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年間,蘇州城外有個名叫楓林村的小村落。村中住著一位年過三旬的秀才陳文禮,為人正直,卻屢試不第,只得在
村中開館授徒度日。他生得眉清目秀,卻因專注于學業,至今未曾娶妻。村中老人常道:"書呆子陳文禮,怕是要打一輩子光棍咯!"
一日傍晚,陳文禮批改完學生作業,踱步至村外的荷塘邊散心。忽見一位身著淡粉羅裙的女子立于塘邊,月光下,那女子膚若凝脂,眉若遠山,美得不似凡人。陳文禮看得呆了,不覺失足,"撲通"一聲跌入水中。
那女子聞聲回首,掩嘴輕笑:"先生怎么如此不小心?"聲音如黃鶯出谷,婉轉動聽。她伸手將陳文禮拉上岸來,自我介紹道:"妾身李月娘,近日剛搬至村東居住。"
陳文禮大窘,連連道謝。自此之后,他常在荷塘邊遇見李月娘,二人漸生情愫。不過一月,兩人便私訂終身。村中人對這樁婚事議論紛紛,有人祝福,也有人疑惑:"這李家姑娘來歷不明,又生得過于美艷,恐怕有蹊蹺。"
婚后,陳文禮如沐春風,連科舉也一舉中第。夫妻恩愛,生活美滿,唯有一事讓陳文禮感到奇怪:每逢月圓之夜,李月娘必定獨自外出,直至天明才歸。問其緣由,李月娘總是笑而不答,只道:"夫君若真心待我,切莫追問此事,否則夫妻恐難長久。"
一晚,陳文禮實在按捺不住好奇,待李月娘出門后,悄悄尾隨。只見她徑直走向村后的一座破廟,廟內燭火搖曳,隱約可聞誦經之聲。陳文禮躲在窗外,透過縫隙窺視,只見廟中擺著一口棺材,李月娘竟跪在棺前痛哭。
"月娘,時辰到了。"一個陰森的聲音響起。
李月娘擦干眼淚,點頭道:"我知道了。"說罷,她緩緩解開羅裙,露出雪白的肌膚。陳文禮正驚詫間,只見李月娘的背后竟浮現出一道血紅的傷痕,從頸部一直延伸至腰間!
就在此時,一陣陰風襲來,吹滅了廟內燭火。陳文禮驚恐之下,不慎碰倒了門邊的香爐,發出"當啷"一聲響。
"誰?"廟內傳來李月娘驚慌的聲音。
陳文禮慌忙躲入暗處。不一會兒,李月娘匆匆出廟,往家的方向走去。陳文禮不敢再跟,急忙抄近路回家,裝作熟睡的樣子。
次日,李月娘如常,并無異狀。陳文禮心中疑惑更甚,決定向村中老者王婆打聽。王婆聽聞后,臉色大變:"哎呀,你這是撞了鬼了!二十年前,村后廟中曾發生一樁命案,一名叫李月娘的女子被人殺害,兇手至今未曾抓獲。據說那女子死不瞑目,常在月圓之夜回來尋找兇手。"
陳文禮聽罷,冷汗涔涔。回到家中,他強作鎮定,卻見李月娘正對著銅鏡梳妝,銅鏡中竟無她的身影!
"你都知道了,是嗎?"李月娘不回頭,輕聲問道。
陳文禮顫聲道:"你…你到底是人是鬼?"
李月娘轉過身來,淚流滿面:"我本是人,卻被人害死。那人是你的同窗好友趙明德,他對我用情不專,我欲與他斷絕關系,他便將我殺害,棄尸廟中。我魂魄不散,只為找到兇手報仇。"
"趙明德?"陳文禮驚愕不已,"他如今在京為官,備受皇上寵信!"
"我知道,所以我選擇了你。"李月娘苦笑道,"你心地善良,才學過人,我原想借你之手為我報仇,卻不想真的愛上了你。"
陳文禮心如刀絞:"那你每月圓之夜所為何事?"
"那是我的死期,每月都要回到死去的地方,重溫那痛苦,否則我的魂魄便會消散。"李月娘凄然道,"如今你已知曉,我們緣分已盡,我不愿連累你。"
話音未落,李月娘的身影漸漸變淡。陳文禮急忙上前相擁,卻只抱住一團冷氣。
"等等!"陳文禮喊道,"我會替你討回公道!"
自此,陳文禮潛心研究此案,終于找到了當年的關鍵證人和證據。他冒險進京,將證據呈交御前,皇帝震怒,立即下旨拿下趙明德。趙明德伏法之日,陳文禮在破廟前看到了李月娘最后一面。
"多謝夫君,我終于可以安息了。"李月娘微笑道,"來世若有緣,愿我們再續前緣。"
陳文禮淚如雨下,看著她的身影消散在晨光中。從此,每逢月圓之夜,村后的荷塘邊總能看到陳文禮的身影,他靜靜坐著,仿佛在等待著什么。
村中人都說,陳秀才是被鬼迷了心竅。只有陳文禮知道,那不是鬼,是他今生最愛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