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 6 月 10 日凌晨 1 點,蘋果準時帶來今年的 WWDC 發布會環節,發布會還是照例以線上的方式進行,即便在 Apple Park 現場參會也同樣是看視頻。
這場發布會備受關注,因為在此之前的各路小道消息里,蘋果將大幅更新自己的系統這事已經傳得沸沸揚揚,而最終,傳言基本都變成了現實,這場發布會更新的 6 大系統都帶來了全新的面貌,很多變化更是冠上了“迄今為止最大”之類的頭銜,這也勢必將影響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對于蘋果軟硬件的體驗。
而首先就是系統命名方式真的改了,去年 6 月蘋果發布的是 iOS 18、iPadOS 18、watchOS 11、tvOS 18、macOS Sequoia(macOS 15)和 visionOS 2,這次則直接全部統一成了“26”,這是按照“這次發布的系統將主要在明年 2026 年為大家提供服務”的考慮來命名的。
這還是一次挺大刀闊斧的變化的,好處也不言而喻,大家的確不需要再去分辨當下這個系統是哪一代了。這是從“系統 + 版本”改成了“系統 + 年份”,大家要更新一下習慣了。
多說兩句:不過 macOS 還是保留了自然元素的命名,新的 macOS 26 被命名為 macOS Tahoe(官方目前的寫法是“macOS Tahoe 26”)。Tahoe 是位于內華達山脈的一個著名的淡水湖,風景優美。 其實既然都一起改名了,不如就徹底放棄自然元素這個命名方式呢?它的記憶度和使用率都實在是不高嘛。Liquid Glass 主導 6 大系統界面與交互的全面更新,但這真的好嗎?
相比新的系統命名方式大家普遍接受,這次蘋果為 6 大系統更新了視覺,得到的評價就不怎么樣了(甚至都不能說兩極化),從預熱環節開始就大量出現的“毛玻璃”質感,在最終亮相的系統上以“Liquid Glass”(液態玻璃)呈現,蘋果以此主導了 6 大系統界面與交互的全面更新。
在蘋果的描述里,上一次蘋果進行如此大規模的界面調整還是 2013 年發布的 iOS 7,當時是由 Jony Ive 主導的從擬物設計邁向扁平化,這“定義了隨后數年的設計語言”。時隔 12 年,蘋果將這次更新的份量和規格等同于了 iOS 7,可見對 Liquid Glass 這套設計的重視程度。
以 iOS 26 來說,在實際界面上體現出的,是過去的窗口面板將以半透明呈現,色彩會根據背部或周圍內容而產生變化,“反射和折射周圍環境”,并且通過實時渲染,用戶的操作會讓面板產生動態響應,從而出現高光等效果。
它也更強調跨設備的一致性,比如 app 的控制欄、瀏覽器的標簽頁欄等都從過去的微弧矩形重新設計成了大圓角,蘋果表示這“更契合現代硬件和 app 窗口”,同時在瀏覽時它們都以疊層出現(或者說是懸浮在界面上),用戶滑動時它們會自動縮小,確保用戶對主體內容保持沉浸感。
這樣“融合了玻璃的光學質感和流動感”的全新設計語言全面應用在了 6 大系統上(在介紹每個系統時也都專門再提了一下設計),它的靈感本身是來自 visionOS 帶來的交互感,同時也是基于蘋果在芯片等硬件層面和圖像技術的強大才得以實現。
相比 12 年前是由 iOS 7 率先開啟扁平化,后續更新是一步一步來的,當時蘋果的系統也沒有現在這么多,這次蘋果的確是首次推出全平臺共通的設計,這樣對設計美學進行的重塑,“為下一階段的產品和日常交互體驗定下了基調”。
看看蘋果官方是怎么介紹的:
而從用戶層面,發布會結束不到半天,話題 #iOS26 丑# 已經上了社交媒體的熱搜,可見來自網友們的一種集中的聲音,大家提到比較多的是這套“液態玻璃”多年前就有一些 Android 皮膚是這樣設計的,更早時甚至 Windows Vista 系統都有類似效果(Aero Glass),并不新鮮,也不高級。
從我們的角度,Liquid Glass 可能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它的效果尤其是交互上的實時渲染等極大程度依靠性能的支持,對于不同的設備——尤其是舊款設備它的兼容性是否足夠好,用起來會不會“卡”,這會有待觀察。
同時 Liquid Glass 設計本身的一大目的是讓用戶對內容本身更加專注,但“液態玻璃”帶來了全局的半透明化,一個普通的對話框都會因為底部內容不同而有不同的面板效果,這可能恰恰帶來了另一種干擾。它似乎時刻都在成為視覺焦點,這和它的出發點可能背道而馳。
