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中美要在貿易上開始和解了?
據路透社 6 月 6 日報道,中國已向美國三大車企通用汽車(GM.N)、福特汽車(F.N)和吉普母公司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STLAM.MI)的稀土供應商發放臨時出口許可證,有效期最長為六個月。
這里就有很多人疑惑了,怎么前幾天才對出口到美國的稀土加碼制裁,怎么今天就變了?難不成是怕美國反撲報復?還是怕美國公布某些貪官的海外存款?咱就這么認慫了?
依我看,這么想的網友可就顯得有點幼稚了。
先來看看這件事發生的背景
自今年 4 月起,中國宣布對釤、鋱、鏑、釓等七種中重稀土及其高性能磁體實施嚴格出口管制。這一舉措迅速擾動全球汽車、電機、航空、半導體與國防供應鏈,美國電動車行業首當其沖。數據顯示,中國生產全球約 90% 的稀土,而美國汽車行業對中國的稀土供應又高度依賴,沒了稀土,美國汽車行業能不能撐過兩個月都難說。
比如福特公司 5 月份就因稀土短缺,不得不暫停芝加哥工廠的 “探險者 SUV” 生產一周。
那為什么說這是一著妙棋?
可以簡單點理解——避免重蹈日本覆轍。
日本在汽車氫能源、膠卷行業、DV 等領域曾有過類似的 “教訓”。以氫能源汽車為例,日本早早布局并設下諸多專利關卡,本想等后來者突破后坐收高額的專利費,結果如今除了日本,世界上幾乎沒人玩氫能源汽車了。而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如果對美車企過度制裁,可能會導致美國等其他國家與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合作減少,進而影響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全球市場拓展。發放稀土臨時許可,能夠讓美國車企繼續參與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競爭,維持全球市場的活躍度,避免像日本那樣因過度專利壁壘或限制而導致產業孤立。
這么一來,新能源汽車的霸主地位,就還是我們坐,而且是穩坐!
中國贛州的一家稀土磁體工廠
不過也有人擔心:
你就不怕美國汽車生產商把稀土偷偷送給美國軍工嗎?到時候這些稀土變成射向我們的炮彈就有你哭的了!
這里就不得不提到前幾天國家首次開始施行的全流程追溯系統了。
中國在2025年6月初啟用稀土磁鐵行業追蹤系統,要求企業在線申報交易量、客戶名稱及最終用途。該系統覆蓋“開采-加工-出口”全鏈條,結合海關電子標簽技術,確保每批稀土流向可實時監控。若發現異常(如采購量遠超車企需求),系統將自動觸發審查。
此外,獲得許可的企業必須提交書面保證,證明稀土僅用于民用汽車零部件生產(如電機、傳感器),并同意中方進行現場核查,至于核查哪個步驟哪個鏈條,也是由我們決定。此前中國已要求歐洲車企提供“非軍事用途證明”,對美適用同一標準。若收貨方違反最終用途承諾,中方有權永久取消其貿易資格并追究法律責任。
所以,大可不必有這種擔憂。
沒人能比我更懂“斷供”。
中國的發動機、芯片、北斗、C919等等高尖端技術之所以能發展起來,當然有美國和歐洲斷供的“功勞”,若是他們當初給我們放一個小小的口,既能滿足我們日常需求而且價格又不至于太離譜的話,我們哪里還有心情和動力去搞全國產啊?
所以這個教訓得吸取啊,稀土這種底牌資源我們要禁,但也不能禁得太狠,萬一美國和歐洲的各種軍工企業和民用企業強強聯合,稀土開采和提煉等等全產業鏈的技術都被他們搞懂了那可就不好玩了。稀土這張牌很好用,但不會一直都有用,適當放開一個口子,那這張牌生效的時間就能更長一點。
因此,稀土是中方應對美國科技圍堵的核心籌碼,尤其軍工和高科技領域仍受嚴格管制。此次放行僅限于汽車業,保留了對美戰略施壓能力,也緩和了當下這個緊張的貿易局勢,無論誰跳腳了都不是好事。
中國工人在組裝C919飛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