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到一條新聞,差點驚掉下巴:某燃氣公司最新錄用名單里,愛丁堡大學國際關系碩士和北大本科畢業生,竟然在搶著當抄表工!評論區直接炸鍋:“現在學歷貶值成這樣了?”“這些名校生圖啥啊?”
但仔細想想,我身邊985畢業去街道辦、海歸碩士考城管的情況還真不少。今天咱們就聊聊,為什么這屆年輕人開始集體"降維求職"。
名校生扎堆基層崗位?最新數據太扎心
先來看組硬核數據:
- 某招聘平臺顯示,2023年國企基礎崗位收到的碩士簡歷暴增230%
- 智聯調研發現,42.7%的畢業生把國企作為求職首選
- 某省考公示里,核物理博士和城管執法崗成功配對
更魔幻的是,那些標注"大專學歷即可"的崗位,最終錄用名單里清一色985/211。就像網友說的:“現在求職現場堪比春運火車站,博士碩士都在拼命擠上基層崗位這趟慢車。”
為什么年輕人開始拼命求穩?
表面看是學歷貶值,深層原因其實是時代變了。當大廠裁員、教培團滅、地產暴雷接連上演,年輕人突然發現:原來最穩定的工作,反而是那些看起來最"沒前途"的崗位。
一位在街道辦工作的985碩士跟我說:"以前覺得基層工作沒意思,現在發現能按時下班、工資不拖欠、社保交滿才是真香。"這話聽著心酸,但確實是很多人的真實想法。
求穩背后的三重焦慮
第一重是職業發展焦慮。互聯網黃金十年結束,很多行業從增量市場變成存量廝殺,年輕人突然發現上升通道變窄了。
第二重是經濟壓力焦慮。房價高企、物價上漲,讓年輕人對收入的穩定性要求更高。
第三重是年齡危機焦慮。35歲門檻像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頭上,逼著年輕人趁年輕趕緊"上岸"。
我們該如何看待這種變化?
這種現象背后,其實是年輕人對確定性的追求。在充滿變數的時代,選擇穩定無可厚非。但也要警惕過度求穩可能帶來的問題:人才錯配、創新乏力、職業倦怠。
有位HR朋友跟我說:“現在招個前臺都要碩士學歷,但實際工作內容和學歷完全不匹配,長期來看對個人和企業都是種浪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