在 Liquid Glass 之下,還有一些衍生的界面變化
有“液態玻璃”這一整體的改變,各系統上關于界面的一些衍生變化似乎關注度就小了一些,但它們將直接關系著我們實際使用的體驗。
比如 iOS 26 從鎖屏界面開始就有了全新的響應方式,動態桌面也有了更多的玩法。同時它帶來了更簡潔的相機界面,“照片”和“視頻”可以快速切換,輕掃才會出現更多功能,而相冊也只體現了“圖庫”和“精選集”兩個選項。至于 Safari,現在是全屏鋪滿網頁,地址欄也做了全新設計。
也介紹到 CarPlay 也做了升級(包括現款 CarPlay 和 CarPlay Ultra),界面同樣以 Liquid Glass 做了更新,同時增加了多個小組件,方便用戶快速獲取信息,它的實時活動功能能在車載中控屏上顯示航班信息等內容。
watchOS 26 和 tvOS 26 的界面也都完成了更新,前者強調易讀,并通過升級預測算法帶來了更好用的智能疊放功能,后者則是主界面、控制功能界面、圖標等各個環節都進行了重新設計,尤其圖標部分采用了分層設計和鏡面高光,這會在大屏幕下體現出效果。
而 macOS 26 將 Liquid Glass 貫徹在了桌面、程序塢、工具欄等各個環節,現在頂部菜單欄已經完全透明,控制中心內容也更加豐富,同時“液態玻璃”效果和 iOS 26 的一樣鮮明。
此外 macOS 26 可以整體更換主題,讓用戶打造出一個非常個性化的桌面,而細節上,文件夾的顏色現在可以改了,并且支持加上圖片或者 emoji。
各系統間進一步融合,更多新功能都在跨設備提供
這場發布會帶來的最可見的內容是 Liquid Glass,而在這背后,其實是各系統間的進一步融合,像是 macOS 26 對文件夾顏色等自定義在 iPadOS 26 上也一樣,更多的新功能也都在跨設備提供。
比如 iOS 26 上將“電話”做了全新的統一布局設計,macOS 26 的連續互通功能則實現了將電話從 iPhone 同步到 Mac 上(另外現在 iPhone 的實時通知也會同步在 Mac 上)。多個具備短信、FaceTime、電話功能的設備都有了“實時翻譯”功能,它基于蘋果 AI 并在端側運行,即便對方不是 iPhone 也可以用。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功能細節,“電話”app 現在多了“通話篩選”和“通話保留助理”兩項新功能,前者會在后臺靜音來電,或者要求對方回答問題,通過后再通知用戶接聽,后者是在排隊等待客服時系統會識別等待時的音樂,讓用戶可以先處理別的事情,等客服接聽時再提醒用戶。
而“信息”app 增加了背景功能,用戶可以選擇動態背景或者選擇自己的照片,也支持通過蘋果 AI 生成圖片。要用 emoji 的話,系統也支持了文字和圖片合成,或者通過文字描述來生成新的 emoji(這是通過 ChatGPT 來實現的)。
此外“信息”app 還提供了設備端垃圾短信檢測功能——這些都有著顯而易見的場景。
另外跨設備的像“游戲”app 已經全面提供,除了方便獲取資訊和下載游戲,“朋友共享”功能可以召集隊伍,或者讓單人游戲也有了競爭性;“地圖”app 增加了“曾去地點”,它會記錄常用路線,各設備的小組件也會在用戶出發時即時提供路線時間等支持;而“錢包”app 的車鑰匙功能進一步升級,并新增了保時捷、紅旗等更多品牌。
還有一個頗有時代代表性的新功能是“視覺智能”,屏幕上顯示的所有內容都能跨 app 搜索(進行截屏操作,底部會顯示各種“視覺智能”功能,要搜索哪個物體只需點一下即可),如果屏幕上是一張演唱會海報,系統會識別海報信息并在日歷上加入行程。
也可以通過 iPhone 攝像頭對準物體來進行“視覺搜索”,這些都是基于蘋果 AI 來實現的(當然用著 Android 國產機的同學們對這些體驗應該已經不陌生了)。
AirPods 也做了一點升級:接下來 AirPods 將支持快速錄音,并通過語音突顯功能得到更清晰的語音質量,同時它將支持 iPhone 和 iPad 上的“相機”app 以及其它兼容的第三方相機 app,長按 AirPods 的耳機柄就能遙控拍攝照片或者視頻,這對于創作者來說會很實用。
還有一些專屬的改變,visionOS 26 和 iPadOS 26 堪稱全局更新
