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僧牛仔
鴻蒙電腦發布, 用10年的時間,做出了世界上除微軟、蘋果之后的第三個電腦操作系統。
早在10年前的“備胎計劃”里,鴻蒙操作系統就已經立項。今天,在通訊行業已經“遙遙領先”的華為,終于正式宣布向PC操作系統吹響了沖鋒號。
在5月19日的發布會上,因為說話不留余地而被人們稱為“余大嘴”的,說出了鴻蒙電腦的出現是“為世界提供第三種選擇”的話。
● 余承東
這個被任正非說“不支持余承東的工作就是不支持我!”,卻又被任正非批評最多的“另類”,在很多人眼中是個口無遮攔的狂人。但直到現在人們才發現,余大嘴曾經“吹”過的牛,竟然都一一實現了。
作為華為最核心業務——終端BG (Business Group,即業務集團) —— 的董 事長,余承東“狂”的背后,非但不是他自己說的情商低不會講話,反而是“遙遙領先”的自信。
小鎮做題家
1969年,大別山下的皖北小城霍邱縣,幾十年后能攪動微軟和蘋果不安的余承東出生了。
土坯房、兄弟姐妹6個、喝面糊糊長大的余承東,就出生在這樣一個貧窮普通的家庭。
貧窮是人生的試劑,能測量出一個人是甘于平庸還是堅韌不拔。
讀書,是那時唯一能改變這個農家孩子的機會,所以余承東在學習上非常刻苦。
盡管成績不錯,但是為了生活,家里人和親戚朋友還是勸他能早點下學幫著家里解決溫飽。在饑餓面前,試卷上的100分和年年成績第一,永遠沒有成為一個勞力下地干活重要。
偏偏余承東倔的狠。
他跟父親商量“農忙的時候回來當農民,農閑的時候去上學”,就這樣一邊干活一邊學習,他考上了縣城的中學,卻因為農村戶口,只能去一所從沒出過大學生的高中讀書。
● 余承東的大學生時代
余承東幫這所中學創造了一個歷史。1987年,霍邱縣第二中學出了個全縣理科狀元,余承東憑著這個成績,考上了重點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成了他們鎮上第一個大學生。而他選擇這所大學的重要原因,是因為學校給他的全額獎學金。
在余承東少年時代的故事里,沒有出現所謂“貴人相助”的橋段,只是最真實地展現著生活的艱辛,和由此塑造出他性格中堅韌、務實的底色。
做一個最優秀的總工程師
余承東如愿進入西北工業大學自動控制系,開始追逐他的夢想。
在大學畢業紀念冊上,余承東寫下了自己的理想,是成為一個最優秀的總工程師。
● 在 參加母校畢業典禮演講中,余承東說他學了3個系的本科和研究生課程
這個念頭是從他上大學時候就有的夢想,也是這個夢想驅使著他更加努力地學習。在自動控制系,余承東學了電類的課程、機械類的課程和學校安排的交叉的學科。
但這些對他來說還遠遠不夠。
在上大學和畢業留校工作的那幾年時間里,余承東又自學了計算機系本科和研究生的課程,把自動控制系的研究生課程也自學了,后來又自學了電子工程系的本科課程。
加上后來讀的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研究生,這樣算下來,他在加入華為之前,就學完了3個專業的本科和研究生課程。
余承東一直都記得,1991年,在西北工業大學畢業的時候,他在校園里看到一則馬蘭基地招聘的廣告,茫茫的戈壁灘和“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開篇,讓他熱血沸騰。那是離他夢想最近的一個機會,他想要去馬蘭基地,成就自己做一個最優秀總工的夢想。
● 西北工業大學校史館里,余承東和同在華為工作的師兄梁華都在企業家代表欄中
但現實是無情的。家里人雖然希望他能早點工作,但是并不支持他去馬蘭基地,因為余承東的弟弟妹妹還在上學,而那里給出的待遇可能沒辦法支撐弟弟妹妹的開銷。
最終,余承東選擇了留校工作,但他的夢想只是暫時被現實生活擱淺,這個念頭依舊強烈。所以,他選擇繼續深造,考上了清華大學的研究生。
初入華為
1993年,余承東和華為有了交集。
這年的假期,余承東去了趟深圳,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偶然的機會到了華為公司,這一去就被留下再也不讓走了。
● 余承東說自己的是第456個加入華為的人,而他從進入華為之后就一直沒有離開
那時的華為還是個剛靠代理電話交換機賺到第一桶金的小公司,當時給他的工資只有800塊,崗位就是普通技術員,那是什么原因讓余承東在這里一待就是30多年?
