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作文題目出來后,照例都會引發一陣熱議。
今年上海卷是圍繞“專”“轉”“傳”三個字,自行擬題發揮。
據說這個題目延續了上海卷講哲學的特點,體現了三個字之間的辯證關系,彰顯了和西方思維不同的中國古典語文的思維方式。
滿分作文還沒出來,滿分段子已經出來了:
中國男足為了踢世界杯,“專”門把巴西球員塞爾吉尼奧“轉”為了中國國籍。結果發現,整場比賽連個球都“傳”不出來。
不知道中文系的人對哲學是不是有什么誤解,似乎云里霧里、故作高深就是哲學范。事實上,這種所謂體現古典語文的題目就是非常糟糕的語文教育的一個典型。
什么叫語文?
最核心的任務其實就是,能用語言把自己的想法說(寫)明白,能讀(聽)懂別人用語言傳達的想法。清晰、準確是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要求。具體的詞義、語法知識,都是為清晰準確的表達和理解服務的。
至于美感、“雅”、深刻之類的,都是進一步的追求。進一步的意思是,必須先把話說清楚明白,達到這一點后再考慮美,不能為了美而損害表達的清晰準確。
更何況,什么是美呢?
有的人認為,少即是多,用詞非常精準,說話非常簡潔,這就是美。有些人就喜歡花花綠綠的裝飾,這邊加個氛圍燈,那邊加一堆亮片。普遍認為的美是后一種。但這其實不美,是一種很糟糕的審美。
我們的語文教育,哪怕是議論文,追求的似乎也不是把道理講清楚,而是用一堆排比句、反問句等把人的情緒吊起來,等人進入合適的亢奮狀態、理性開始松懈,然后就拋出自己的觀點,讓人接受。
這不是在訴諸理性,而往往是在訴諸情感、訴諸動機、訴諸大眾、訴諸名人名言、訴諸稻草人論證,是在胡攪蠻纏、把水攪渾。教的幾乎都是批判性思維上最常見的各種形式謬誤、非形式謬誤。
缺乏最基本的邏輯訓練,最喜歡的說理方式就是身邊統計學、打比方、牽強類比……
為了湊押韻(專、轉、傳)、湊“十大”“八大”之類的吉利數字扭曲所談論的話題。
說理和耍文采、彰顯個人風采等目的攪渾在一起,三分道理、三分詭辯、四分小文人趣味。
高考文風問題是非常非常大的問題,直接決定了大部分人的思考方式、說理能力。
推薦《三聯生活周刊》
大浪淘沙出的精品雜志
浮躁生活的良師益友
碎片化時代仍然保持深度
三聯是為數不多值得信任的存在
2025年刊訂閱
贈送價值88元《美食特刊》
原價:780元
全年52期限時特惠價:390元
長按掃碼 立即購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