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報導:遼寧省通過系統化推進智能制造,已構建起全國領先的智能工廠培育體系。截至 2025 年 6 月,全省累計認定238 家智能工廠,其中卓越級智能工廠 8 家,形成了覆蓋基礎級、先進級、卓越級、領航級的梯度發展格局。
政策體系與梯度培育
分層分級推進
按照《遼寧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2025-2027)》,智能工廠分為四個層級:
基礎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達二級,由市級工信部門認定;
先進級:需通過省級評審,重點聚焦裝備聯網、數據貫通和業務協同,2025 年新增 59 家;
卓越級:由工信部認定,全省已有 8 家,如沈鼓集團高端透平壓縮機智能工廠;
領航級:對標全球標桿,計劃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燈塔工廠。
政策保障與資金支持
獲評先進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的企業,在 “數字遼寧 智造強省” 專項資金申報中優先支持。例如,2025 年省級財政對智能工廠技改項目給予最高 2000 萬元補助。
產業分布與區域集聚
行業覆蓋與重點領域
智能工廠廣泛分布于裝備制造、石化、冶金、消費品等領域,其中:
裝備制造占比超 40%,典型代表包括沈陽飛機工業集團航空裝備智能工廠、中車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軌道交通裝備智能工廠;
石化冶金領域,恒力石化產業園實現 “從一滴油到一匹布” 的全產業鏈智能化管控,鞍鋼鲅魚圈基地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
消費品行業,中糧糖業遼寧公司通過智能制造實現白糖生產效率提升 18%,庫存周轉率提高 10%。
區域布局
形成以沈陽、大連為核心,鞍山、營口、丹東為節點的產業帶。沈陽重點發展航空裝備、數控機床智能工廠,大連聚焦石化、電子信息領域,鞍山 - 營口 - 丹東則以鋼鐵、裝備制造為主。
技術創新與典型案例
關鍵技術應用
工業互聯網平臺:信義玻璃(營口)建成行業首個玻璃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熔窯天然氣用量下降 7.43%,年經濟效益超 5000 萬元;
AI 與數字孿生:中糧糖業遼寧公司通過 AI 算法優化冷端切割,產品 CP+AR 率提升 1.9%-3%,并運用數字孿生技術實現生產全流程模擬;
5G + 物聯網:本溪工具股份有限公司部署 5G 智能物流倉儲系統,訂單交付周期縮短 20%。
示范企業成效
沈鼓集團:通過數字化車間建設,葉輪加工效率提升 28.2%,核心設備綜合效率提高 16%,每年節約圖紙投放 190 萬張;
米其林沈陽工廠:引入太陽能發電和智能檢測系統,未來 20 年可減排二氧化碳 100 萬噸,輪胎不良品率下降 0.32%。
經濟與社會價值
產業升級與能效提升
2023 年,全省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 “十四五” 初期下降 10.1%,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 13%。智能工廠帶動鋼鐵、石化等傳統產業利潤率提升 2-5 個百分點。
就業與創新驅動
智能工廠建設催生工業互聯網工程師、數據分析師等新職業,全省累計培訓數字化人才超 5 萬人次。同時,培育出獨角獸企業 9 家、專精特新 “小巨人” 企業 41 家,形成 “以大帶小、以小補鏈” 的產業生態。
未來規劃
目標與路徑
到 2027 年,計劃培育 10 家以上卓越級智能工廠、3-5 家領航級智能工廠,推動 22 個重點產業集群全鏈條數字化轉型;
實施 “人工智能 + 制造” 行動,打造 500 個數字化場景,建設 6 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
綠色與開放導向
推動智能工廠與光伏、風電等綠色能源融合,計劃到 2027 年全省智能工廠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超 30%。同時,依托中德(沈陽)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等平臺,加強與德國、日本等國的智能制造技術合作。
遼寧省以智能工廠為抓手,正推動老工業基地從 “制造” 向 “智造” 跨越,其經驗為全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可復制的路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