此時華為想走自己研發程控交換機的路,余承東正經學自動控制專業、還是清華電子工程的碩士生,這在任正非眼里簡直就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余承東也看中了沒有那么多條條框框限制,能夠實現他的想法的這家小公司。
他的同學曾經問過他華為有什么地方吸引他留下,他坦言“我們老板很厲害,雖然公司很小,但我們堅持客戶導向、奮斗者為本和自我批評的文化”。
這就是現代版的千里馬與伯樂的故事。
在華為自研的第一代自動交換機過程中,余承東出色的業務能力得到了任正非的欣賞,他和華為開始“不走尋常路”。
1996年,余承東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成立無線事業部,進軍無線通訊業務,還要把重點放在3G上。
要知道在上世紀90年代,主流的移動通訊還是2G時代,而這時的國際標準早就被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摩托羅拉這些歐美通訊運營商定好了,華為在這方面的專利數量是0。
跨過2G直接搞3G?擁有“瘋狂”想法的余承東,得到了任正非的支持。
● 1997年,華為自主研發的GSM系統成功面世
1997年9月,華為自主研發的GSM系統打通了第一個電話;1998年,華為參與制定3G國際標準,擁有其中5%的知識產權,成為標準制定組織成員和主要貢獻者之一。
2003年,余承東帶著耗費4年研發出的產品前往歐洲,嘗試打開發達國家的市場。可高端的歐洲市場,華為的東西別說賣進去了,就是送都送不出去。
那就農村包圍城市。
當時荷蘭一家特別小的電信運營商購買了3G牌照,希望單獨開發一種小型基站,這個合同只有380萬美元,諾基亞、愛立信這樣的大牌根本不屑理睬,余承東帶著團隊打響了進軍歐洲市場的“攻堅戰”,花了8個月的時間,開發出了分布式基站。
● 2013年,華為超越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的通信設備供應商
那一年,華為在歐洲的營收占比是0,但余承東當時說過這樣一句大話,他說華為一定要超過愛立信,當時其他人像看白癡一樣看余承東。但是他吹的牛實現了:
只用了幾年的時間,2011年,華為無線設備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就追到愛立信身后。2013年,超越愛立信成了全球第一大通信設備供應商。
滿腦子瘋狂想法,又能瘋狂工作實現自己這些想法,“余瘋子”成了他的外號。
“倒余運動”
啃下歐洲通訊市場這塊硬骨頭,給了余承東更多的底氣,也讓更多的人從他“三年超蘋果”“遙遙領先”這些經典語錄認識了華為手機和“余大嘴”。
2012年,余承東接掌華為手機業務時的心情,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近乎悲壯與絕望”。
● 從歐洲市場總裁回來“拯救”華為手機的余承東,認為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
2003年華為就成立了手機業務部門,但是在成立之后的10年間,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做運營商定制貼牌。業務太差不賺錢,自然也就沒人能瞧得起,連換了三任總裁仍沒有起色,就連任正非都動了念頭想把華為的手機業務賣掉。
接手華為手機業務之后的余承東,決定開始做精品。第一把火就砍掉了低端貼牌機業務,另一個重要的決定就是用華為自家研發的手機芯片生產高端機。
● 接手華為手機業務之后,余承東大刀闊斧地改革,自主創新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
