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剛走出校園,我在歐特克論壇的征文貼中寫下“自己內心很是忐忑,雖未配妥劍,但對建筑行業和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的話,然而,農村子弟加職校的出身“debuff”疊滿,這份熱血更像是無根浮萍。
那時的我,和許多人一樣,僅憑一腔孤勇闖蕩世界。我不知道這個行業有哪些崗位,自己適合什么崗位,它們的工作職責是什么。
老師說預算員崗位是當代大學生非常有競爭力的崗位,建筑智能化是未來的方向,建筑行業一定會從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走向智力密集型產業。
這是讓剛初出茅廬的小屁孩很亢奮的話語,很輕松地便讓我在心中埋下了顆成為預算員的種子。
那時,我連簡歷都不會寫,更不懂如何投遞。
職校的校招索然無味,招聘電子廠普工已算體面,有的公司就差把“男模”和“KTV公主”的招聘信息寫臉上了。
求助老師,換來的只有數落與貶低,徒留我原地“便秘”。
2
我錯失了第一份工作可能帶來的優勢,也埋下了人生的遺憾,建筑行業若能一直高歌猛進,或許真能如老師描繪的那般。
可惜,人口紅利見頂,住房需求有限,房價早已遠超其實際價值。當借來的資金如潮水般涌入房地產,其他產業如何生長?一個依靠舉債和資質便能壘高的行業,門檻低至“打不過誰都能加入”,產業空心化的苦果,最終由誰吞咽?
當局者迷,燈下亦黑。恒大暴雷之初,我們還以為這不過是類似2008年的正常經濟周期,低谷一兩年便會過去。
未曾想,2022年竟成了土木行業最后的輝煌。
項目解散前的散伙飯上,大家約定復工后再聚首大干一場,區域經理也承諾屆時給我們升職加薪。然而,重逢之日,恐怕只能在時間的盡頭。
那是我待過最正規的公司:工資按時發放,繳納五險一金,重視員工發展,對年輕人也足夠包容。我本指望它能彌補職業起步時的遺憾,奈何個體如沙礫,終究敵不過時代浪潮,被無情拍打在沙灘上,經受烈日灼曬。
恒大暴雷之時,也是匯率低谷之日,這成了失業率激增與國內全行業內卷的起點。無法消弭的負債,最終轉嫁給了普通人。上一代人吃苦是為理想,我們這一代呢?或許只剩下負重前行的軀殼。
是執念未消?是相信建筑的未來在機電?還是自認不夠優秀?
我選擇了一家關注已久的知名培訓機構,試圖通過培訓碰碰運氣,找份滿意的工作,大不了就是去物業,只要成本可控。
3
然而,我雖做了“可行性研究”,卻高估了自己對成本的感知力,導致“項目”管理失控,沉沒成本無限擴大。
我覺得我沒那自控力,所以選擇線下培訓,安裝預算培訓4千,時間2個月,可忽視了一個班有10~20個學員,不可能照顧到個人。
我也高估的了培訓機構的作用,它給不了什么,講課是按固定模板講,講的是基礎的軟件操作,讓小白清楚什么是清單,什么是定額,能看懂簡單的圖紙,僅此而已,多余的不會講。
很多人其實抱著蹭資源的心態,周末確實有老板來上課,放在以前確實算機會,可現在的市場環境已經圓不了培訓機構吹的牛逼。
那些老板在培訓機構時會跟你說他項目接到手軟,然后否定你對建筑行業下行,遍地哀嚎的觀點,其實有可能他都發不出員工工資。
培訓機構尤勝,他會不斷地跟你說預算員越老越吃香,安裝預算崗的工資開到年薪40萬都招不到人,他們有很多資源,可以推薦就業,每一季度都會有很優質的招聘會等等。
你知道哪種賭徒穩賺不賠嗎?是無需付出太大成本的賭徒。培訓機構就是如此——盡管吹牛,賭你會否上頭,贏一次便足矣。反正,這可能是建筑行業最后的狂歡。
我上頭了,心里慢慢構建了未來美好藍圖,從安裝預算,學到市政預算,再到土建,但是!安裝預習課上教的竟是土建算量軟件!理由是“軟件通用,命令相似,學員多摸索即可”。
回想那一刻,我分明是砧板上的魚肉,安裝課臨近尾聲,講師卻見縫插針地強調“安裝課不講土方算量,只有市政課才有”,并聲稱“工作中安裝預算必涉及土方”,鼓勵我們“多學、厚積薄發”,成為“市場需要的多面手”。
進入招聘環節,機構老師將三門全修的學員捧為“金牌學員”,情緒價值拉滿。然而,前來招聘的國企或地方名企,只是面帶職業微笑稱贊“優秀”,便再無下文。
或許他們心中早已罵了無數遍“傻逼”。機構一味鼓動我們投遞簡歷,學員則自費打印彩色簡歷,努力投遞。企業照單全收,然后……石沉大海。
4
事后,我問互相加了微信的同學,他們都是自己在外頭找的工作,或者根本沒做預算,寶媽還是繼續做寶媽,以前做什么的還是做什么。
我畢竟是三門課程都學了的學員,而且在報土建的時候,也明確答應幫我找工作,而且我還給了他們兩面錦旗。
工作找是幫我找了,還跟我說那公司模式不錯,未來大有可為,她把我推薦過去,工資肯定比其他人高,還叮囑我不要聲張。
結果我去了之后,不僅被排擠,不包吃不包住也就算了,不駐場的工資才1500元每個月,到點下班的行政都有3千啊!還拖欠我工資!
那培訓機構的老師讓我熬,多做月報,匯報成果,自然而然就有一席之地。然后過幾天,說海南有個非常不錯的機會,是她老公工作的公司,海南有個項目缺人,讓我去,我覺得太遠,工資也沒給夠,萬一有什么情況我跑路的成本太高,聽機構老師的話我可能會餓死他鄉。
我漠然回復到,目前在職的公司,已經熟悉情況,不想跑路。
我去另外一個項目駐場,那會正值中秋佳節,培訓機構瘋狂打電話,發微信信息,問我有沒有二造,又說我在職公司的老板打算做水利項目,讓我提前做準備,現在他們開了水利線上班,還有專門針對簽證書寫的課程,很便宜,讓我趕緊報班。
我當時已經在崩潰的邊緣,工資拖了3個多月,實在呆不下了,現在還讓我報班?腦子真的嗡嗡響,遂把機構的人都拉黑,一個不留。
沒過多久我就辭職了,截止目前公司還欠著我2400多塊,問就是公司賬上沒錢。
1500塊每月,不包吃不包住,不買社保,等有效益的時候再發工資。
這段經歷像一面棱鏡,折射出建筑行業轉型期的陣痛,地產紅利消退后的結構性失業、職業培訓機構與企業的共謀陷阱、個人在時代浪潮中的認知局限。
回望來時路,那個在論壇寫下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我終究明白:真正的成長,始于正視行業周期,唯有清醒認知,方能在時代的沙漏中留下痕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