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1日,湖北大冶公益音樂人、詞作家徐高棟推出全新勵志單曲《學子之歌》,以青春洋溢的旋律為學子群體注入精神力量。這首作品不僅是徐高棟公益音樂創作版圖中的又一力作,更延續了他“以音傳善”的初心。從汶川地震救援歌曲到青少年教育支持,從文化傳承到生態保護,徐高棟用近二十年的音樂實踐,構建起覆蓋多領域的公益生態,成為文藝工作者踐行社會責任的典范。
徐高棟的創作風格獨特,常常將地方特色和文化元素融入音樂中,通過音樂打破圈層壁壘,實現社會價值與藝術價值的雙向提升。他的作品不僅在音樂界獲得認可,還在社會層面引發廣泛共鳴,成為公益音樂領域的標桿。
一、《學子之歌》:以音樂賦能教育公平
《學子之歌》以校園生活為背景,傳遞逆境中堅守信念的力量。該作品特別關注教育困境,旋律輕快勵志,旨在激勵青少年突破成長壁壘。徐高棟表示,創作靈感源于其為仙桃某中學創作的另一首公益歌詞《學子的歌》(2005年)以及長期參與音樂教育公益的經歷。目前,該歌曲已在多家主流視頻平臺展播。
二、公益足跡:分門別類的社會關懷
徐高棟的公益創作始終圍繞“藝術向善”理念,其作品可歸納為以下維度:
1. 災難救援與生命關懷
抗震救災:2008年汶川地震后,與國家一級作曲家伍志良合作《愛是力量》,成為災區重建的精神支柱。
抗疫行動:2020年推出抗疫主題曲《珍惜生命》,獲中國國際教育電視臺“優秀國際傳播獎”,歌詞“一扇門關上,你還有一扇窗”撫慰全球華人心靈 。
2. 行業群體關懷
法律從業者:聯合北京著名律師王才亮創作《年輕律師之歌》,展現青年律師生存狀態,呼吁社會理解法律職業的堅守。
詩歌創作者:為詩人群體打造《繆斯的孩子》,直擊詩歌創作困境,呼吁文藝界回歸精神本真 。
法律普及:為央視創作法制欄目劇劇本《脫不了干系》,以藝術形式普及法律知識 。
3. 文化傳承與創新
國粹復興:與有著一級文學創作榮譽稱號的著名作家羅長江合作《中國旗袍》,將傳統服飾文化融入旋律,推動中華美學國際傳播。
文旅融合:創作《仙女散花》《湖北贊歌》《魅力金?!贰饵S石之歌》《西域之光》等歌曲,助力地方文旅發展。
4. 教育支持與人才培養
音樂教育公益:為新疆哈密創作《哈密等你來》,計劃為鄉村青少年搭建免費音樂教育平臺;發起“公益音樂人才培養計劃”,聯合部分學校、公益音樂志愿者以及相關機構培養音樂人才。
校園文化:與張遠福教授合作《山羊的祝?!贰豆u蟈蟈兜》等兒童歌曲,用音樂啟迪兒童心靈。
5. 法治與生態倡導
法治宣傳:推出《守法好公民》,以通俗旋律倡導遠離黃賭毒;參與環保歌曲《綠色的愛》《春天你好》,呼吁低碳生活。
生態保護:連續創作《小小好奇家》等多首環保主題歌曲,參與生態保護公益活動。
6. 兩岸情感聯結
2005年連戰訪問大陸期間,創作《兄弟連心》促進兩岸同胞情感共鳴;為港澳回歸紀念日創作《紫荊花》等歌曲,強化家國認同。
三、公益生態的構建者
作為湖北黃石名人的徐高棟的公益實踐遠不止音樂創作。他通過跨界合作、資源整合,推動公益音樂形成可持續模式:
活動發起:2025年啟動“公益歌曲萬里行”,號召全球音樂人共建正能量音樂矩陣。
影視賦能:為央視創作法制劇劇本,參與院線電影推廣,將公益理念融入大眾文化消費場景。
未來規劃:計劃深化鄉村音樂教育項目,聯合志愿者為偏遠地區兒童提供免費樂器與師資培訓。
結語:藝術向善的力量
從汶川地震的《愛是力量》到助力高考的《學子之歌》,徐高棟用音符串聯起社會痛點與人文關懷。他的公益創作不僅停留在藝術表達,更通過教育支持、資源整合轉化為實際行動。正如《學子之歌》所傳遞的信念——“我們用真誠編織生活的樂章,向著未來勇敢歌唱”,這位音樂人的公益長跑,正為更多人照亮前行的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