這兩下都是險招。要知道2011年華為手機的出貨量是1.1億臺,雖然不掙錢但是出貨量還是蠻大的。而高端手機因為自研芯片剛起步不久,兼容性不好所以一開始的機型也沒有成功打進高端市場。
手機銷量直線下滑、新產品進軍高端市場未果,本來經費就少的手機業務部,這下更是雪上加霜,從上到下對余承東一片罵聲。
員工的投訴書擺在了任正非的桌上,幾個華為的元老把余承東堵在會議室讓他下課……一場“倒余運動”開始了。
那時的余承東也以為自己就要走人,不過任正非的一句話力排眾議,“不支持余承東的工作就是不支持我”。
其實我們今天用上帝視角回看,任正非和余承東當時的決斷是無比正確的。沒有自家手機做應用支持,華為的3G通訊設備想占領市場簡直不現實;沒有從那時就開始積累芯片的研發技術,恐怕前幾年華為手機被美國制裁時就無法堅持。
● 2013年華為市場大會上,余承東從任正非手里接過了一架殲15模型,這個負激勵的“從零起飛獎”獲獎者因為沒有完成任務,自動放棄了年終獎
余承東的痛苦是暫時的。
2014年,德國柏林的電子消費品展覽會上,搭載華為自研芯片的mate7發布,成了能在高端市場跟蘋果、三星抗衡的高端手機。
這也讓余承東在2016年的時候,繼續不謙虛了一回:他喊出了要讓華為手機3年追上蘋果,5年超過三星。
2019年,華為手機發貨量首次超過蘋果成了全球第二,2020年第二季度,華為的銷量超過了三星,成了全球第一。
余承東吹的牛又實現了。
2019年余承東在發布鴻蒙OS的時候,華為的消費者業務營收已經占了全公司的55%,他用了8年的時候,讓華為的消費者業務銷量增長了68倍。
● 2020年二季度華為超越三星成為全球銷量第一
不知不覺間,華為和余承東在自己的業務上,已經從追趕者變成了“遙遙領先”的領跑者。前面無人帶路也無既定規則,孤獨且迷茫的他們,接下來該向哪里走?
理性的華為,感性的余承東
我們都知道,任正非特別擅長使用軍事化的語言,而華為這家公司的文化底色,在“狼性”的外衣之下,也是理性、秩序的,是以“流程治企”著稱。
在理性的華為公司,余承東簡直就是個“非典型高管”。
任正非說他在外面張牙舞爪、口無遮攔,卻屢屢做他的“救火隊長”,在華為公司里被任正非罵得最多,卻又是任正非最得力的“猛將”。
盡管帶著鴻蒙電腦回清華的演講中,余承東說自己是個典型的理工腦,他也說自己不擅長語言交流,但是我們仍能從之前發布會上的哽咽和20多次“遙遙領先”中,看到他感性的一面。
多年以后在一次訪談中,余承東說自己如果沒有加入華為,也許會成為中國航空航天領域一名優秀的總工程師。
他這倒也沒有說大話。而大學畢業時想當最優秀的總工程師的理想,也一直沒有遠離。
在華為內部,余承東是第一個拿到六級和七級工程師的人,這都代表當時華為級別最高的工程師。
華為公司的第一份專利,撰寫者和獲得者也是余承東。還有前面提到的分布式基站,余承東因為這項技術,在2009年拿到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盡管后來華為不斷發展壯大,余承東被“逼著”到了管理層的崗位,但是他一直都沒有放棄對技術的學習和愛好。
自信、努力且專注,這既是余承東在華為30多年成長的注腳,也是華為和像它一樣的中國科技企業,從追趕到并肩再到領跑世界的秘訣。
套用一句已經爛俗的電影臺詞,這才是現實版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而未來華為和余承東的方向,就像他在2025年全員信中寫的那樣,“面對高山,我們自己就是路”。
做難而正確的事情,給世界提供多一種選擇。也許這是這個理工男和華為的浪漫主義吧。
● 參考資料:
[1] 華為官網
[2] 鳳凰網|“猛將”余承東
[3] 第一財經|復盤終端“七年成長史”,余承東稱三五年內拿下全球三成市場
[4] 經濟觀察網|華為是怎樣拿下歐洲市場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