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記者探訪了位于澧浦鎮的金華市群飛鵪鶉種業養殖項目,項目辦公用房與孵化車間主體已完工,其余部分也在如火如荼建設中。項目總用地面積約64畝,建筑總面積20000平方米,總投資約7100萬元,計劃于今年10月份投用,項目投產后年出苗能力可達1億羽,將占據全國30%的鵪鶉苗市場份額,是全國最大鵪鶉苗供應基地。該項目正以金東為根系,將產業鏈藤蔓延伸至福建、安徽、江西等周邊省份,讓小鵪鶉蛻變為帶動共同富裕的“金鳳凰”。
金華市黃氏鵪鶉專業合作社
金華市群飛鵪鶉種業養殖項目隸屬于金華市黃氏鵪鶉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的全國市場占有率穩居鵪鶉蛋產業龍頭,年存欄鵪鶉超3500萬羽、產蛋8萬噸的規模背后,是“統一供苗、統一技術、統一收購”的“三統一”模式構建的共生體系。總合作社墊資提供種苗、飼料、疫苗等生產資料,并派駐專業團隊指導棚舍設計、飼養管理、疫病防治等技術,確保農戶“零風險”生產。鵪鶉蛋則由總部統一收購,解決了農戶銷路難題,形成“總部+專業合作社+農戶”的共生鏈條,實現“總部扎根、藤蔓結果”的共贏生態,成功帶動250余戶社員和1500多個就業崗位,人均年增收超7萬元。
種業創新是其坐穩市場頭把交椅的關鍵籌碼。針對種業“卡脖子”難題,合作社投資500萬元與浙大、中國農科院等科研機構合作,由總部基地牽頭成立“科技小院”并成功獲批,聯合專家咨詢團隊,計劃5年內培育選育優質鵪鶉品種(或品系),并爭取通過農業農村部新品種(或新品系)認定,打造種業“護城河”,推動種鵪鶉標準化繁育,為合作社農戶提供高產、抗病種苗,提升全產業鏈附加值,實現“總部研發—全社共享”的科技賦能模式。
金華市群飛鵪鶉種業養殖項目將設立國家級種業實驗室,配備的智能溫控孵化系統將雛苗成活率提升至95%,種苗可以通過物流發往全國260多個養殖點,配套的有機肥生產線可實現糞污100%資源化利用,從種源到環保的全鏈條升級,重塑產業競爭格局。
全產業鏈融合讓 “小鵪鶉”爆發出 “大能量”。年加工1800噸清水蛋的食品廠直供“海底撈”“三只松鼠”等頭部企業,淘汰鵪鶉制成的寵物飼料打開東南亞市場,從鮮蛋批發到罐頭加工的全價值鏈開發,推動年銷售額突破10億元。當金東的鵪鶉苗在福建養殖場破殼,安徽的鵪鶉蛋變成浙江的休閑食品,這種 “總部研發—全國共享—全球分銷”的地瓜經濟模式,正勾勒出鄉村振興的共富圖景。如今,這個占據全國五分之一市場的農業合作社,正以種業創新為引擎,朝著“中國鵪鶉產業標桿”的目標展翅翱翔,為農業現代化提供可復制的金東方案。(作者丨陳怡瀅/文 李方政 繆小芬/攝 來源丨金東區融媒體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