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11時30分,載有200余名旅客的Y29次列車從西安站緩緩駛出,一路向西開往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標志著中國—中亞國際人文旅游專列(西安—阿拉木圖段)首發開行。(5月31日人民鐵道網)
5月29日,首列中國-中亞人文旅游專列從西安鳴笛啟程,這趟橫跨亞歐大陸的“移動文化長廊”,以創新的文旅融合模式,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寫下生動注腳。當鋼鐵駝隊搭載著文化使者穿越古絲綢之路,一場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正在鐵軌上徐徐展開。
這趟專列開創了跨境文旅的新范式。不同于傳統貨運班列,專列以“鐵路+文旅”模式,從傳播中國傳統文化角度出發,將旅游專列打造成沉浸式體驗線路。此次旅途時間比較長,而且正值趕上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佳節,旅游專列上為旅客準備了糯米、粽葉以及大紅棗,讓各位旅客能親手包上一個粽子,讓大家在旅途中也能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這種“移動過節+深度體驗”的模式,打破了觀光旅游的淺表性,讓文化體驗從“拍照打卡”升級為“心靈共鳴”。專列還特別配備雙語文化導師,通過沿途講解絲路故事,使六千公里旅程成為一部“行走的文明教科書”。
作為民心相通的特殊使者,旅游專列正構建跨文化理解的橋梁。運行期間,列車每天分時段舉行中醫展示體驗、傳統文化知識講座、非遺展示體驗及書畫現場創作、戲曲表演等活動,這些流動的文化沙龍讓不同國籍旅客在共享空間里自然互動,這正是文明對話最鮮活的注腳。這種“旅游+”模式,比傳統外交更具親和力與穿透力。這種“文旅搭臺、文化唱戲”的深度互動,使普通游客轉變為文明互鑒的參與者。
這趟專列采用“國內段+境外段”分段運輸模式,中哈兩國鐵路部門密切配合,確保旅客“一站式通關”;列車配備的智能翻譯系統攻克了小語種服務難題。這些突破性安排,為后續中吉烏鐵路等重大項目積累了軟性聯通經驗。經濟層面,專列帶動沿線酒店、餐飲等產業升級。這種“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協同發展,正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的鮮活體現。
當專列駛過伊塞克湖的碧波,窗外的風景與車廂內的文化沙龍相映成趣,這恰似當代絲綢之路的隱喻——不同文明在流動中交融,在對話中共生。隨著未來“中吉烏鐵路”等項目的推進,這樣的鋼鐵駝隊必將成為文明互鑒最生動的注腳,讓“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絲路精神,在車輪與鐵軌的共鳴中永續傳承。(李曉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