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溫杯里枸杞已冷,帆布包中錯題依舊,梁實走出考場時額間川字紋深如溝壑。第29次高考落幕,他卻連“余音裊裊”四字都未能寫下。
6月9日,成都八中考點外,58歲的梁實眉頭緊鎖。面對鏡頭,他罕見地垂首:“今年比去年難,心里沒什么底?!鄙锞矸鏁r驚現兩道未答大題,他倉促亂寫;政治題“答得粗線條”——更換地理為生物的策略徹底失敗。而昨日語文考場中,他苦苦思索“余音裊裊”卻提筆忘字,鈴聲響起剎那才猛然記起。這場被網友稱為“現代范進追夢”的旅程,終以蒼白收場。
自1983年首次踏入考場,梁實便開啟了他的高考長跑。多年間,他在工地、工廠等各處一邊打工一邊備考,生活的重壓并未熄滅他對高考的熱情。他堅信高考是改變命運的階梯,也希望通過自身努力實現夢想,獲得更好的生活。
此次梁實說沒發揮好,其實不僅是成績的失意。這次考試,他報考了川北醫學院五年制的臨床醫學專業,這意味著他已為自己的未來規劃了一條漫長而艱難的道路。如今的失落,或許是對自己的要求過高,也可能是考場失利帶來的心理落差。
在社會多元化發展的今天,“高考釘子戶” 現象引發了廣泛討論。有人敬佩梁實的堅持,認為他對高考的執著是對夢想追求的真實寫照;也有人質疑,29次高考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與金錢,是否真的值得。
梁實的個人經歷充滿戲劇性。從曾經的工廠工人到如今的 “高考釘子戶”,他的人生軌跡與高考緊密相連。如今他已58歲了,卻仍未放棄高考,不禁讓人思考:他的執著是對夢想的堅守,還是陷入了一種心理困境?
從情緒層面看,梁實每考完一次試,都會經歷短暫的興奮,但當成績不如預期,隨之而來的是長期的失落。他已習慣了失敗,卻又不甘心接受失敗。多年的高考經歷讓他對生活有些麻木,甚至兜兜轉轉走回了原點。
對于梁實的未來,他坦言不知該如何繼續生活,這種對未來的迷茫實則反映出,他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規劃。或許,梁實應該突破對高考的執念,尋找其他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社會對高考 “釘子戶” 的關注,也需要更加理性,給予他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當夢想變成執念,我們是該堅持還是放下?梁實的29次高考,是熱血還是偏執?評論區等你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