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這條包裹在脊柱椎管內的柔軟神經束,是我們身體里至關重要的“信息高速公路”。它連接著大腦和身體的絕大部分區域,負責傳遞著大腦發出的運動指令和身體感知到的各種感覺信息(如觸覺、溫度覺、痛覺、位置覺)。當這條關鍵通路遭受創傷或疾病侵襲時,就發生了脊髓損傷。
脊髓損傷的核心在于神經通路的破壞或中斷。這種損傷可以由多種原因引起,最常見的是外力創傷,如交通事故、高處墜落、運動意外或暴力傷害。非創傷性原因也可能導致,比如嚴重的椎間盤突出壓迫脊髓、脊髓腫瘤、脊髓炎(炎癥)、脊髓血管病變(如出血或梗塞)等。
損傷發生的瞬間,脊髓組織可能遭受直接的物理沖擊、撕裂或壓迫。隨后,損傷區域會啟動一系列復雜的生物化學反應,包括炎癥反應、細胞死亡(壞死和凋亡)、自由基釋放以及血管損傷導致的局部缺血缺氧。這些繼發性損傷過程可能持續數小時甚至數天,常常導致損傷范圍擴大,超過最初的物理創傷區域。
脊髓損傷造成的后果取決于兩個關鍵因素:損傷的平面(節段) 和 損傷的嚴重程度(完全性或不完全性)。
損傷平面: 脊髓被分為不同的節段(頸段、胸段、腰段、骶段)。損傷平面越高,影響的身體范圍就越廣。例如:
高位頸髓(C1-C4)損傷:可能導致四肢癱瘓(四肢運動感覺喪失),并可能影響呼吸功能(需要呼吸機輔助)。
較低位頸髓(C5-C8)損傷:可能保留部分手臂功能,但手部精細動作和下肢功能受影響。
胸髓損傷:影響軀干和下肢,導致截癱(下肢癱瘓),但上肢功能通常保留。
腰骶髓損傷:主要影響下肢、膀胱、腸道和性功能。
損傷嚴重程度:
完全性脊髓損傷: 損傷平面以下所有感覺和自主運動功能完全喪失。損傷平面以下的脊髓與大腦的聯系被徹底切斷。
不完全性脊髓損傷: 損傷平面以下保留部分感覺或運動功能。這意味著仍有部分神經通路是完好的,功能恢復的潛力相對更大。不完全性損傷有多種類型,表現各異,如可能保留部分運動但感覺喪失,或反之。
脊髓損傷后,損傷平面以下的身體功能將受到影響,包括:
運動功能障礙: 肌肉無力或癱瘓,無法自主控制肢體或軀干運動。
感覺功能障礙: 損傷平面以下皮膚感覺(觸覺、痛覺、溫覺等)減退或消失,身體位置覺可能受損。
自主神經功能障礙: 這是脊髓損傷常被忽視但極其重要的方面,包括:
膀胱功能障礙: 無法自主控制排尿(尿失禁或尿潴留)。
腸道功能障礙: 無法自主控制排便(便秘或失禁)。
性功能障礙: 影響性喚起和性功能。
血壓調節異常: 可能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坐起時頭暈)或自主神經反射異常(AD,一種危險的血壓驟升)。
體溫調節障礙: 身體調節體溫的能力下降。
排汗異常: 損傷平面以下排汗減少或消失。
脊髓損傷是一種改變人生的重大事件,對個體的生理功能、心理狀態和社會參與能力都帶來巨大挑戰。理解其發生的本質(神經通路中斷)、關鍵影響因素(損傷平面和程度)以及主要功能障礙表現,是認識這種復雜狀況的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