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可 (新京報傳媒研究院)
高考,作為全民關注的高熱度事件,高考選題自帶流量,但能否實現“差異化”也是新聞人的“大考”。
一起來看看今年有什么“高考爆款”,這些選題都是怎么觸動讀者的?
01
候考>>
高考本身是高壓場景,家長和考生普遍緊張,而交警在場外疏導時用對候考家長使用幽默稱呼,既尊重了家長望子成龍的期待,又用輕松的方式完成了工作。
現場視頻片段短小精悍,金句突出,適合社交平臺快速傳播。家長們的笑聲和配合畫面增強了感染力,符合“正能量+輕松?!钡谋罟健?/p>
02
考生>>
作為全民關注的高熱度事件,任何考場突發新聞都容易引發討論??忌雸銮耙蚪饘倏郾痪苋雸?,形成緊張氛圍,陌生大哥脫衣相助,自己光膀離開,瞬間化解危機。
視頻中,大哥脫衣、考生換裝的畫面極具感染力,15-30秒的短視頻片段易于傳播?!度嗣袢請蟆返葯嗤襟w報道,賦予事件公信力,并帶動地方媒體跟進,來自陌生人的溫暖符合“小切口、大共鳴”的敘事方式,成為現象級傳播案例。
03
祝福>>
2010年,“棒棒父親”冉光輝一手扛貨、一手牽3歲兒子冉俊超的照片,被網友評價為“肩上扛著家庭,手中牽著未來”。15年后,當年的小男孩長大成人并參加高考,形成了一種完整的時間閉環,讓公眾見證了一個普通家庭的奮斗歷程。這種成長對比極具感染力,容易引發集體記憶和情感共鳴。
這樣的高考敘事不僅貼合主題,還傳遞了“勞動創造幸?!钡膬r值觀,符合正能量敘事,因此被廣泛轉載、報道。
在高考這樣嚴肅且緊張的氛圍下,大眾對相關信息的呈現方式易產生審美疲勞。這則告示先是被路人發現并拍照、發布在抖音等社交平臺上,視頻中的告示內容因新奇有趣,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戶的點贊、評論和轉發。
父母平凡卻偉大的親情托舉,引發了跨越地域、階層的強烈情感共鳴。加之高考話題本身熱度極高,二者疊加,使得這則原本只張貼在店門口的告示,成為全網矚目的焦點,進一步推動了流量的爆發式增長。
高考報道要突破同質化困局,關鍵在于跳出 “常規套路”,在情感共鳴與價值傳遞中尋找差異化切口。
這些爆款的共性,在于既緊扣高考的全民關注度,又以創新視角挖掘故事內核 。對新聞人而言,高考報道的 “附加題” 從來不是追逐流量,而是在不變的議題中,擅用變的邏輯,讓每個 “高考故事” 都能照見真實生活。
校對 | 李立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