還有一些專屬某個設備或系統的改變。比如 watchOS 26 這次增加了全新的健身功能“Workout Buddy”,它會實時洞察用戶的狀態,并通過生成式語音來鼓勵用戶(目前只有英文版),而新的媒體功能會讓 Apple Music 判斷運動項目來為用戶選擇合適的音樂。
watchOS 26 還能判斷環境噪音,從而自動調節通知功能是靜音或者開音量,并且這次還新增了一個單手翻腕的新手勢,用來快速關閉通知。
而 tvOS 26 這邊帶來的最有趣的專屬功能莫過于“唱歌”了,它基于 Apple Music 的歌詞功能(這也是跨平臺都有的),并讓 iPhone 變成麥克風來實現卡拉 OK 的體驗,這也支持多人一起玩。
macOS 26 則強調了更強大的“快捷指令”功能,同時“聚焦”功能也完成了一次“最重大更新”——它的功能更加全局性,甚至正在用的 app 的功能也可以在“聚焦”上直接調用,它還支持通過短字符和短語快速進行功能調用,它甚至能找到剪切板的歷史記錄……
相比來說,visionOS 26 和 iPadOS 26 的變化也許是更大的。visionOS 26 有了更多可自定義的小組件,并且會記錄擺放在用戶空間中的位置,讓場景更加的專屬于自己。
在 visionOS 26 上可以通過生成式 AI 給照片增加景深效果,而在視頻通話等場景下,增強的自影像功能會讓用戶形象更加自然和細致。
對于專業人群或者企業級用戶來說,visionOS 26 新增了對羅技 Muse 的支持,這將幫助用戶實現更精確的輸入,同時蘋果也預告了對索尼 PlayStation VR2 Sense 控制器的支持,這會幫助家庭用戶得到更有沉浸感的游戲體驗(這也幾乎是整場發布會“唯二”提到的新硬件)。
至于 iPadOS 26,它通過全新的窗口系統幾乎重塑了 iPad 的體驗,現在 iPad 上的 app 窗口可以調整大小,它們支持拖動,用戶可以進行觸控,甚至可以通過指針來進行更精準的操作,另外平鋪 app 窗口、四根手指向下輕掃顯示全部窗口這些也都有了。
同時應用里增加了菜單欄,“預覽”功能也來到了 iPadOS 26(主要是為了方便用 PDF),iPadOS 26 還支持了后臺任務,“文件”app 下也有了全新的列表視圖和自定義選項,甚至可以把文件夾放到程序塢,點的時候以扇形顯示文件夾中的內容……
蘋果雖然不會提到 iPadOS 更像 macOS,但這些改變的確將大幅提升 iPad 的生產力,蘋果也以“iPadOS 迄今最重磅的發布”來形容 iPadOS 26。
關于 AI 體驗國內還有懸念,但其它方面會不會把 Android 陣營帶到溝里?
按計劃,這些新系統將在今年秋天陸續推送,它們將很大程度改變我們對蘋果“全家桶”的體驗,其中像是 iPadOS 26 為 iPad 帶來的變化,更是絕對能用“煥然一新”來形容。
當然可以想象,對于 Liquid Glass 帶來的這個“液態玻璃”的界面和交互效果,大家的爭議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不過就像 iOS 7 的設計現在我們看來堪稱經典,但在當時剛發布時也同樣有不一樣的聲音。這有時就是個習慣的過程。
同時蘋果接下來的持續完善和修補 bug 也很重要,尤其在近幾年蘋果的系統更新里,設計一直就不是問題,問題在于 bug 層出不窮,修好這個又冒出那個,或許大家期待的是在架構和底層的重塑,而不只是在設計這個維度上,這多少轉移了重點。
最后還有兩點稍微提一下,一是這次發布會上大量功能和體驗都基于蘋果 AI(Apple 智能,Apple Intelligence),而蘋果 AI 在國內怎么落地、體驗究竟會怎樣還有懸念。從蘋果在去年 WWDC24 發布會上帶來自家 AI 到現在過去一年了,國內還真就卡在這兒(不出意外的話,今年內應該會看到解決了)。
另一點是……以蘋果對于 Android 陣營尤其國產手機品牌陣營的影響來說,小到系統的命名方式、iOS 的相機界面,大到整體的 Liquid Glass 設計,很多環節都極大可能會被模仿(去年備受詬病的“相機控制”都有一大波跟隨者呢),我們可以看看哪些品牌會率先行動。
但就連蘋果做這個“液態玻璃”在很多環節看起來都這么讓人頭疼,Android 跟隨者們會怎么打造呢,真是捏了一把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