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劇柏含 如鑫淼
1903年6月11號,塞爾維亞國王和王后遇刺身亡。說到塞爾維亞,多少知道一點兒中學歷史課本里也有。
第一次世界大戰怎么打起來的?導火索就是塞爾維亞的愛國青年刺殺奧匈帝國的王儲斐迪南大公,包括他夫人,這導致奧匈帝國的報復,對塞爾維亞宣戰,結果一戰就打起來了。
當時,帝國主義國家在巴爾干都有利益。什么德國、英國、法國、俄國、奧匈帝國、意大利20多個歐洲國家都卷入到了一戰,死了可能有5千萬人。
當然,我們現在說的這次刺殺和一戰沒有關系。
1903年6月11日發生在塞爾維亞的這起事件被稱為“五月政變”(因塞爾維亞當時使用舊歷,6月11日為舊歷5月29日 )。
發動政變的主體是塞爾維亞軍方中一批年輕軍官。他們之所以策劃刺殺國王亞歷山大一世和王后德拉加,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了國王將軍事學院驅逐出貝爾格萊德以及宣布《憲法》停止生效激怒軍人外,亞歷山大一世國王的統治存在諸多問題。國王與王后的一些決策和行為不得人心,比如王后出身卑微卻干預朝政,國王和王后試圖建立獨裁統治,打壓政治異見,這引起了軍隊和部分政治勢力的強烈不滿。
政變發生時,一群軍官沖進王宮,殘忍地殺害了國王和王后。
之后,他們扶持彼得·卡拉喬爾杰維奇登上王位,建立了新的王朝統治。這一事件對塞爾維亞的政治走向產生了重要影響。
而且,也有史料說,國王夫婦被射殺之后,軍人們把他們的衣服都播了。從貝爾格萊德王宮的窗戶扔出去了,擲出窗外,然后,組建了一個對俄國親善的新王國,想得到俄國的支持。再往后,就到一戰的導火索了 。
是塞爾維亞的一個愛國青年普林西普刺殺了奧匈帝國的王儲斐迪南大公夫婦。當然,這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今天是6月11號。1859年6月11號奧地利帝國首相梅特涅斯,看過中學歷史課本的人都記得有一張漫畫,他不是逃跑嗎?男扮女裝,留下笑柄。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人在今天開始對它感興趣,甚至想肯定他了,實際上都是地緣政治,大國戰略博弈的一些思維。
今天 ,我們就分析一下這個梅特涅。他生于1773年5月16號,生在德意志,注意那時候還沒德國呢。一定要論的話,有個神圣羅馬帝國,生在德意志的科布倫茨的官宦家庭。
他爸爸當時是奧地利駐萊恩公國公使,所以,梅特涅小時候是在萊茵莫塞爾在那兒生活過。因為他爸爸是外交家,所以,這方面他從小就耳濡目染。
1795年9月,他結婚。當時講究門當戶對,他夫人是艾莉諾考尼茨女伯爵,這樣他就有機會躋身到奧地利上流貴族社會。
這是機會,而且開始接近奧皇法蘭西斯一世,到1801年,他開始自己的外交生涯。最早是以奧地利大使的身份被派到德累斯頓。他確實很能干,慢慢進入到了奧國外交政策的權力核心。
1806年,當時法國和歐洲還是拿破侖時代。梅特涅被派做駐法大使,結交了很多社會名流,就能夠獲知法國政治事務的真實狀況了。 最后還和法國簽了合約就《法奧合約》,但也沒能避免雙方的戰爭。
他利用這段時間,對拿破侖一世的性格進行深入研究。當時拿破侖如日中天,打奧地利自然是不在話下了,甚至打到了維也納進入到了人家的首都。
所以,當時奧地利基本上就是危如累卵。
1809年10月8日,奧皇弗蘭茨一世指派梅特涅為外交大臣。六天之后,即10月14日,奧地利被迫與法國簽訂《申布倫條約》。在這一過程中,梅特涅顯示出他杰出的外交天賦。
