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迎來四十周年院慶。四十載春華秋實,北大光華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浪潮中應運而生,也在這一進程中不斷成長與蛻變,書寫著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創造管理知識、培養商界領袖、推動社會進步,這四十年,是北大光華不斷邁進的四十年。以厲以寧先生為代表的老一輩光華人留下的教育理念,歷經歲月的沉淀,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光華人。
為慶祝這一重要時刻,學院將圍繞光華40周年推出系列回顧文章。在這些文章中,每一位講述者都將帶領我們回溯光華的過往歲月,重溫那些重要的歷史時刻、關鍵的發展節點,以及他們在光華的親身經歷與深刻感悟。他們將分享在學術研究道路上的探索與突破,講述如何以智慧和汗水為光華的學術大廈添磚加瓦;他們也會暢談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點滴故事,展現光華如何為社會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術人才及商界領袖……
讓我們跟隨他們的筆觸,走進光華的四十年,感受學院深厚的底蘊、蓬勃的活力與不變的初心。在這個特殊的時刻,回顧往昔,展望未來,共同見證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邁向新征程的堅定步伐。
擁抱未知挑戰,追逐自由之旅
虞吉海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商務統計與經濟計量系教授
虞吉海教授
我是2010年6月10日加入光華管理學院。在此之前,我2001年赴美讀博6年,2007年畢業后拿到了經濟學博士學位,并在肯塔基大學的助理教授職位上工作了三年。我工作的地方在美國的中部,生活相對比較固定,如果從一個現在的節點望向生命的盡頭,中間發生的任何事情似乎都能夠預料到,人生變得一目了然,絕大部分都將被確定,這種一成不變的生活不是我想要過的?;貒脑挄幸恍┎淮_定性,而正是這種不確定性構成了對未來生活的期待。2010年6月,我回到中國,在光華繼續我的執教生涯。
以自由開放之風,鑄學院管理底色
加入學院剛開始工作時,教師之間氣氛非常融洽。大部分的老師都是海外畢業的,在這里相遇后大家如同一個大家庭一般,這讓我感到非常舒適,很好地適應了回國后的工作節奏。那時工作壓力還相對較小,除了日常工作,老師們會在光華餐廳時常聚餐,交流自己在學術或生活上的一些新感受。
我的研究方向主要在空間計量經濟學和面板數據。最早我在國內讀的碩士時研究的是宏觀經濟學,主要與貨幣政策相關,去美國讀書也是打算繼續在這個方向上深造,可遺憾的是先前的目標導師正好離開了學校,又恰逢一位計量領域的先驅李龍飛教授從香港科技大學來到俄亥俄州立大學,我便選了他當導師,開始了對空間計量和面板數據的研究,可以說我的科研道路受到機緣巧合的影響而出發。來到光華管理學院后不斷地深耕一直走到今天,因為早期把面板數據和空間相結合的研究較少,我也有幸成為了先行者之一,在這個研究領域當中取得不錯的成就和影響力。同時得益于我們學院在學術上的深厚積淀,我嘗試在各個方向都去進行拓展,比如說后來也有做地方競爭、區域經濟發展、環境經濟學的研究。作為一個計量領域內做理論出身的學者,在實證研究中和院內的專攻實證的老師們一起合作,得到了一些有趣且有價值的結果。
總體而言,“光華”在我個人的學術生涯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學術,是一門思想的工作,它天然地需要思想的自由和開放,學院給我這樣的研究者提供了一個比較寬松、比較規范化的環境,它盡可能讓我減少了對雜務的思慮,生活中沒有多少條條框框的約束,當我有長時間科研的需求時,可以直接在辦公室中睡覺休息,并不會有外部干涉,這是環境寬松的一個縮影。我也在學院里遇見許多志同道合的研究伙伴,大家在思想上碰撞、在空閑里放松。光華在我眼中是大陸地區最尊重老師的、最適合老師做科研的學院,做到一切以老師的學術發展為主要的考慮點,“因思想,而光華”絕非空談。
院系傳承展新貌,時代脈搏啟宏程
