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從未是空白的,我們能想到的任何商業模式都必須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在市場競爭中,最好的策略是“成為新規則的制定者”。贏得市場認可、獲得消費者青睞絕非易事,因為這個世界上本就沒有什么容易的事,商業競爭更是如此。
傳統的市場競爭,無論從何種方式開始,往往最終都會陷入“價格戰”。降價促銷確實是一種見效快的市場戰略,因為它能迅速改變財務數據表中的“銷量”,所以“價格戰”的作用很容易被高估。當某類產品發展到需要打“價格戰”時,說明該市場已相當成熟。接下來,要么是幾家大型企業能夠挺過價格戰的困境,壟斷市場份額;要么整個產品品類因價格競爭陷入困境,導致替代品出現甚至品類消失。
這些現象也表明,“獲得品牌消費者”戰略的最大阻力是短期財務數據。打造品牌是一種投資行為,其回報周期遠不如“價格戰”那樣立竿見影,這使得許多企業忽視了品牌資產對企業后續發展的強大推動力。從根本上說,“價格戰”只能帶來銷量的變化,若這種變化不能實現“市場份額壟斷”,則可能血本無歸。而品牌建設能為企業帶來品牌溢價后的利潤變化,這種變化的影響是長期的。
科技的進步會使競爭對手之間的生產成本無限接近,當成本已壓到最低時,銷售價格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利潤。哪家企業不希望在成本相同的情況下,自家產品能以高于競爭對手的價格賣給消費者呢?
于是問題來了:“消費者為什么要接受你家產品價格比別家高?”顯然,僅改變貨架上的價格標簽對消費者選擇毫無說服力。要讓消費者接受“高價格”,必須制定一套合理的“定價規則”,而目前市場上,只有“品牌”能夠成功設立這樣的規則。
從事品牌研究的機構或專家常會提出“品牌是產品溢價的可能性”這樣的觀點,至少在現階段,這一觀點已達成市場共識。作為消費者,我們潛意識里已接受品牌產品比非品牌產品貴、大品牌比小品牌價格高的心理錨點。因此,對于一家有志于長久發展的企業來說,是否也應該從一開始就具備品牌思維,用品牌戰略的眼光看待企業發展呢?
產品很容易被競爭對手模仿,但品牌卻很難。或許在資金緊張時,可以減少一些主動打造品牌的“燒錢行為”,但如果想在競爭中擁有足夠的“掌控力”,品牌戰略規劃就必須“先行一步”。即便要打“價格戰”,有品牌戰略的“價格戰”也更容易獲勝,要么降價幅度小,要么銷量增加幅度大。
您的認可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