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前沿進展:專家解析前庭性偏頭痛臨床特點、發病機制與診療策略
偏頭痛和眩暈是臨床常見的兩種疾患,前庭性偏頭痛(VM)為眩暈和偏頭痛共存的良性復發性眩暈疾病,是引起反復發作性眩暈的第二大常見原因(在眩暈疾病譜中占比10%左右),并且其在偏頭痛病人的患病率為10.3%~21%[1,2]。然而VM診斷率較低,易漏診誤診,并且反復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2]。
2025年5月25日,歷時三天的中國老年醫學學會眩暈/前庭醫學分會第四次全體委員大會暨第四次學術會議在北京圓滿落下帷幕。在此次會議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梁燕玲教授以《前庭性偏頭痛治療及預防管理》為主題進行了精彩分享,系統梳理了VM的臨床特點、發病機制與診療策略。
前庭性偏頭痛:
從癥狀多樣性到疾病負擔
梁燕玲教授介紹道,VM相關臨床癥狀復雜多樣,包括前庭癥狀(各種類型的眩暈如自發性眩暈、位置性眩暈、視覺誘發眩暈、頭部運動引發的眩暈以及頭部運動引起的頭暈伴惡心、嘔吐)、偏頭痛相關癥狀以及其他伴隨癥狀(畏光、畏聲以及視覺先兆等)[3]。其中,VM頭痛與眩暈首次發作出現的先后順序不固定,多數患者頭痛早于眩暈數年出現,部分偏頭痛與眩暈發作始終相伴,少數眩暈起病早于偏頭痛,極少數患者整個反復眩暈或頭暈發作病程中無頭痛癥候[4]。
圖 前庭性偏頭痛臨床特征[3]
此外,VM具有反復發作的臨床特點,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4]。不僅如此,VM還與跌倒風險增加、活動能力下降及工作缺勤之間存在獨立相關性:與無VM患者相比,VM患者跌倒風險升高2.4倍(95%CI 1.9~3.0,p<0.001),活動能力下降風險增加6倍(95%CI 4.9~7.3,p<0.001),曠工天數多7.2天(95%CI 2.7~11.7,p<0.002)[5]。
對此,梁燕玲教授談到,基于VM臨床表現的多樣性已被逐步明確,并且研究證實其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因此,VM背后的發病機制需深入探討。
機制解碼:
CGRP如何架起眩暈與偏頭痛的橋梁?
在VM發病機制方面,梁燕玲教授進一步介紹道,VM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多種因素可能參與其中。多項研究認為,偏頭痛是始發因素,進而引起前庭功能障礙,目前主要的假說機制包括皮質擴散抑制、神經遞質異常、三叉神經血管功能障礙、離子通道功能不全、中樞信號整合異常和遺傳異常等學說[2]。其中,三叉神經血管功能障礙學說將神經、血管、神經遞質相結合被認為能夠解釋VM的發生和發展[2]。
圖 前庭性偏頭痛主要的機制假說[2]
具體而言,皮層擴散抑制使三叉神經血管系統腦膜傷害感受器的外周末梢去極化,導致三叉神經血管系統激活并在血管末端釋放血管活性肽[如P物質、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神經激肽A],這些物質導致腦血管舒張、血漿蛋白外滲、肥大細胞脫顆粒和促炎因子釋放,可誘發神經源性炎癥,最終引起搏動性疼痛和中樞致敏[3]。同時,內耳血管舒張、血漿蛋白滲出和炎癥介質釋放可導致前庭癥狀,CGRP受體也在前庭系統中表達,已確定其在暈動病中起到重要作用[3]。
梁燕玲教授認為,CGRP在前庭系統和偏頭痛中均發揮作用,以CGRP作為潛在治療靶點的研究值得持續探索[6]。
診療策略:
從共識規范到CGRP靶向治療
在VM診斷與管理方面,梁燕玲教授分享道,為使VM的診斷與治療更加準確與規范,《前庭性偏頭痛診治專家共識(2018)》和《前庭性偏頭痛診療多學科專家共識》兩個專家共識均明確了VM的診斷標準,并強調注意與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梅尼埃病、前庭陣發癥、腦干先兆偏頭痛、后循環缺血等鑒別診斷[1,4]。
在治療方面,上述兩個專家共識均指出目前VM的治療可以參考偏頭痛的綜合管理模式[1,4]。VM急性期以對癥治療為主,包括止痛、止暈及止吐[4,7],其中曲普坦類是急性期治療的主要藥物[1]。然而,研究顯示佐米曲普坦或利扎曲普坦對2小時內或12~72小時內眩暈癥狀改善的患者比例可能影響甚微或無作用,并且在改善患者頭痛、惡心、嘔吐、畏光和畏聲癥狀方面與安慰劑組相比無明顯差異[8]。
而隨著對VM發病機制研究的深入,CGRP在其中的作用逐漸明確,CGRP靶向藥物為VM治療提供了新思路。動物研究*發現,在慢性偏頭痛大鼠模型中使用CGRP受體拮抗劑顯示前庭功能的改善[3],并可能降低小鼠偏頭痛模型中的暈動癥指標[9]。此外,一項回顧性分析顯示,CGRP受體拮抗劑可能改善VM患者癥狀[6]。這些研究結果表明,CGRP受體拮抗劑有望成為治療VM的有效藥物[2]。
瑞美吉泮作為小分子CGRP受體拮抗劑口崩片,持續52周的急性期按需治療可在控制偏頭痛急性發作的基礎上,有效降低頭痛發生頻率和服藥片數,同時可持續改善病人生活質量[10],獲國內多項指南高證據級別、強推薦等級推薦用于成人偏頭痛急性期治療[10-11]。VM存在眩暈和偏頭痛,且鑒于瑞美吉泮在偏頭痛急性期治療中的顯著療效及CGRP通路在VM發病機制中的重要作用,未來開展相關臨床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有望進一步拓展CGRP靶向治療的臨床應用前景。
圖 CGRP靶向藥物在VM中的應用前景
專家述評
VM作為眩暈和偏頭痛共存的疾病,臨床表現復雜多樣且具有高度異質性。與偏頭痛一樣,VM的發病機制并不完全清楚,涉及多種機制假說。其中三叉神經血管功能障礙學說是闡述其發病機制的主流學說,該學說認為CGRP可能同時參與眩暈和偏頭痛的發生。
在診斷方面,VM易與反復發作性頭暈疾病混淆,臨床上VM誤診率較高,需要規范其診斷和鑒別診斷。在治療方面,現有專家共識建議VM的治療可以參照偏頭痛的綜合管理模式,其綜合治療原則包括止痛、止暈等對癥治療、降低發作頻率、減少失能等。值得注意的是,多項研究顯示CGRP靶向藥物可能是VM治療的新選擇。
