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77歲的肺癌患者孫女士(化名)連自己的名字都難以記起,站立行走更是遙不可及的奢望;一個月后,她談笑自如、步履穩健的康復視頻,讓江蘇省腫瘤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腦轉移瘤多學科團隊的醫護人員倍感欣慰。帶來這一生命奇跡的,是醫院實施的腦室內Ommaya囊置入治療術,為兇險的腫瘤腦膜轉移患者帶來了希望之路。
2022年以來,孫女士確診肺癌,一直在該院腫瘤內科史美祺主任醫師、彭偉副主任醫師處接受靶向治療。半年前,她開始出現雙下肢無力、意識淡漠、反應遲鈍等癥狀。一個月前,病情急轉直下,她不僅站立困難,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需要費力回憶才能答出。復查結果揪出了“元兇”——肺癌發生了兇險的腦膜轉移。面對這一棘手難題,史美祺主任醫師和彭偉副主任醫師立即啟動了醫院強大的腦轉移瘤多學科診療(MDT)機制。頭頸外科、放療科、影像科、病理科、細胞室、胸外科專家迅速集結會診。專家們深入分析后一致認為,腦室內Ommaya囊置入治療術是當前挽救孫女士生命、改善生活質量的最佳方案。這一方案隨即由頭頸外科陶軼副主任醫師、孫濤副主任醫師團隊成功實施。
腦膜轉移:并非“死亡宣判”
腫瘤發生顱內轉移,特別是腦膜轉移后,常規治療藥物因高顱壓難以有效穿透“血腦屏障”進入病灶區域,治療效果往往大打折扣,成為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傳統應對腦膜轉移的“鞘內注射”治療,通常通過反復腰椎穿刺進行。然而,腰椎穿刺對于顱內壓升高的腦膜轉移患者風險極高,存在誘發腦疝(嚴重時可壓迫腦干導致心跳呼吸驟停)的致命隱患。此外,患者常因病情嚴重難以配合腰穿所需體位,進一步增加了操作難度和治療風險。Ommaya囊置入術的出現,為規避這些風險、提升治療安全性提供了有力武器。
精準設計,化解手術難題
術前評估發現,孫女士年事已高,且因長期服用靶向藥物導致頭皮菲薄并伴有結痂。常規的Ommaya囊植入方式可能導致頭皮張力過大,存在愈合不良風險。陶軼副主任醫師團隊迎難而上,仔細研究患者影像資料,精準定位穿刺及植入位置。術中,團隊精細設計切口路徑,避開頭皮薄弱及血管區域,并在顱骨上精心磨制出與Ommaya囊匹配的凹槽,將其穩妥植入。使用特殊材料填補固定防止移位,最終實現了無張力縫合頭皮,顯著降低了術后并發癥風險。在麻醉科全程護航及手術室護理團隊默契配合下,手術順利完成。
立竿見影,重燃生活希望
手術效果令人驚喜。術后第2天,孫女士反應遲鈍的癥狀就有了明顯改善。術后僅3天,她就能在家人攙扶下行走。更令人欣慰的是,頭皮切口愈合良好,順利拆線出院。視頻中那個精神煥發、自主散步的身影,與一個月前的狀態判若兩人。
Ommaya囊:微創治療,優勢顯著
陶軼副主任醫師介紹,腦室內Ommaya囊置入術是一種微創手術,通過在頭皮皮下植入一個小型儲液囊,連接導管直達腦室。其核心優勢在于:
安全便捷,痛苦小:相比反復腰穿,通過Ommaya囊給藥操作簡便,患者痛苦顯著降低。尤其對于顱內壓高的患者,引發腦疝的風險遠低于腰穿,安全性大幅提升。
精準高效,濃度穩:藥物直接注入腦室,完美避開血腦屏障,使藥物直達腦膜轉移病灶區域,局部藥物濃度更高、更穩定,在快速緩解顱高壓癥狀的同時,可以顯著提升抗腫瘤治療效果,是實現個體化精準治療的有效手段。
動態監測,更可控:囊體埋于皮下,醫生可隨時方便地監測顱內壓,必要時及時進行降顱壓治療。同時,還能反復抽取腦脊液,動態監測腫瘤標志物、藥物濃度等關鍵指標,為實時調整治療方案、評估療效提供精準依據,有力保障患者安全,助力實現最佳治療效果。
在江蘇省腫瘤醫院,腦室內Ommaya囊置入技術已實施多例,她們將持續接受囊內給藥治療。這一術式為飽受腫瘤腦膜轉移折磨的患者提供了一種更安全、更有效、痛苦更小的治療選擇,改善了生存質量,點燃了生命新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