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助貸新規切斷“無本生意”,新大陸5億小貸牌照陷轉型死局,融擔公司不足1億元的凈資產,承擔著母公司新大陸提供的最高5.41億元擔保。,加上一家上市公司母公司的無限連帶擔保,共同支撐起新大陸的金融科技轉型夢。
新大陸[000997]金融科技轉型之路正在經受嚴峻考驗。根據年報顯示,這家以支付終端及支付業務為主業的上市公司,通過三家全資子公司開展金融業務:網商小貸、網商保理、網商融擔。
其中網商小貸作為主力放貸牌照,注冊資本僅5億元,與監管要求的全國性網絡小貸公司50億元注冊資本門檻相去甚遠。然而2025年一系列監管新規落地,小貸牌照的低資本金與助貸模式的高資本消耗形成難以調和的矛盾。
01牌照與資本的鴻溝
新大陸[000997]金融業務版圖建立在三張核心牌照之上,這三家公司均注冊在廣州,由新大陸100%控股(網商小貸為97.607%)。其中網商小貸5億元的注冊資本在行業內存量牌照中并不算最低,但距離監管要求差距巨大。
2020年11月,銀保監會發布《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明確規定:跨省級行政區域經營網絡小貸業務需要50億元注冊資本,且必須為一次性實繳貨幣資本。
五年過去,雖然正式辦法尚未出臺,但監管方向已然明確。網商小貸的5億元資本金在當前監管環境下顯得捉襟見肘。
新大陸[000997]新轉型方向是縮減自營放貸,發展助貸業務。2024年放貸規模從年初的7.3億元縮減至5億元左右,年報解釋為“向助貸模式升級,收縮自營放貸比例”。
然而2025年初實施的《小額貸款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給了這種轉型當頭一棒。新規明確規定:小貸公司與第三方機構合作開展貸款業務,不得僅提供不實際出資的營銷獲客等服務。
這意味著新大陸[000997]想通過小貸牌照“無本”做助貸已無可能。助貸規模越大,實際出資需求越大,5億元的資本金在自營+助貸雙重壓力下,顯得異常單薄。
02擔保鏈條的風險漩渦
在新大陸[000997]的金融版圖中,網商融擔公司扮演著關鍵增信角色,但這家公司自身的財務基礎卻異常脆弱。
公開資料顯示,網商融擔公司注冊資本僅為1.8億元,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凈資產僅8615.83萬元,負債卻高達1.37億元。令人擔憂的是,新大陸為這家子公司提供的單筆擔保金額最高已達5.41億元,是其注冊資本的整整3倍。
這種“低資本小貸+低資本融擔+母公司擔保”的模式,非但沒有分散風險,反而形成了風險高度集中的擔保鏈條。
2025年4月出臺的助貸新規《關于加強商業銀行互聯網助貸業務管理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特別強調:商業銀行應當關注增信服務機構的注冊資本、放大倍數和財務狀況,防范過度增信風險。
而網商融擔的實際情況顯然與監管要求背道而馳。其擔保余額已遠超自身資本實力,一旦底層資產出現系統性風險,這種高杠桿擔保模式將不堪一擊。
新大陸[000997]在2025年1月發布公告,繼續為網商融擔提供高達3億元的連帶責任保證擔保。公告稱這是為了“滿足子公司經營及業務的發展需要,有利于公司金融科技業務持續向助貸模式升級”。
03監管風暴的雙重沖擊
2025年堪稱助貸行業的監管元年,新規頻出形成組合拳效應,對新大陸的轉型戰略構成雙重夾擊。4月3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加強商業銀行互聯網助貸業務管理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要求商業銀行總行對助貸平臺和增信服務機構實行名單制管理,并通過官方渠道披露合作名單。
新規將于10月1日正式實施,這意味著所有助貸合作必須經過銀行總行層面的嚴格審批。“一批資質不足、未通過總行審批的機構將逐步退出市場”。截至目前,多家民營銀行、城商行和消費金融公司已開始披露合作方名單,而新大陸旗下的網商小貸和網商融擔尚未出現在公開名單中。
與此同時,年初實施的《小額貸款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則從資金端卡住了新大陸的轉型路徑。該規定禁止小貸公司僅提供不實際出資的助貸服務,直接沖擊了輕資產助貸模式。
監管還嚴厲打擊牌照租借行為。今年3月,豬八戒小貸因違規將牌照租借給漢辰京粒貸運營被查處,相關小程序已被注銷。這為新大陸等依靠牌照開展助貸業務的企業敲響了警鐘。
04轉型困局與出路
新大陸[000997]新大陸的金融科技轉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方面,網商小貸5億元的注冊資本遠低于全國性網絡小貸50億元的監管門檻,在跨區域展業和聯合貸款方面存在合規隱患;另一方面,網商融擔凈資產不足1億元,卻承擔著數億元的擔保責任,資本充足性嚴重不足。
在監管環境方面,小貸新規要求助貸必須實際出資,堵住了“無本助貸”的路。助貸新規則要求銀行總行集中管理合作方名單,提高了市場準入門檻。
新大陸曾披露與中郵消費金融等持牌機構合作,但在銀行總行層面的名單披露機制下,這些合作能否持續存在疑問。
面對困境,新大陸可能的出路只有兩條。要么大幅增資以滿足監管要求,要么徹底調整業務模式。但增資需要巨額資金投入,而轉型則需要突破現有的業務框架。
當下海南自貿港等地對金融牌照持開放態度,這或許為新大陸提供了區域性突破的可能。但無論如何,依賴低資本金子公司開展高杠桿金融業務的時代已經結束。
網商融擔公司不足1億元的凈資產,承擔著母公司新大陸提供的最高5.41億元擔保。這種高杠桿運作在金融監管寬松期或許可行,但在2025年助貸新規下,商業銀行必須“將增信服務機構增信余額納入統一授信管理,至少每季度評估一次其代償賠付能力”。
目前多家銀行已開始披露總行級助貸合作名單,新大陸的牌照子公司尚未現身其中。隨著10月1日新規正式實施,這些未入圍機構的業務空間將進一步壓縮。
新大陸[000997]新大陸的金融科技轉型站在了十字路口。要么投入巨資滿足監管要求,要么徹底重構業務模式。資本市場留給他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注:數據來源于新大陸相關公告及公開信息,本文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