話說11月一個晚上,在巴黎有一個假面舞會。法國當時滿朝權貴和各國駐法使節、夫人應邀出席。當時梅特涅夫人也在,說剛跳完一曲,忽然有一個人闖過來,個頭不高,衣著華貴,彬彬有禮,邀請她共舞。一般這種場合帶有外交的性質,還不能拒絕,所以就跳了一支舞。
舞曲一起,舞伴過于拙劣,擁著她往客廳邊兒,邊跳邊走,最后那個人居然就拖著這位夫人,進了客廳暗處一間空房子。你要干什么?關上門之后就把假面具拿下來。這是誰呀?是拿破侖。
是當今法國的皇帝拿破侖,還挺客氣,夫人,很抱歉我如此粗野,只是想問你,如果我向貴國公主瑪麗路易絲求婚的話,可否得到答允呢?陛下,我無法知道。好,那請夫人向您的丈夫轉達我的這個問題,請再次原諒我的失禮。
拿破侖轉身離去,當時法國剛打敗了奧地利,作為駐法的大使,梅特涅和他的夫人和很多奧地利人是一樣,對讓他們忍受屈辱的拿破侖是又怕又恨。但是沒想到人家提了這么個想法,過于荒唐嘛。這不是捉弄侮辱嗎?可是沒什么。梅特涅聽到這個消息之后略作沉思,轉瞬間就面帶喜色。
因為,當時有一個背景。我解釋一下,拿破侖當時的皇后叫約瑟芬,約瑟芬已經不能生育了。如果是老百姓也就罷了,要是法國的皇帝,媳婦不能生育,麻煩就大了。因為涉及到一個權力傳承問題。
所以,拿破侖打算要不就離婚,然后再娶一個年輕的和自己地位能夠般配的女子,關鍵是給我生孩子特別生兒子。不過,拿破侖當時貴為法國的皇帝,歐洲很多王室是看不上他的。他這個皇帝是自己封的,沒有貴族的血統。
所以,他到處找人求婚,好多人不搭理他。但又惹不起他。法國人能打仗,娶誰呢?取沙皇的妹妹安娜,因為拿破侖年紀也不小了,還得快點辦這個事兒,拖個10年8年可真就生不出兒子來了。所以,就向沙皇提出這個要求,沙皇也不敢拒絕他。 但是又不愿意。哎呀,你妹妹還小,諸如此類的話脫唄,就沒答應這事兒。
所以,拿破侖當時也很惱火,翻回來就問奧地利,你們愿不愿意呀?法強奧弱,而且奧地利沒有什么可靠的盟友,如果繼續和拿破侖死磕,那可就國將不國呀,如果聯姻了,可以讓法國把攻擊的矛頭轉向俄國去,那奧地利可以以逸待勞保存實力。
梅特涅這么一考慮,就想推動這事兒,得促成啊,就勸說奧地利的皇帝。最終,就把這個婚事撮合成了,你說這不苦了奧地利公主了嘛。沒辦法和親政策古今有之。那你看你作為王室貴族,這是你們家的地兒,這事兒你得考慮做犧牲你也少不了啊。這樣奧法聯姻。
1912年6月,拿破侖果然發兵進攻俄國,他希望奧地利出點兒兵咱們是親戚,我是女婿啊。他要求奧地利出3萬兵做進攻的左翼,梅特涅點頭一口答應沒有問題。
但是,一方面和奧地利的軍隊講啊,避免和俄軍交戰。另一方面又跟英、俄、普魯士聯系,哎呀,我是沒有辦法是是被拿破侖拿槍逼著我,又是我們女婿。說沒事兒我保證只要是我任澳外交大臣一天,奧地利就不會真正達成聯手。
拿破侖當時50萬大軍最終在俄羅斯折戟沉沙。因為俄羅斯確實戰略縱深太大,另外,氣候嚴寒,最后50萬大軍剩下3萬殘兵反向跑回來,狼狽而歸。而奧軍隊3萬兵馬基本上完好無損,這是梅特涅干的事兒。
你說這個人是小人吧,當面一套背后一套。拿破侖遠征俄羅斯失敗,這里馬上要搞武裝調停。
1813年6月26日,梅特涅同拿破侖進行了一場持續9個小時的外交談判,歷史學家稱之為法國“外交上的滑鐵盧”。
在這場談判中,拿破侖在梅特涅面前懊惱地承認,自己貿然侵俄以及同奧地利公主結婚都是干了極其愚蠢的事。
談判臨近結束時,拿破侖問梅特涅今后將會發生什么事,梅特涅表示:“陛下,你是輸了……現在我要走了。我認為你是輸定了。”不久之后,拿破侖帝國被普、奧主導的反法同盟推翻。 歐洲外交中心從巴黎轉移到英國,也提高了奧地利的國際地位。同時,也是便于居中操作。