回顧我在的商務統計和經濟計量系的工作經歷,系內整體的教學方向或者研究方向是有一定變化的。我剛從國外回來的時候系里就七八個人,現在在這個基礎上多了一點。相對穩定的人數背后,是舊有的老師出于各種原因而離開以及幾位新老師的加入補充。以前老師可能更多的關注經典方向的研究,現在我們系的一些主要研究方案都側重于時空數據模型下的理論或者實際情況。我自己是做社會網絡與空間計量相關,其他老師有的聚焦人工智能方向,有的關注因果推斷,還有的是大數據下的數據處理......當然,我們也沒有完全放棄經典的問題,要與時俱進,又不能只是跟隨潮流。這種學術方向的變動離不開社會大環境的變遷,大數據、AI的熱潮無疑給經濟學研究帶來了沖擊,我們現在十分需要兼具計算機能力和商業素養的研究者,而這種擁有跨學科交叉能力的人才非常稀缺。時代的變化讓社會需要這方面知識,人才市場就要求科研人員有這方面的相關儲備,對學科的未來發展提出了挑戰。
我們學院也一直在做跨學科的機制探索,近些年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成為了經濟領域的關注重點,學院成立了碳中和的實驗室,在院長的牽頭下做項目的各方面研究工作,還有和能源基金會合作等。我當下正進行的一個研究就是用空間計量的方式去研究面板數據中各個行業之間的相關性,比如說一個地方碳的需求量突然增加,會導致其他部門的排碳量增加,所以一個產業的碳的需求或者供給的變動,會如何通過這種生產網絡進而影響到整個經濟行業,是一個十分有價值的話題,在我看來經濟學的研究于現實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增進社會對一個經濟現象的理解,因為我們的研究離不開數據,往往從事后的角度出發,去厘清表象背后更深刻的邏輯鏈條和相關性,使結論更具有說服力,為未來政策的實施提供些學理上出發的建議。
三大平臺的建立旨在培養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進行創新研究的人才,學院還在嘗試逐步打破院系之間的專業壁壘,在保留原有的行政或人事劃分基礎上,更好地便利不同研究領域的老師一同開展研究工作。我想不論在哪里想要做科研都會提倡拼搏精神,而使得光華在全國脫穎而出的關鍵在于它的制度建設,制度建設好就不怕任何的困難與阻力,發揮引領作用把好的老師和學生都會吸引過來,鐵打的兵營,流水的兵,制度經濟學告訴我們靠一個好的機制才能永遠都有好老師在,有好學生在,我們的學風與傳統會在代代學人的堅持下會自然而然地得以發揚。
光彩融貫生活,華章盡在征途
除卻學術和工作中的種種,我在光華這么多年生活中的特別難忘的時刻來自于運動。學院有著比較好的鍛煉場所,北京奧運會的乒乓球賽在邱德拔體育館中舉行,學院有分到當時比賽的一張球臺,我經常在晚上和同事一起打乒乓球,相當程度上可以排解壓力,還有在光華樓中的跑步機上一邊跑步一邊看電影,固定地去游泳、踢球。保持一個運動的習慣,對于個人長期發展來說還是很有必要的,多運動,身體好,學術才能做好,勤奮需要身體做支撐,不要讓身體成為對思想的限制。
關于我們的現在和未來,如今輿論上不乏有對于經濟和金融的唱衰聲音,我覺得大家不要忘記經濟學中的長期性和周期性概念,很多眼前的事物都可能是暫時的,一時的得失在長期主義的視角下其實并不重要,大背景里的個體能做的就是盡可能發展自我,狠狠地發掘自身的特長和優勢。同時,不要還沒怎么打好基礎,就想著離開當下所處的領域,盲目尋找下一個方向,那樣你就會成為無根的浮萍,將基礎打牢了后再離開自己的舒適區,去找跟你的特長相匹配的、相對能更大地發揮原有優勢的領域,那么此前的基礎就會變成這時的有效助力。
最后,我想送給所有的青年朋友們一句話,“我們不要Carpe Diem,我們要Eldorado”,Carpe Diem是拉丁語中隨遇而安、及時行樂的意思,Eldorado是愛倫坡的一篇詩作,詩中的騎士為了尋找到黃金鄉,奮不顧身,至死方休,我希望大家能夠繼續前行、勇敢前行,勿在漫漫征途中止步,最終找到自己的黃金鄉。
虞吉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商務統計與經濟計量系的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空間計量經濟學和微觀數據分析。具體來講,就是對各種靜態空間面板模型和動態空間面板模型進行設定、估計及相關的統計推斷,同時運用計量工具對區域經濟增長、地方政府競爭、和大氣污染等領域進行實證分析。
來源 |光華40周年史冊編寫組
編輯 |王蒙
審閱 |塔娜
往期發布:
張慶華:在光華發掘學術的光芒丨光華40周年
馬化祥:從初創到卓越丨光華40周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