多模態交互場景納入標準體系,構建AI時代的移動網絡體驗感知測評體系,助力移動網絡從有到優,實現質的飛躍,讓用戶暢享5G-A×AI帶來的優質智能網絡服務。”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聞庫表示。
具體來說,5G-A不僅是對5G能力的增強,更重要的是打開了體驗經營的新思路。這種新思路并非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從網絡能力供給到用戶需求洞察的思維轉向。
當通信服務能夠感知用戶所處的時間(如賽事直播的黃金時段)、空間(如景區的核心觀景臺),并據此提供差異化的網絡保障,傳統意義上"標準化管道"的屬性正在悄然改變,推動產品價值從單一的連接能力,向功能、情緒、生態等多元維度延伸。
首先,功能價值的突破,改寫體驗邊界。依托5G-A大帶寬、低時延特性,云游戲、超高清視頻流媒體、多人在線協作等應用將突破體驗邊界。例如云游戲,用戶可享受“零卡頓”的沉浸式體驗,徹底改變傳統娛樂方式。
其次,情緒價值的挖掘,彰顯網絡溫度。5G-A網絡的內生智能能力可基于用戶模型、數據特征等建模,實現業務精準保障。“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差異化體驗,將顯著提升消費者用網的獲得感與滿意度。
最后,生態價值的構建,重塑產業關系。運營商正以5G-A為紐帶,與OTT(互聯網服務商)共建新生態,如視頻會議加速、云游戲權益互惠等跨界合作模式已進入實踐階段,裸眼3D、多模態AI等前沿應用也在加速孵化。
筆者觀察:5G-A應用揚帆升級邁上新征程
過去幾年,中國科技頻頻迎來爆發式突破,如5G網絡支撐超遠程機器人完成肝膽手術,電商直播產業在5G高速率特性下迎來井噴式增長,5G-A網絡與算力協同加速國產大模型訓練。在上述成就的背后,作為信息高速公路的通信基礎設施發揮著關鍵作用。
站在5G發牌六周年與5G-A商用一周年的歷史交匯點,中國通信業的獨特價值早已超越規模領先的表層敘事。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技術落地的速度,更是技術紅利全民共享的價值堅守,這種將商業成功與社會價值并舉的路徑,為全球通信產業發展積累了中國經驗。
站在今天展望,未來幾年5G-A將如何發展?
中國信通院副院長王志勤此前發言,為行業指出了方向:中國產業界加速5G-A應用揚帆升級邁上新的征程,到2027年底,構建形成“能力普適、應用普及、賦能普惠”的發展格局,全面實現5G-A的規模化應用。
上述“三普”愿景的本質,就是讓5G-A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暢想一下,當我們在家里用裸眼3D技術觀看4K視頻,汽車工廠的質檢攝像頭在夜班時捕捉到一處缺陷識別……
這或許才是5G-A的終極答案:當5G-A技術隱身,人類的創造力才能真正顯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