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高考進行中,北京大學韋東奕以一條4秒,還有些磕巴的短視頻踏入抖音,旋即激起千萬層浪,在極短時間內,粉絲量狂飆超過2000萬。
而之前,所謂400年來首次登上哈佛畢業典禮演講的中國籍女生蔣雨融,歷經諸多波折與話題的折騰,自言影響力巨大,但其抖音粉絲數量卻只有7100多。在她活躍的微博平臺,其粉絲也就4.1萬,還被網爆其賬號買水軍刷評。
作為網絡熱點人物,雖然粉絲多少并不能證明什么,但如此懸殊的差距,背后的邏輯不言之明。
先說說韋東奕,他的走紅,絕非偶然。身處教育世家,爺爺也是大學生,父母為大學知名教授。他曾兩次國際奧賽滿分金牌、北大本碩博連讀,在數學領域的卓越成就如閃耀星辰,被網友賜予“韋神”光環。
成長的傳奇故事和在北大從業的學術履歷,是無數人難以企及的高峰,成為家長眼中教育成功學的理想范本。在階層流動漸趨固化的當下,人們急需這樣一位“文曲星”,給予對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以支撐。
此次短視頻中,韋東奕那上排門牙脫落過半的細節,家屬證實源于長期忽視治療的牙周炎,這本是身體上的不完美,卻成為他專注學術、忘我投入的生動注腳。
以及此前因“饅頭礦泉水”形象走紅的符號邏輯,在消費主義甚囂塵上的時代,每月僅300元生活費、拒絕哈佛破格錄取,以極簡生活構筑精神豐饒,這種稀缺的真實可感性,讓網友紛紛為其所打動。
反觀蔣雨融,從哈佛畢業典禮演講的高光時刻,到陷入輿論風暴,原本以為的極為順利,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人有千算,天只有一算!
她的演講,起初在國內社交媒體引發廣泛關注,一些媒體還以勵志形象標榜。然而,隨著網友深挖,其家庭背景曝光,父親是中國綠發會高層等信息,與她所營造的“寒門逆襲”形象產生沖突,公眾對教育公平的敏感神經被觸動。
當蔣雨融的履歷被層層剝開,那些看似輝煌的標簽背后,暴露出的不僅是個人能力的漏洞,更是某些精英包裝體系的荒誕與虛偽。
加之她后續回應中,很多說法存在出入,進一步加劇信任危機,使得輿論風向急轉直下。
她回應在蒙古國總理辦公室實習這段經歷中,將蒙古國“總理”稱為“首相”,暴露出驚人的常識錯誤。也就是說,但凡在國內初中高中思政課有所學習,也不至于如此。
自以為走了那么久,看慣了別人沒有看到的風景,實際上,歸來仍是“一地雞毛”。
從蔣雨融和韋東奕這樣的現象級的網絡事件看,顯而易見,韋東奕的爆火,反映出大眾對真實、有真才實學知識分子的熱切追捧,是對娛樂化、同質化網紅生態的一種逆反。
在過度包裝盛行的當下,他如同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以純粹的學術魅力與真實的生活狀態,打破傳統流量邏輯,滿足了公眾對真實價值的集體訴求。
反而觀之,蔣雨融事件則凸顯出網絡傳播中真實感缺失的問題,過度設計的內容一旦被識破,極易引發公眾反感,尤其是在涉及教育、階層等敏感議題時,公眾的情緒極易被點燃且難以平息。
因此,將不斷推出現象級新人維持平臺活力中,抖音等媒體平臺自然是智慧的,也是充分汲取深刻教訓的,必然對蔣雨融這類要“泰然處之”。
抖音選擇在6月6日高考前夕,助力韋東奕開通賬號,這背后一定有做局的“高人”。
抖音平臺選擇這樣一位頗具影響力的人物,通過算法精準推送,他的評論區成為高考“許愿池”,被網絡賦予“學術錦鯉”的標簽,承載著大眾對考試成功以及成才的期盼。
當然,不管怎樣,世道最終還是清醒的,韋東奕超過2000萬粉絲,這本質上就是大眾對正道成功、純粹學術精神、真誠生命力的集體致敬!
解筱文:戰略學者。主評時政、文化、商業、鐵路。微信公眾號:zgmjply(評論員解筱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