然而,當前應用于VM的藥物治療研究數據大多基于回顧性隊列研究和小型隨機對照試驗,因此未來還需要進行大樣本的隨機對照試驗研究。同時,應深入探索VM的病理機制,完善相關理論假說,進一步指導VM相關藥物的研制,以期為VM患者帶來更精準有效的治療方案。
專家簡介
梁燕玲 教授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神經內科主任、神經病學教研室主任、卒中中心副主任、眩暈中心主任
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研究生導師
廣東省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常委、眩暈學組組長
廣州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學分會主任委員
廣州市醫師協會神經內科分會副主委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眩暈/前庭醫學分會副會長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眩暈協作組委員
中國卒中學會卒中與眩暈分會常委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眩暈專業委員會常委
廣東省醫院協會眩暈中心建設管理專委會副主委
廣東省醫師協會神經病學醫師分會常委
廣東省醫師協會腦血管病分會常委
廣東省卒中學會常務理事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常委
廣州市醫師協會神經內科分會副主委
主要研究方向:腦血管病、眩暈和妊娠相關性腦病
醫學界神經領域交流群正式開放!
加入我們吧!
審批號:PP-NNT-CHN-1594
到期日:2027-6-3
參考文獻:
[1]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疼痛和感覺障礙學組,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眩暈專業委員會,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頭痛與感覺障礙專業委員會. 前庭性偏頭痛診治專家共識(2018)[J]. 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8,24(7):481-488.
[2]史珊珊,江雪梅,潘永惠. 前庭性偏頭痛發病機制及診療的研究進展[J]. 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20,28(1):104-109.
[3]海日罕,武霞,潘競,等. 前庭性偏頭痛的研究進展[J]. 中國臨床實用醫學,2024,15(1):61-64.
[4]中國卒中學會卒中與眩暈分會,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眩暈專業委員會. 前庭性偏頭痛診療多學科專家共識[J]. 中華內科雜志,2019,58(2):102-107.
[5]Preysner TA, Gardi AZ, Ahmad S, et al. Vestibular migraine: cognitive dysfunction, mobility, falls[J]. Otology & Neurotology, 2022,43(10):1216-1221.
[6]Hoskin JL, Fife TD. New anti-CGRP medic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vestibular migraine[J]. Frontiers in neurology, 2022,12:799002.
[7]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眩暈專業委員會,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 眩暈急診診斷與治療指南(2021年)[J].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21,30(4):402-406.
[8]Webster KE, Galbraith K, Harrington-Benton NA, et al.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acute attacks of vestibular migraine[J].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2023,4(4):CD015322.
[9]Rahman SM, Luebke AE.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receptor antagonism reduces motion sickness indicators in mouse migraine models[J]. Cephalalgia,2024,44(1):03331024231223971.
[10]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頭痛與感覺障礙專業委員會. 中國偏頭痛急性期治療指南(第一版)[J]. 中國疼痛醫學雜志, 2024, 30(10): 721-734.
[11]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頭痛與感覺障礙專業委員會. 中國偏頭痛診治指南(2022版)[J]. 中國疼痛醫學雜志, 2022,28(12):881-898.
*此文僅用于向醫學人士提供科學信息,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