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于CNN,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Queensland Health,hermonslade。
17歲少年意外死亡
2021年2月22日,17歲的湯米·約翰遜 (Tommy Johnson) 跟朋友們結伴到澳大利亞巴馬加附近的帕特森角游泳。幾人心情都很好,被徐徐的海風吹得心潮澎湃,湯米·約翰遜想先去淺水區淌水熟悉一下水溫,他率先跑進了水中。
朋友們在后面起哄讓他小心別摔了,誰曾想居然一語成讖,湯米·約翰遜突然慘叫了一聲然后瞬間暈倒,就這么直挺挺地栽倒在水中。幾個朋友嚇死了,他們飛奔而來扶起湯米·約翰遜,然后馬上報警求助。
昆士蘭警方轉而聯系了澳大利亞空中醫療服務機構皇家飛行醫生服務,該部門用直升機將男孩火速送往了湯斯維爾醫院。醫生很快就根據其腿部腫脹的條形傷口確實他是被箱形水母蜇傷了!出現如此激烈的反應,說明他可能對水母毒素過敏!湯米·約翰遜被火速送往了重癥監護室。
搶救了好幾天,最終湯米·約翰遜還是被昆士蘭警方證實:已于2021年3月3日死亡。
昆士蘭州衛生部發出警告,表示箱形水母已在澳大利亞造成70多人死亡!請求民眾不要前往事發區域游泳了。
而托雷斯和開普醫院及衛生服務中心北部醫療服務主任馬洛·科茨則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如果真的很想下水游泳,那就要采取預防措施。游泳者應該穿著萊卡服或潛水服等防護服,如果沒有防護裝備,就不要下水。
本可以避免
海洋生物學家、世界知名水母專家麗莎安·格斯溫 (Lisa-Ann Gerswhin) 表示,箱形水母是世界上最有毒的動物,它們的毒素會使受害者的心臟處于持續收縮狀態,非常的可怕,不過這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她表示已知的致死案例基本上都發生于偏遠社區的人們,這并非是人們生理上的差異和箱形水母的密集程度導致的,而是受教育水平的不同導致的!這個受教育不是指讀了多少書,而是關于箱形水母的教育。
在人口稠密且設有防刺網的地區,人們會不斷被提醒有箱形水母的存在,而在偏遠地區則不會有這種持續的提醒。
格斯溫博士認為不能顧此失彼,相關部門需要采取更多措施來加強澳大利亞農村和偏遠地區居民對海洋水母蜇傷的防護。這次的事件完全是意外的悲劇,沒有任何挽回的余地了,但是也許可以警醒人們。
可怕的箱形水母
箱形水母(Cubozoa)屬于立方水母綱,該綱下共有50個已知物種,這些品種的體型各異,觸手數量也不同。觸手最多的箱形水母可長出15條觸手,上面能有5000個刺細胞,這些細胞中含有一個微小的囊,能夠將毒刺以每小時超過60千米的速度朝著目標發射,然后瞬間注射出箱形水母毒素。
箱形水母毒液蛋白CfTX-A和CfTX-B本來算是“消化液”,幫助水母捕捉和消化食物,但如果被注射到人類身上,這種毒素就會不斷攻擊人類的細胞。有一種箱形水母甚至會引發可怕的伊魯坎吉綜合癥,這會導致肌肉痙攣性疼痛、極度高血壓和潛在的心臟驟停。
箱形水母確實是已知毒性最強的海洋生物之一,理論上說,它們最快只需要5分鐘就能導致一個成年人類死亡。
雖然沒有人保留官方的死亡記錄,但據估計,僅在菲律賓,每年就有20~40人死于箱形水母螫傷。專家表示,全球死亡率高于報告的數字,因為醫生經常誤診癥狀,或者簡單地弄錯死因。
箱形水母通常生活在印度洋-太平洋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以及澳大利亞北領地的溫暖水域。在夏威夷附近以及墨西哥灣沿岸和東海岸附近的溫暖沿海水域,有少數幾種箱形水母在三大洋都能找到。
箱形水母的數量與所有水母一樣,正在不斷增長,而海洋變暖以及最終進入海水的耗氧肥料加劇了這一趨勢。它們在11月~4月期間最為活躍。
其實在2019年箱形水母的抗蛇毒血清就被研發出來了!那為什么還會出現開頭說的那個事件?
箱形水母的抗蛇毒血清是由悉尼大學的尼利(Greg Neely)教授所帶領的研究團隊發明的。他們利用被稱為“基因剪刀”的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將人體內上百萬個細胞加入箱形水母毒素后進行觀察。工程量巨大的研究所幸是有收獲了,他們發現一種名為ATP2B1的蛋白質是箱形水母毒液發揮毒性的必要條件,而ATP2B1蛋白質的存在需要有膽固醇。以此為突破口就研究出來了。
但這種血清沒有量產,而且據說只能在前期快速注射才能有效干預。
湯米·約翰遜當時去的醫院沒有血清儲備,他沒有辦法被及時的注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