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和尚康法朗,在中山學佛。永嘉年間,與另一和尚往西到天竺國去,走過一千多里流沙地區(qū),看見路邊佛像敗壞,廟宇破落,野草遍地,不見人影,法朗等人下跪禮拜。后來看見有兩個僧人住在附近,一個在讀經(jīng)書,另一個正患痢疾,弄得滿房臭氣。而那個讀經(jīng)的和尚,一點也不管。
法朗等人頓生憐意,留下來為他們煮粥,灑掃洗滌,到第六天,病人感到困倦,拉痢疾如泉涌一般,法朗等人一起為他料理。當天夜里,法朗等人都認為病人好不了。但第二天早晨再去看時,病僧卻容光煥發(fā),沒有一點病樣,只是屋中臟物都變成了馨香。法朗等人才知道這是得道之士對人的考驗。
病僧說:“隔壁房里那位和尚是位得道很久的高僧,你們可以前去拜禮。”法朗等人先嫌讀經(jīng)和尚沒有慈愛心,聽說此言后,就行禮悔過。讀經(jīng)和尚說:“你們心誠并至,都能得道。但朗公以往學業(yè)淺陋,今生不能如愿。”又對法朗的那位同伴說:“你的根基較深,今生就可如愿。”因此將他留下了。法朗后來回到山中,當了大法師,佛家和俗界都以他為宗師。
【原文】
晉沙門康法朗,學于中山,永嘉中,與一比丘西入天竺,行過流沙千有余里,見道邊敗壞佛圖,無復堂殿,蓬蒿沒人,法朗等下拜瞻禮。見有二僧各居其旁,一人讀經(jīng),一人患痢,穢污盈房,其讀經(jīng)者,了不菅視。
朗等惻然興念,留為煮粥,掃除浣濯,至六日,病者稍困,注痢如泉,朗等共料理之,其夜朗等并謂病者必不起。明晨往視之,容色光悅,病狀頓除。然屋中穢物,皆是華馨。朗等乃晤是得道之士以試人也。
病者曰:“隔房比丘是我和尚,久得道惠,可往禮覲。”法朗等先嫌讀經(jīng)沙門無慈愛心,聞已乃作禮悔過。讀經(jīng)者曰:“清君誠契并至,同當入道。朗公宿學業(yè)淺,此世未得愿也。”謂朗伴曰:“惠若植根深,當現(xiàn)世得愿。”因而留之,法朗后還山中,為大法師,道俗宗之。
選自(梁)王琰《冥祥記》。
【注釋】
1.永嘉:西晉懷帝年號。自公元307年至公元314年。
2.惻:悲痛。
3.覲:拜見。
未完待續(xù)……
本系列是從浩繁的文獻中精心選編出來的宗教小品故事。
本號是一個傳播優(yōu)秀文學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平臺。閱讀是一件重要的小事,關(guān)注本號,一起來讀書養(yǎng)性、終身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