1815年,歐洲列強在維也納搞了一個,這算分贓。梅特涅積極的規劃歐洲均事這個軍是平均的均,不是軍隊的軍,他又搞軍事外交。
他就說俄國是潛在的威脅,反對過分的削弱法國。打敗拿破侖以后,俄國確實是歐洲大陸軍事最強的國家了。如果立即召開分贓,俄國無疑會取得最大的利益,因為最終拿破侖是在俄羅斯被打敗的。
所以,梅特涅竭盡全力要求把會議拖到秋天,這樣奧地利有時間恢復元氣,聯絡盟友。他當時盡全力說服了英國人。
這個維也納會議焦點就是波蘭,薩克森之類的。問題是當時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吞并波蘭,而普魯士這邊呢?弗里德里希三世想把薩克森并入到普魯士。列強就是弱肉強食嘛,各有領土要求,那就很擔心俄國過于強大,對奧地利形成威脅,也不愿意普魯士強大和奧地利去爭奪德意志的領導權。
而且,當時沙俄、普魯士在勾結,威脅到了奧地利的利益。所以,他積極反對俄羅斯和普魯士的要求,就拉攏英國反對俄普,他覺得英國加上奧地利如果力量不夠,再拉一個,又拉上了法國的外交大臣叫塔列朗。因為,法國是最不愿意看到普魯士強大起來的。所以,這3國很快達成了秘密的協定,互相保證在維也納會議上協調一致,共同反對沙俄和普魯士的要求。
這個維也納會議是英國的外交大臣,再加上梅特涅來主導。對戰敗國就是法國做了應該說前所未有寬大的處理,法國保住了。
1792年的將近,而且在會議期間和英、澳締結了反對俄國的秘密軍事同盟。梅特涅在臺前幕后頻繁活動,有人說這是一位蝴蝶大人,像蝴蝶一樣飛來飛去。但是人家達到自己的外交目的了。當然,維也納會議名義上就是要重建歐洲和平,實際上也是復辟。
但是,王朝打壓各國的民族民主運動也好,參會的這些王公貴族也好,都認為民族主義民主運動,是動亂之源。
法國大革命干脆要推翻要反對的。歐洲應該回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之前的狀態,恢復舊制,這是他們當時的想法。
所以,有人講梅特涅是歐洲最老牌的反革命。不過隨著國內和國際形勢的變化,梅特涅所代表的這種保守勢力越來越衰落,最后,成為人人攻擊人喊打的對象。
1848年3月13日,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爆發了推翻梅特涅政府的示威游行,游行隊伍高呼“自由、憲法”“打倒梅特涅”等口號,目標直指奧地利的封建主義和維也納體系。這次示威吸引了社會各階層,包括宮廷人士、崇尚自由主義的貴族、中產階級、專業人士以及廣大人民群眾,他們聯合起來要求奧地利進行民主改革。
示威激烈時,群眾筑起街壘與政府軍展開激戰,限令奧皇立即解除首相梅特涅的職務。在維也納群眾的壓力下,奧地利皇帝被迫讓步,首相梅特涅辭職并逃至英國,梅特涅體系(維也納體系)遭到重大打擊。此外,群眾進一步施壓,奧地利皇帝承諾進行改革,于3月17日改組內閣,4月25日頒布帝國憲法。
不過,新內閣組建后仍推行反對自由主義的政策,使得本趨于解決的維也納革命再次爆發。5月15日,維也納人民再次起義,迫使奧皇及其皇室于5月17日從維也納逃至茵斯布魯克。 所以,第二天梅特涅男扮女裝逃往英國。
1851年他重回維也納,但是沒有再參與政治。
到了1859年6月11號,他死在了維也納。
(作者:劇柏含 系國家二級作家 國家高級書畫師 高級政工師職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