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氣體發(fā)酵初創(chuàng)公司Arkeon宣布申請破產。
該企業(yè)創(chuàng)立于2021年,旨在利用二氧化碳生產蛋白質的企業(yè),從礦業(yè)巨頭ICL、投資了多家培育肉企業(yè)的Synthesis Capital等投資者那里籌集了超過13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9342萬元)的資金。
產能方面,該公司在維也納設有試點工廠,通過將二氧化碳和氫氣輸送到古細菌中,讓氣體轉化為20種蛋白原性氨基酸,再應用于食品領域。
該公司的特色底盤細胞 古細菌(Archaea)
在構想中,該公司使用氣體代替糖來喂養(yǎng)微生物以降低投入成本,并且簡化了滅菌過程,創(chuàng)造了更長的活動時間(污染風險較小),并可能利用廢物或副產品氣體。
氣體蛋白 成本是生死線
然而,在產業(yè)化過程中,擊倒了Arkeon的也是成本問題。
首先是擴大技術規(guī)模的成本很高,該公司所需要的生物反應器較為特殊,需要能有效進行氣液混合并實現氣體安全處理;其次是負擔得起的、可持續(xù)的“綠色”氫氣來源也具有挑戰(zhàn)性。
被寄予厚望的可持續(xù)性聲明也出現了問題,其第一代工廠并不完全適用于相關標準,這最終導致了Arkeon找不到前進的方法。
上文提及的試點工廠,在2023年建立并配備了150升生物反應器系統(tǒng),同年該公司啟動了3000升生物反應器項目,預計在2024年底投產但至今未有新消息披露。
另一方面,氣體發(fā)酵的潛力是得到肯定的。只要能突破大規(guī)模生產難題,氣體蛋白仍然是食品行業(yè)一種可行的生產方法。但是要建立成功的企業(yè),需要的遠不止是有前途的技術。
據悉,該公司的技術仍在尋求收購,并希望繼續(xù)實現規(guī)模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