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BD風起 乘風而行
最近國內藥企的BD業務搞的如火如荼,大單的交易此起彼伏,你方 唱罷,他方登場!整個行業“喧囂一片”,挽胳膊擼袖子,躍躍欲試,都要來下場!
胖貓回顧一下近幾年中國生物醫藥的熱點話題:從一致性評價-集采,到生物創新藥(抗體、ADC、CAR-T等等),再到賣鏟子的(CRO、CDMO),再到擴產能,再到各個板塊的上市等等。
一路走來還不到十年的時間, 這些話題像砍瓜切菜一樣的變換,一茬又一茬!
炒的時候“不亦樂乎”,熱度過了就成了“一地雞毛”!
現在終于輪到創新藥BD成為熱度了!
于是乎,各種預測、萬種分析,拿點皮毛的消息就開始分析誰家的產品能BD,誰家的產品要BD?還能預測要賣多少錢?
前車之鑒,胖貓求求各路大神,給BD留條活路吧,不要“捧殺”!
以前的“熱點話題”不好聽的,都是“窩里橫”,自己人忽悠自己人!
現在創新藥的國際BD,我們面對的是這個星球上幾乎最好的管理團隊、法務、財務、研發、臨床、生產以及商務人員。
無論如何咱們得拿出我們的專業、專注和認真!以及,最重要的:這個行業的頂級大腦給出的頂級思考!
02
“天恩”難測
首先,未簽訂合同前,請不要給出預期;
畢竟,能買產品的都是大藥企,金主爸爸“天恩難測”!BD團隊的當事人都不能對其把好脈,何況置身事外各路“大神”?
從人家對咱的產品感興趣,到最后的達成交易還差著十萬八千里呢!
就像老佛爺一頓飯有一百多道菜,能上桌的那可都是山珍海味,但是能不能吃到你,就得看老佛爺的心情了!
就算老佛爺吃了,那廚子是殺還是賞,也決然不定的!
如果你能給預期,請給個全乎的,順帶把買家信息、交易架構給說一下,讓咱們不懂的開開眼!
最重要的是,在談判期間,最大的忌諱不就是提前釋放自己對交易的樂觀預期么?這就像先讓對手看到了自己的底牌!
如果我是BD的對手盤,我肯定把價格和條款壓得死死的!
因為之前交易不能完成,你損失的只是潛在的首付款+里程碑款,實際上等同于沒損失!
而 提前樂觀預估交易規模后,一旦交易 不能完成,你損失的不 只是潛在的首付款+里程碑款,還有“不及預期”帶來的股價的大概率“暴跌”!
這種機會,誰都不會手軟的。
假如買家再“壞”一點,壓著交易不肯推進,等到時間一點點過去,你承壓不住的時候,那豈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了?(除非你的管線是個“香餑餑”,大家都搶著買)
其次,簽訂合同后,如果非要給個預期,請給出雙向預期;
預期是雙向的,不好只給出預期的首付款+里程碑收入,要同時給出預期的風險。比如,里程碑節點、勤勉義務、賠償條款、終止條款以及其它法律風險等!
給出的預期收入是確定性的數字,那潛在的風險是不是也應給到對應口徑的描述?
實際上,在BD合同中,關于的付款條款內容非常少,大段大段的內容是權責和風險的描述。
披露細節的顆粒度如何,請參考國外公司的年報!(至少不要小于這個顆粒度,否則就是忽悠咱自己人!)
03
胖貓的思考
本來開始寫的時候還是有些“激憤”的,但是寫到最后,反而覺得也沒必要大驚小怪的了!
以前的炒的話題涉及的面非常窄,很簡單,隨便看兩個研報就可以夸夸其談了。
而BD是國內頂級團隊和國外頂級團隊的對壘!在短時間內完成選擇、博弈、和決策,那種刺激和驚心動魄,怎可寥寥一篇“博眼球”的新聞稿概述!
以前,如果看世界是個草臺班子,也就罷了!
但現在我們到了“地球村”,誰再說大藥企是草臺班子,或者按照原來的路子來,那就是自己忽悠自己的憨憨了。
總之,在貓眼看來,能對國內創新藥的國際BD,初窺門徑的伙計,至少也得有如下技能:
1、從管理角度,自己運營過一家公司,參與運營過一家公司,最差也得近距離觀察別人運營一家公司;否則,真的無法對一款產品的BD過程共情,更無法理解BD最終的結果代表著什么!
2、從財務角度,至少財務報表得懂,這不為過吧。(為啥說的這么基礎呢,因為本喵最近聽說有人報表都不懂,還天天寫報告;有的財務總監,搞的左≠右,還滿嘴的互吹,太炸裂本貓的三觀!)
再有,如果不能在第1條的位置上有一定體驗,如何真的深刻理解公司財務?
3、從法務角度,至少能看懂交易架構吧。大體知道權責有哪些,如何一一對應,可能的風險在哪里。
4、從技術角度,不需要有個五年十年的研發經驗,能看懂文獻、專利,這不為過吧?(PS:費勁巴拉的幾天看一篇的就算了,一天看幾篇、幾十篇還差不多)
5、其它注冊、生產、臨床啥的基本技能,總得比略懂皮毛的情況要再深入一層吧!
為什么這么說,不是本喵“裝13”,因為:
船不是人造的,而是海造出來的!
你想了解船,你先要了解海!
而不是聽別人,給你講一張照片上的“船”!
如果愛,請深愛!
如果不愛,創新藥這個行業的車輪依然還是在滾滾向前,就安心做一個被時代拋棄的塵埃!(沒想到,寫出來還TM的合轍押韻)
說半天,如果有的小伙伴頭鐵,非要剛創新藥BD,有沒什么捷徑和竅門呢?
答案:找一份完整的BD合同,從頭到尾,看五遍!最好買賣雙方都是上市公司,這樣把他們覆蓋BD交易的三年年報從頭到尾看兩遍!
扎實的信息,深厚的基本功,才能配得上走向全球的生物醫藥行業!
最后,留個小思考:
強生是買中國創新藥比較早的大藥企了,2017年就和傳奇合作CAR-T管線Carvykti,而且雙方成功推動 Carvykti上市。
“春江水暖鴨先知”,理論上中國創新藥管線“性價比高”這件事兒,強生應該最懂了,那為什么這兩年未見其對中國管線出手呢?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歡迎閱讀本喵的其它關于BD的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